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地價與房價

其實,不止在天津,國內絕大多數大小城市(甚至城鎮),自去年以來,房價就呈一路攀升狀態。

兩周前,溫州“炒房團”突然成為房價上漲的“罪魁禍首”。不光新聞輿論這麼説,不少城市的政府部門也把本地房價的上漲一古腦兒往炒房的溫州人身上推。

事情哪有如此簡單。按照經濟學的原理和市場規律,導致各地房價上漲的原因絕對是綜合性的。依筆者所見,按影響力大小,其原因可依次排列如下:

首先是城市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購買力進入樓市,導致市場供求關係失衡,呈現階段性供給不足。

其次是建材市場主要原材料價格普遍走高。同樣的地價,直接開發成本的上漲必然反映到最終的房價上來。

其他因素包括,城市(鎮)化速度提高,動遷和舊城改造普遍加速;政府經營城市直接拉動城市地價猛升;心理預期導致購房人“買漲不買落”。這三條,天津的例子頗有説服力。

另外的因素還包括自然人投資保值的渠道單一,余錢除了炒樓,缺乏別的去處,最典型的莫過於所謂的溫州1000億元民資炒樓。

各地政府面對房價持續走高,承受的輿論壓力日盛一日。可在上例各種因素中,在市場經濟的約束條件下,從行政手段著手,留給政府可調控的因素只有地價一項。

然而我又注意到,各地政府熱衷於經營城市,“賣地”正來勁,且在相當多的城市(鎮),出售土地早成為地方財政的主要來源。

於是,就有了下面的爭執:開發商説,“我的房價貴,原因是政府賣地的價格貴,這叫水漲船高”;政府反駁,“房價貴,拉動城市地價見漲,我賣地可已改成市場公開競標,沒再玩暗箱操作”。

要較系統地説清地價與房價到底誰是主導性因素,不是這篇短文所能講明白的。我要説的是,控制地價在當前和今後一個階段,政府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現階段以政府“賣地”為主要特徵的政府經營城市是否可行暫且不説,有一條必須挑明:表面上主要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城市地價,其背後,政府仍擁有很大的主動權。使地價降下來,操作層面不成大問題,真正的難題在於城市政府肯否在地價上“讓利於民”。

前文還提到城市動遷拉動房價的因素。就事論事,這只是個處理好城市發展(為民謀福利)與追求政績的關係問題,也即動遷的速度和節奏的控制問題。但究其本質,依然涉及“讓利於民”這個根本問題。 (魯寧)

《中國青年報》 2004年4月1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