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 張彌:資源約束、發展模式與消費選擇

消費方式一定要從本國、本地區的消費環境出發,要考慮資源和生態可以承受的消費度。如果不尊重國情,簡單地模倣、攀比一些發達國家的消費方式,將會帶來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生態環境的嚴重失調,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災害;反過來,只會降低消費品質。

日前國務院決定,2004年至2006年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資源節約活動。這是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緩解資源瓶頸制約,解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的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的重大舉措,意義深遠。土地、淡水、森林、能源和金屬礦藏等等,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一個國家資源多,還是少,一是要看絕對量,二是要看每人平均佔有水準。而每人平均佔有水準,只有通過國際比較才能看得出來。中國可謂國土大國,許多資源絕對數量不小。但是,中國人口眾多,許多資源與人口相除,又成了世界上資源相對極度貧乏的國家。

每人平均國土和耕地資源水準低。2002年,中國每134人擁有1平方公里國土。而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法國、俄羅斯等國,每29、2.6、3、19、101、9人就擁有1平方公里國土。到2000年為止,美國、英國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僅為1.5%,日本、南韓則分別為5.2%、11.6%,這些國家農業勞動力每人平均經營的耕地規模分別到達827、245、24、16畝,遠遠大於我們每人平均不到5畝的規模,我國長江以南每人平均耕地還不到1畝。日本、南韓的農戶,其2/3甚至更多的收入來自於非農業的兼業收入。而我們現在全部勞動力的50%到67%,即3.7-5億勞動力還在搞農業,還在土地上搞收入,就是與許多發展中國家相比,差距都較大。

水資源短缺。中國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淡水總資源雖位居世界第六,但每人平均佔有量僅為世界每人平均的1/4,居世界第121位。據測算,我國城市居民生活和工業嚴重缺水,每年影響城市産值達3000余億元。全國669個城市,有400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農村居民生活和農業也嚴重缺水。目前農村居民有4300萬人飲水困難。農作物供水不足,每年平均乾旱面積達4億畝,缺水300億立方米。在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同時,近20年來城市地下水水質普遍存在惡化趨勢。長江、黃河、松花江、珠江、淮河、太湖、巢湖等江湖的斷面監測結果表明,63.l%的河段失去了飲用水功能。有專家預測,到2030年,我國每人平均水資源將減少到1760立方米,缺水將達400億至500億立方米,同時可能導致嚴重的生態問題。

能源短缺。我國目前的能源消費過度依賴化石燃料,對能源的可持續供應造成壓力。我國每人平均能源可採儲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2000年每人平均石油開採儲量只有2.6噸,每人平均天然氣可採儲量1074立方米,每人平均煤炭可採儲量90噸,分別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未來我國石油産量不大可能大幅增長。我國煤炭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探明程度很低。2000年可供建設新礦的尚未利用的經濟精查儲量僅203億噸,遠遠滿足不了近期煤礦建設的需要,必須加緊勘探。另外尚未利用的經濟精查儲量中86%分佈在乾旱缺水、遠離消費中心的中、西部地區,開發、運輸和利用的難度很大。

隨著每人平均收入水準的提高,中國必須面對難以避免的兩種情況:其一是石油消費量顯著增加;其二是受石油資源的約束,需要大量進口石油以滿足國內需求。目前這些情況已有所表現,自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之後,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從1995年的7.6%增加到2000年的31.0%。到2020年,石油消費量最少也要4.5億噸,屆時石油的對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與目前美國的水準58%相當。

這些就使我們不得不對傳統的發展模式和消費方式進行反思,並且尋求節約資源的發展模式和消費方式。必須考慮經濟的發展方式、消費方式、空間分佈和資源分配方式等對資源消耗的影響。

在傳統的大量消耗資源的技術下,用物質資源投入推動的經濟增長方式,必然導致經濟發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水和礦藏。這種發展方式,其特徵就是依靠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大規模消耗資源(包括石油、礦石、煤炭、鋼材、水泥、木材等),大規模建設新工廠、上新項目。雖然人們也意識到,並在理論上承認節約資源的技術進步的重要性,但能節約資源的技術投入實際上被忽視。這種發展方式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後果是資源的深層綜合利用和迴圈利用程度低,導致資源的浪費和枯竭;另一方面也使生態失衡,環境污染。

要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資源短缺問題,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消耗資源型的技術下主要由物質資源投入推動的經濟發展方式,要利用約束資源消耗的價格機制,謀求節約資源的技術進步,用最少的資源消耗來實現理想的經濟增長和發展。

人們的消費方式對資源消耗也有著很大的影響。消費方式具體包括消費習慣、食品結構、衣著狀況、居住形式、出行方式、保溫取暖渠道等等。消費方式一定要從本國、本地區的消費環境出發,要考慮資源和生態可以承受的消費度。如果不尊重國情,簡單地模倣、攀比一些發達國家的消費方式,將會帶來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生態環境的嚴重失調,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災害;反過來,只會降低消費品質。

針對我國每人平均資源少、生産力水準低的基本國情,又應當選擇什麼樣的消費方式呢?第一,杜絕浪費性消費,提倡節約型消費。應當講求日用消費品的品質、實用和耐用性,儘量縮小一次性消費的範圍。在全社會推廣節能型、節水型的低度消耗資源的適度消費生活體系,減少高能耗、高原材料、高用水的消費。第二,注意食品消費結構的合理化,保持中華民族傳統的飲食習慣,在飲食結構上不宜不加區分地普遍提倡以動物型食品為主,膳食結構仍應以植物型食品為主或動植物食品並重。第三,居住方式和出行方式的合理化。宜提倡相對集中的居住方式,發展公園、公共娛樂場所,不宜提倡分散居住,大量建造私人別墅、花園等。宜提供自行車、公共交通為主的交通方式,不宜盲目鼓勵單人小汽車出行方式。這樣既可以節省土地又可以降低能耗。倡導相對集中的居住方式,有利於集中供給氣、熱、電及處理污水、污物等,減少污染,有利於保持生態平衡。

(作者周天勇 張彌分別為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和中共中央黨校副教授)

解放日報2004年5月18日


資源約束矛盾:把節約放在優先位置
我國資源約束矛盾突出 資源對經濟發展制約加大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