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食品安全豈能止于“吃了不倒”

《中國青年報》11月23日報道,“全球食品安全論壇”于11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開,在論壇上,家樂福、雀巢等知名跨國公司的老闆積極談論自己公司成熟的食品安全供應體系,但卻沒有一位中國知名食品企業老總參加。

筆者認為,不關注“食品安全論壇”,是有些中國企業不關心食品安全的重要表現。究其原因,固然與企業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觀念淡薄有關,同時我國對許多食品缺乏明確的安全標準,已有的安全標準過低或過時,法律法規明顯滯後,監管體制不健全不協調,監管技術落後,處罰不力等,也是企業不關心食品安全的重要形成因素。而從宏觀方面看,整個社會剛進入“後溫飽時期”,無論是政府還是公眾,都沒有真正樹立起食品安全的意識。這是問題的根源。

古人説:“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充分反映了國人對糧食安全重要性的認識。然而,國人的這個觀念是一種樸素的意識,僅僅認識到人類生存對糧食的依賴性,反映了問題的一個方面,而沒有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另一個方面,即食品安全問題。用專家的話講,就是國人對食品的安全標準是“吃了不倒”。就是説,只要吃下去當時不會倒下就算合格食品。在這樣的環境下,食品安全標準是非常寬鬆的,國外禁用的成分國內可以用,國外的高標準在國內變成了低標準,有的甚至乾脆不設標準。這些情況反映在對中國食品企業的要求上,就是對企業缺乏相應的約束。

近日,有媒體報道巨能鈣被檢出雙氧水超標,就充分暴露了這方面的缺陷。國家標準明確規定,食品中不得添加雙氧水,即使允許添加的食品也不得檢出雙氧水殘留。

如今,國人正從溫飽走向小康,這意味著中國人正在結束“粗茶淡飯時代”。因此,傳統的以“吃了不倒”為標準的食品安全觀,已嚴重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生活的需要,它要求政府和公眾必須樹立起新的食品安全觀,不僅要關注食品的“現時”危害,而且要關注食品的“潛在”危害。其實,樹立現代食品安全觀也是中國加強和擴大國際食品貿易的客觀需要。近年來,我國部分出口食品遭到進口國的禁入,多數原因是食品本身的安全問題所致。 (李克傑 山東法學副教授)

《新京報》 2004年11月2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