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市場化不能等同於私有化 吳敬璉主張推進市場取向改革
中國網 | 時間:2004 年10 月08 日 | 文章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國家科委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日前在京舉辦了“現代企業高級主管國際研修班”,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演講中,特別強調要大力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使有計劃商品經濟,即有管理的市場經濟體制較快地建立起來,以此使國家經濟克服困難,並在90年代中期實現騰飛。

他説,所謂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還是1985年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就講了的三個方面:一是把國民企業變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的商品生産者;二是建立競爭性的市場體系,包括商品市場、要素市場(資金、勞動、外匯等等),經營人員也要進入市場;三是改變宏觀微觀大一統,什麼都由國家控制的局面,建立以通過市場仲介的間接調控為主,也就是以十三大提出的“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辦法為主的宏觀調節體系。

吳敬璉認為,一年多的“治理環境”造成了較為寬鬆(或“疲軟”)的環境,加之十年改革,市場要素已在全國各地、各經濟領域不同程度的增長,理論問題得到進一步闡明,為解決深層次問題指明瞭方向。

所以,推進市場的改革已具備了條件。人們認識到,計劃和市場是配置資源的方式和手段,而不是區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標準。資本主義有計劃,社會主義有市場,不搞市場是自甘落後。

吳敬璉説,我國經濟的深層問題之所在是結構不好,效率不高,進一步説是體制問題,對此大家都有共識。但再進一步問,為什麼體制失靈,如何解決呢?看法就截然對立了。一種認為應加強國家計劃,停止搞市場取向;另一種認為改革中的失誤不是來自市場取向,正相反,是因為破了舊的未立起新的來,才出了問題,吳敬璉本人持此種觀點。他説,在經濟中同市場聯繫愈是密切的部分,經濟改組得快,活力很強,相反,市場化進程落後的國營大中型企業陷於困難就是證明。改革中的某些缺點和錯誤並不在於市場搞多了,而是在1987年後國家部門的市場取向改革基本停頓了,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這位學者指出,一方面,改革必須深化,別無選擇,只要能改就要儘量改,另一方面,到目前為止,時機還未完全喪失,如果審時度勢決定改革的範圍和步驟,又採取必要的防範和緩衝措施,邁出一定的步子,問題是不大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主張加大市場取向改革分量的人,其實心裏想的是全盤私有化,只不過不敢明説罷了。對此,吳敬璉強調,不能保證主張市場取向改革的人們中沒有同時主張私有化的,因為如果認為市場經濟是同公有制不相容的,就會把市場化同私有化混為一談。實際上它們並不是一回事。在他看來,以市場配置為基礎的資源配置方式,是迄今為止惟一能夠在社會化經濟中有效率地配置資源的方式。至於它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還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礎上,亦是另一回事。

市場經濟並不是註定了同公有制不能相容的。吳敬璉主張在我國搞一種以公有制法人分散持股為主、個人持股為輔的股份公司,以之作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微觀基礎。如果堅持認為國營企業只能由國家直接經營,才真正會損害公有制經濟,使資本主義取勝。(記者 王叢軍)

中華工商時報 2004年10月8日

相 關 新 聞
· 吳敬璉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