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莎:當前宏觀經濟調控的基本取向

當前經濟過熱的趨勢,主要表現為總需求過度擴張和經濟增長過快。由於總量問題中包含著結構問題,而結構失衡增加了宏觀調控的難度。因此,宏觀調控政策只有以直轄市需求結構和産業結構為基礎,適當加強結構性調控的力度,才能有效地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防止經濟運作的較大波動。與此同時,對需求和增長應採取不同調控對策。

需求調控政策的基本取向

1.投資調控可能再現的三種結果

控制投資規模和促進消費增長,是當前需求調控政策的基本取向。但是,這種結構性調控政策需要把握好一個適當的“度”。撇開凈出口變化對總需求的影響,由於投資與消費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繫,對固定資産投資的宏觀調控會對消費零售額增長産生某種程度的影響。因此,對投資的調控結果可能出現三種不同的趨勢:

一是對投資調控力度不夠,投資依然高速增長,並繼續對消費産生一定拉動作用,總需求過度擴張的局面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是對投資的調控力度過大,投資增速大幅回落,並導致消費增長減慢,總需求收縮過快過猛,經濟出現較大的波動。

三是對投資的調控力度適當,投資增速逐步適度回落,消費沒有受到明顯影響而保持穩定增長,總需求擴張的勢頭得到適當遏制,經濟實現所謂的軟著陸。

第三種顯然是比較理想的結果,是當前我們要追求的目標。要實現這種結果,關鍵在於投資調控政策的選擇和搭配。

2.投資調控應採取有區別的政策

要對投資實施有效而適度的宏觀調控,需要針對拉動固定資産投資過度擴張的主要因素,根據不同調控目標和對象的特點,採取有所區別的調控政策。

一是控制新上項目增長,維持在建項目正常進行。新上項目是導致2004年投資進一步擴張的主要因素,1-2月新開工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05.6%;而在建項目的下馬既會帶來較大的損失,又會引起投資增長的較大波動。

二是控制工業部門投資,保持農業和服務業的投資增長。當前投資過度擴張主要是工業部門,2004年一季度製造業投資增長達到75.8%,有些工業行業的投資增長超過或接近100%;而第一産業投資只增長0.4%,第三産業包括房地産投資也僅增長37.7%。

三是控制地方政府主導的投資,保持民間自主投資的增長。地方政府主導型投資是新一輪投資過度擴張的主要拉動力量,2004年頭兩個月地方項目投資增長仍高達64.9%;而民間投資在這一輪投資擴張中增長勢頭相對較弱。2003年城鄉居民個人投資只增長16%,比全社會投資增長低了10.7個百分點;2004年第一季度的投資增速也較大幅度地低於全社會平均水準。

四是控制國有企業投資,保持非國有企業投資增長。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投資是新一輪投資過度擴張的主要拉動因素,2003年國有投資增長就高於全社會投資增長水準,2004年第一季度國有投資增長為46.1%,又比全社會投資增長高3.1個百分點;而非國有企業的投資增速以及投資效益和投資風險主要受市場機制調節,其投資增長具有一定的內在約束機制,將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自然回落。

五是控制城鎮投資,保持農村投資增長。城鎮投資是這一輪投資擴張的主體,2004年第一季度城鎮投資增長47.8%,比全社會投資增長高4.8%個百分點;而農村投資只增長26.4%,投資量不足城鎮投資的1/4(為24.6%)。在城鄉差別日益擴大的情況下,控制城鎮投資規模而保持農村投資的較快增長,是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條件。

增長調控政策的基本取向

遏制經濟過熱,調控經濟增長的速度,要以調控産業增長格局為基礎。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是控制工業過快增長,穩定農業增長,加快服務業增長,使經濟增長速度適度回落。但是,目前工業增長是GDP增長的主要支撐,服務業的增速在短期內難以大幅上升,為了防止經濟增長速度出現大落,還要保持工業必要的增長速度。

1.對産業增長格局的調控

一是需求總量和結構的調控。只有在調控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和結構、穩定需求增長的條件下,工業增速才能逐步適度回落。

二是資源配置結構和模式的調整。只有改變資源投入向工業部門傾斜的格局,使資源更多地流向服務業部門,並提高服務業的增長效率和效益,才能促進工業與服務業增長關係的協調。因此,加快服務業增長,提高第三産業比重,適度降低工業比重,對於促進經濟穩定增長,防止經濟大起大落,具有重要的宏觀經濟意義。

2.控制工業增長速度

這主要是控制加工工業的過度擴張。2003年以來基礎工業(尤其是能源和原材料工業)增長加快,基本上是加工工業拉動的結果。對加工工業增長過快的調節,從根本上説要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只要宏觀調控政策控制住總需求、特別是投資需求過度擴張的勢頭,市場機制的調節就會使大多數加工工業的過快增長逐步回落。宏觀政策迫切需要做的事,是通過科學發展觀、産業政策、技術政策、環保政策和相應的改革措施,促進工業增長方式的轉變,降低工業部門的物耗和能耗比重,減輕工業增長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其中宏觀調控政策能夠發揮較大作用的,一是推動地方政府(主要是地方主管官員)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執政的行為方式;二是促進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加快技術進步和産業結構升級。

3.提高服務業增長速度

提高服務業增長速度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問題。經濟增速加快而對服務業的拉動作用有限,這説明其中存在著根本性的問題。

我國服務業的比重與國際比較偏差很大,除統計口徑方面因素外,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體制問題。與工業部門相比,服務業的改革開放相對滯後,在一些重要的服務業部門,外資和民營資本的進入少,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比較突出,市場競爭程度較低,市場機制不能有效發揮作用,這既造成服務業部門的資源流入不足,又導致服務業部門的生産率提高緩慢。

二是需求不足。製造業的低工資是導致生産性服務和消費性服務需求不足的主要因素。製造業的低工資成本,使很多企業熱衷於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和産品,維持傳統以至陳舊的生産模式,影響了企業對技術進步、産品開發和産業升級的追求。與此同時,工業中的運輸後勤等服務職能,都因勞動力的便宜而被工業企業內部化了,這又影響了分工和專業化的發展。另一方面,低工資收入還影響了對消費性服務的需求。

因此,要加快服務業的增長應採取如下措施:

一是加快服務業的改革開放。除了按加入WTO的承諾逐步開放服務貿易領域之外,應當加快服務業對民營資本的開放,這不僅能夠增加服務業的資源流入,而且能夠提高市場競爭的程度和市場機制的作用,促進國有服務企業的改革,從而促進服務業部門提高生産率。

二是提高工業部門的工資水準。應當通過宏觀政策和法律手段,明確規定和依法執行最低小時工資標準和最高每週勞動時間(小時),切實提高一線勞動者尤其是民工的實際收入水準。同時,通過提高工業和其他産業中低收入群體的實際收入水準,推動其消費水準的上升和消費結構的升級,促進全社會對消費性服務需求的較快增長。 (作者郭克莎:中國社科院研究室)

經濟參考報 2004年6月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