《人民日報華東新聞》:陳久霖“賭”了什麼

●一個市場,如果有大量投機者獲得成功,恐怕不是投機者的問題,而是市場的問題

●急於海外擴張的企業,要力避機會主義傾向

當我們為越來越多的企業雄心勃勃的海外擴張而擊節歡呼時,“中航油事件”不啻是一劑清醒劑,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走出去”。

上周,在新加坡上市的航空燃料供應商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從事投機行為造成5.54億美元鉅額虧損,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請破産保護。一時間,“中航油事件”成為各大財經類媒體重頭新聞。

媒體探求“中航油事件”根由時,除了“監督機制缺失”,公認的因素是,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掌門人陳久霖的“豪賭”性格。不久前,陳久霖還公開表示,“我經常會以某種‘賭’的精神,致力於公司的發展。收購本身就是一種賭”,他曾放言,“讓海外國有資産‘瘋狂’增值”。結果,“瘋狂”增值的目標沒有達到,“瘋狂”貶值的災難卻不期而至。

在眾多資本擁擠著尋求出路的時代,陳久霖的機會主義頗為流行———重視當前的投機,而非長遠的投資,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是相當多投資者或經營管理者熱衷的事。我們看到不少機會主義者成功的故事,“炒房團”讓許多人數月之間晉陞千萬富翁排行榜,“炒煤團”投資一億,一兩年內就收回投資,有人説,採的簡直就是“黑金”。一如陳久霖的夢想,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投機,實現了資産的“瘋狂”增值。

一個市場,有大量投機者獲得成功,恐怕不是投機者的問題,而是市場的問題。

“炒煤團”的背後,有煤炭産業鏈不合理、市場價格與價值背離、煤炭企業管理混亂等等諸多問題堆積,一個問題就可能是一個制度漏洞,也就可能成就一個投機機會。大量“炒煤團”或能令市場活躍一時,但帶來的傷痛卻會留存久遠。投機者是不會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宏觀命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國小煤礦屢禁不止,不但資源浪費嚴重,更嚴重的是,為獲得利潤最大化,它們投入成本低,管理混亂,導致惡性安全事故層出不窮。

如果到海外去玩投機遊戲怎樣?投機者恐怕就沒有國內“炒房團”、“炒煤團”那樣幸運。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和一群精明的對手,“中航油事件”就是一面鏡子。

在企業“走出去”戰略上反對機會主義,並不是出於投機成功率低的考慮。前不久,商務部官員與在京高校學者舉行了一場研討會,探討企業“走出去”戰略選擇。一位專家分析説,我國企業“走出去”與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形成過程不同,它並非自然發展到這一階段,而是受到驟然而來的全球化競爭的外來壓力。因此,必然面臨更多的選擇與取捨———筆者將之理解為謀求長遠發展與追求短期利益之間的取捨。在越來越緊迫的全球化壓力之下,我們需要尋求越來越大的市場生存空間,而非資本在短期內的非理性暴漲。否則,我們非但不能在海外市場站住腳,反而會引火燒身。

就在那場“走出去”戰略選擇研討會上,專家們提出了3個問題———“走出去”,是國企優先還是民企優先;是企業自主還是國家統籌;並購方式的海外投資如何解決資金與管理難題。這些問題都相當具體,但在筆者看來,首先要解決的則是:為什麼要走出去?只有把這個問題想通了,我們才可能避免在“走出去”過程中陷入機會主義泥淖。 (郝洪)

《人民日報華東新聞》 2004年12月14日


中航油折戟石油期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