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遲福林:在宏觀調控中加快改革
中國網 | 時間:2004 年10 月21 日 | 文章來源:

一、把加快改革,解決經濟體制和運作機制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作為下一步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

1、改革,尤其是農村改革,對此次宏觀調控取得階段性成果,經濟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推出的幾項農村改革的重要舉措,是糧食大幅增産、農民收入明顯增加的重要原因。這不僅為今年的宏觀調控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而且也是明年宏觀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前不久,我院的專家到湖北省的四個縣、區調研,了解到兩個情況:一是原來20%左右的“拋荒地”的情況完全沒有了。二是部分農村的“能人”成為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骨幹。這就説明,推進農村改革,不僅對農業經濟發展,而且對農村穩定都有重大作用。我們要從宏觀經濟穩定發展的大局出發,充分估計農村改革的重要性。今後一、兩年,加快推進農村稅制改革,給廣大農民良好的預期,進一步理順土地關係,真正落實“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農業就會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這樣,就會對全國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

2、宏觀調控的實質,是解決經濟體制和運作機制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從今年頭九個月的實踐看,結構問題、增長方式問題,都明顯地同體制問題相聯繫,都集中地反映了以政府為主導的經濟體制和運作機制的結構性矛盾和缺陷。近兩年,許多地方由於盲目投資和低水準擴張導致的經濟迅速升溫,實質是一個體制性問題,是政府主導型的經濟體制和運作機制在起作用。過去20多年的改革,我們在市場配置資源、經濟主體形成的基礎性改革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但是在以政府轉型為重點的結構性改革方面尚未有實質性突破。改革發展到今天,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弊多利少,由此引發的矛盾和問題越來越多。因此,進一步搞好宏觀調控,需要深化改革,尤其是加快政府改革。

3、通過經濟增長來緩和、消化和解決經濟生活和經濟運作的矛盾和問題,將變得越來越困難,而且會加大體制性矛盾和問題的嚴重性。我認為,今後幾年,經濟的良好運作,取決於三個重要條件:一是要有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二是要保持穩定的社會環境;三是建立和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要具備這三個條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以政府轉型為重點的結構性改革。下一步的宏觀調控要加快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二、以宏觀調控為契機,加快推進政府轉型

前不久,我院在150名經濟專家中進行改革問卷調查。從已收回的幾十份問卷看,專家認為投資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國企改革、政府改革應作為下一步改革的重要內容。專家們認為,在各項改革中,政府改革是關鍵。

1、政府轉型已成為當前改革的中心和重點。無論是從這次宏觀調控反映出的問題,還是從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要求看;無論是從社會的底線,還是從政府的現狀看,政府主導型的經濟體制和運作機制,問題很多,矛盾和風險也很大。長期以來,社會發展嚴重滯後,收入差距和城鄉差距逐步擴大,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已成為影響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這個特定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公共服務又嚴重缺失。以此次宏觀調控為契機,加快政府轉型不僅必要,而且也很及時。

2、以公共服務為中心的政府轉型,是我國市場化改革進程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這裡,我認為有四個問題很重要:

(1)不能把以公共服務為中心與發展經濟對立起來。從國際經驗看,今年,全球經濟競爭力排名前十位中有5個是北歐國家。這説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既是政府干預經濟的本質內容,也是提高一國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條件。從我國的情況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迫切要求政府把提供有效的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能,在繼續加大經濟性公共服務的同時,要明顯地提高社會性公共服務的比重。

(2)要加大公共服務支出在中央財政總支出中的總量與比例,特別是要逐年加大社會性公共服務的比重。1998年以來,中央財政在公益性投資方面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左右,1998年為11.94%,2002年為15.99%。在競爭性行業投資每年約下降一個百分點, 2002年為36.7%,1998年為40.54%。同時,要抓緊研究和界定中央與地方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的財權、事權,為實行有效的轉移支付和強化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務中的作用,提供依據和基礎。

(3)著手研究和設計適合我國基本國情的公共服務制度框架,在此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政府改革、事業機構改革和發展社會民間組織。

(4)要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務為取向的政府業績評價體系和嚴格的行政問責制,將提供公共服務的數量和品質作為各級政府業績考核的主要指標。

3、當前,要從著眼于解決突出的經濟社會矛盾出發,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我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以下四個方面的事情:第一,建立和完善從中央到地方的就業工作體系,把擴大就業作為各級政府主要的職責之一。同時,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全社會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嚴格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第二,制訂公共服務的最低標準,保證低收入群體能夠獲得最低標準的社會救濟和最基本的社會保障。第三,要研究如何解決為廣大農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當前,最迫切的是需要解決好農村的義務教育和合作醫療體系的問題。第四,沿海以及有條件的地區,要率先為農民工建立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

4、以“管住政府”,放開和規範市場為目標,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從這次宏觀調控中反映出的問題看,雖然近兩年大量削減了行政審批項目,但在相關因素的制約下,例如投融資體制改革滯後,部門利益、地方利益的影響,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應當認真檢查各部門、各地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真實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出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相關要求,同時,強化行政監察,提高各級政府的執行力。

5、當前,改革與多數人利益的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和議論。從現實出發,應明確確立“效率與公平並重”的經濟工作指導方針。

三、適應宏觀調控和加快改革的要求,儘快建立高層次、綜合性的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協調小組

1、新階段的改革攻堅需要高層次的總體設計和綜合協調。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仍處在攻堅階段。同以往相比,當前的改革攻堅一是已進入到以政府轉型為重點的結構性改革的新階段,二是要全面統籌和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這説明新階段的改革情況更為複雜,任務更為艱巨。因此,建立改革的統籌協調機制十分重要。

2、我國20多年的實踐證明,改革進入重要時期的統籌協調十分重要。當前,在改革情況越來越複雜的背景下,需要在更高層次建立改革的決策和協調機制。因此,十分有必要成立由國務院總理直接領導、並向國務院總理直接負責的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協調小組。

3、採取措施,支援和發揮有政府背景的、又不隸屬於某個部門的獨立研究機構在改革研究中的智庫作用。 (作者遲福林: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中改院供稿)

中國網 2004年10月21日

相 關 新 聞
· 遲福林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