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商時報》:投資為什麼會反彈

固定資産的增長幅度又上來了。

新華社最新的報道説,1至7月份,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31.1%,顯著高於今年上半年28.7%的增長率。

那麼反彈是為什麼?

如果把投資升幅回潮歸咎於降溫措施的逐步放鬆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是,這樣的反彈提醒了我們:在看到行政手段對降溫積極影響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其負面效應。

凡舉一例。

從媒體得到的消息是,五六月份一些檢查組被派往各地評估投資項目,評估的是對過熱行業的投資情況。

而一兩個月以後,結束評估後一些地方政府又重新開始投資了。從統計局發佈的數據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樣的結果,而從銀行方面有關固定資産信貸不降反升的數據更印證了這樣的結論。

可見,在宏觀調控中,一些行政色彩濃厚的措施難免有這樣的結果:在實施之初可以“運動”式的方式做到立竿見影,但在一定時期以後,如果缺乏以利益為最終激勵的經濟手段,那麼調控措施的效果就有可能大打折扣。而發生反彈的情況正是符合這樣的邏輯。

8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成都説,目前宏觀調控還處在關鍵階段,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階段性的,基礎還不鞏固,固定資産投資擴張和生産資料價格上漲的壓力依然很大,煤電油運供求仍然緊張,造成經濟運作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體制性、機制性弊端沒有消除。

溫家寶的結論符合經濟學界和媒體對事實的基本判斷。

現在的問題是,由於一些非市場因素的作用,對宏觀調控效果的測量工作或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困難,一些不可預測的反彈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會反覆發生。

如果你打開地方政府網站就會發現諸如“我省(市)固定資産投資實現大幅度增長”的標題。總體的感覺是,數字的上升似乎與地方政府的執政能力呈正相關關係。由此可見,投資需求的增長從基層來説有很大的基礎力量。

而從客觀情況來説,有數據顯示,投資為中國去年的國內生産總值貢獻了47%,在傳統的投資、消費、外貿這“三駕馬車”引領經濟的現狀下,最為重要的投資顯然不應該也不可能下降太大的幅度。

其實,7月份的投資增長結構中,中央項目當月同比增長26%,增幅比6月提高21.1個百分點;地方項目7月同比增長32%,比6月提高5.7個百分點。

在地方項目佔城鎮固定資産投資比重達八成的情況下,地方的反彈對投資總量增長加速具有更大的影響力,也正因為此,行政手段在地方的反彈就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張立棟)

中華工商時報 2004年8月26日


宏觀調控 抑制經濟過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