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反腐敗必須破除兩大迷信

今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新華網與《經濟參考報》聯合推出的一項網上調查顯示,網民最為關心的十個“兩會熱點”問題依次是:反腐敗、農民增收、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收入差距、教育收費等。引人注目的是,在網民關注的所有熱點問題中,“反腐敗”一直高居榜首。

新華網的這個調查結果,與近一兩年來權威機構進行的多次類似的調查高度吻合,從中可以了解到公眾對反腐敗問題的基本態度。就在幾天前,中央紀委、監察部宣佈,原湖北省省委副書記、省長張國光因嚴重違紀違法被嚴肅查處。而在去年,原河北省委書記程維高、原雲南省省長李嘉廷、原國土資源部部長田鳳山、原安徽省副省長王懷忠等13名省部級高官被查辦、懲處。正像新華社一篇新聞分析所形容的那樣:“中國政府過去一年在反腐敗鬥爭中重拳出擊,讓貪官心驚肉跳,也讓老百姓拍手稱快。”

這些年來,中國的貪官污吏沒少被判刑甚至殺頭,但為什麼仍然有“後起之秀”如飛蛾撲火一般以身試法?這裡面有兩種迷信。一種是,一些腐敗分子認為,現行制度和法律的漏洞太多,只要自己做得足夠巧妙和隱蔽,只要不是運氣差活該倒楣,就有可能成功逃脫法律的制裁。另一種是,一些腐敗分子相信,只要自己在官場中“經營”有方,即便一不小心出了點兒差錯,也一定會下有支援者奔走效力,上有庇護者挺身相助,最後准保平安無事,皆大歡喜。在這兩種迷信的支撐下,一些腐敗分子被判刑或殺頭,就未必會對“後起之秀”産生多少震懾作用。

腐敗分子顯然錯誤估計了形勢。隨著行政審批、財政管理、幹部人事、政府採購與投資、執政黨黨內監督與紀律處分等方面制度建設的大力推進,隨著中國由“運動反腐”、“權力反腐”階段轉入“制度反腐”階段,腐敗分子的第一種迷信,將很快被證明是可笑的一廂情願。

至於第二種迷信,則反映了腐敗分子對於腐敗的特殊理解———他們認為腐敗是“統治集團內部因分利需要而形成的一種默契遊戲”。這在中國古代倒是實情。中國古代官員的法定收入一向很低,而他們的開支一般又相當龐大,為了維持統治秩序,換取官員對皇權的效忠,朝廷往往對官員的貪鄙行為睜只眼閉只眼,無形中默認甚至放任他們大搞腐敗。如明清兩朝都有一項賦銀叫“火耗”,即各州縣徵收的賦稅都是零碎銀兩,在按規定成色熔化成塊後再上交國庫的過程中有約百分之一二的折耗,政府遂准許另徵“火耗”以圖彌補。不過在事實上,“火耗”主要被用於充實地方官吏的私囊,各州縣官吏長期對“火耗”任意加徵,視為成例。皇權與官吏之間就以“火耗”為代表的腐敗遊戲達成某種默契……

毫無疑問,政黨和政府已經清醒地看到,“火耗”一類“默契遊戲”不但不利於教育官員、維護社會穩定,反而將嚴重腐蝕官員群體,敗壞全社會的誠信與道德,甚至導致亡國亡黨的危險。有鋻於此,遏制腐敗、懲辦官員將拒絕任何“選擇”與妥協,無論腐敗者有什麼“來頭”,職務多高,權力多大,一經查實,都將嚴懲不貸,毫不留情,毫不手軟。

反腐敗鬥爭進行到現在,必須徹底破除腐敗分子心中的兩大迷信,必須讓貪官污吏“心驚肉跳”。這有助於提升公眾對於執政黨和政府嚴懲腐敗的信任與信心。 (潘洪其)

《北京青年報》  2004年3月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