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胡鞍鋼評經濟:出現危機是常態應對危機是能力
中國網 | 時間:2004 年1 月20 日 |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雖然經歷了非典危機,但是據國家統計局的預測,中國2003年的GDP增長仍將達到8.5%。新年伊始,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在回顧和評價2003年中國經濟走勢時説:“出現危機是一種常態,應對危機是一種能力。”

他認為,2003年,國內外很多經濟學家都低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低估了中國人民與政府應對危機和戰勝危機的能力。

在非典疫情發生的初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和社會恐慌,直接改變了人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對不少行業産生嚴重影響。很多經濟學家和國際組織都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態度,迅速由樂觀轉為悲觀。他們對200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期也隨之紛紛調低。

西方媒體也集中報道了幾種主要觀點:一是《華爾街日報》的“隔離中國論”;二是《華盛頓郵報》的“中國的切爾諾貝利”論;三是《紐約時報》的“中國經濟停滯論”;四是“中國經濟滑坡論”。當時,幾乎沒有什麼西方媒體看好中國。“這是因為出現了非典這一突如其來的重大危機,大家對此看法不同。”胡鞍鋼認為,在經濟全球化和日益開放的條件下,危機是一種常態。分析1997年來的局勢,可以發現,每年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危機出現:

1997年是東亞金融危機,1998年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2000年全球貿易負增長,2002年全球經濟衰退、油價上漲,2003年伊拉克戰爭,接著則是非典,之後又是各種自然災害……

這些危機或衝擊的特點是,既不可測,又不可控,是不以人們的意志而發生、發展的。中國經濟發展所遇到的危機之多、影響之大、衝擊面之廣,超過我們的預料。但是在這些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態勢一直良好,也超過我們的預期。

胡鞍鋼説,這是因為,在連續不斷的危機中,中國政府對於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不斷加強,中國的企業對外部衝擊的調整能力和反應能力不斷加強,中國經濟增長的自主能力也在不斷加強。“出現危機是不可預測的,但是危機卻是全民學習的最好課堂,應對危機更是提高全民能力的最好機會。” (蔣韡薇)

中國青年報 2004年1月20日

相 關 新 聞
· 胡鞍鋼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