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在清欠活動中彰顯司法的權威

春節前夕,500個在京務工的外地民工終於拿到了被拖欠兩年的工資。在電視畫面上,在報紙刊發的照片上,民工們滿懷喜悅地從法官手中接過自己的血汗錢,流露出激動、感謝甚至惶恐的心情,這樣的場面令人動容。

與以往的清欠案例不同,這次發生在北京的大規模追討行動是以法律為武器的。在民工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全國首家“外地施工人員法律援助工作站”伸出了溫暖的手,他們依據法定程式向司法機關申請了法律援助,由律師全權代理追討工錢的訴訟,經過長達一年的一審、終審和強制執行,終於從建設單位追討到了大部分工錢。“法律援助”這個陌生的、令民工可望而不可即的新鮮事物,在清欠活動中顯示出自己的獨特力量,救助站的律師們通過他們的辛勤勞動,不僅維護了民工的合法權益,也向民工們證明了法律工作者的高尚情懷,同時維護了法律的公正與權威。

我們看到,通過法律援助追討民工工資歷時漫長,訴訟背後的艱難也不難想像。如果不是清理拖欠的大環境十分有利,這樁訴訟案能否及時執行還是一個未知數。而與此相比,政府干預在清欠活動中就有力得多,只要是政府官員或職能部門發話,建設單位和總包方在清理拖欠時就十分“積極”,民工工資發還的“時效性”也非常明顯。然而,政府干預畢竟是一種輔助性的行政手段,用行政手段解決工資拖欠這樣的經濟問題,多少有點名不正言不順。此外,行政干預的覆蓋面也很有限,不少拖欠事件還很難擺到政府機關的桌面上去。

從法治社會的立場看,訴訟、司法援助和救濟應該是民工追討工錢的正當和主要手段,但是,要想讓這個手段彰顯自己的力量,還需要更多法律工作者的努力。

北京青年報 2004年1月1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