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軍: "重工業"時代需要適度"鋼鐵熱"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工業化悄然進入重工業重新大發展的新階段即"重工業化"時代。其主要表現有:重工業和第二産業比重上升,發展速度加快;出現了一批以重工業為主體的高增長行業(如汽車、鋼鐵等)。推動工業化進入"重工業化"時代的動力來自:我國每人平均國民收入已接近1000美元,消費結構開始升級,部分居民進入大額消費階段,對重工業産品或資本品(如汽車、住房等)産生了巨大需求;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市場機制在産業結構調整中已發揮主導作用,民營資本開始進入重工業;國際製造業向中國轉移,中國正在邁向世界製造業中心,為重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援;城鎮化速度明顯加快,為重工業發展提供了空間聚集條件;基礎設施建設和新技術革命也對重工業發展形成了支撐。

必須指出的是,這次的重工業大發展與改革開放前的重工業優先發展明顯不同:這次的重工業大發展是在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發揮主導作用的新體制背景下進行的,符合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符合工業化國家在工業化進入中期階段後重工業較快發展的經驗。而改革開放前的重工業優先發展是由政府計劃強力推動的,是沒有農業、服務業和輕工業支援的超前發展。

鋼鐵行業較快發展是"重工業化"時代的重要表現

由於鋼鐵行業是重工業的支柱行業,工業化進入"重工業化"時代必將對鋼鐵行業産生重大影響。近年來,鋼鐵行業出現快速發展勢頭正是這一時代的重要表現。

反映行業發展的核心指標是效益或行業景氣指數(以銷售收入為基礎指標)。由於效益=産量×産品價格-要素投入×要素價格,因此效益又體現在産量、産品價格、要素投入(量)和要素價格等指標中,産量和産品價格與效益成正比,要素投入(量)和要素價格與效益成反比。其中,産量又與行業生産能力(即"産能")成正比,而産能又與投資成正比,因此産量又可以從産能和投資兩個角度得到進一步説明。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如果國內市場需求擴大,産品價格上升和行業效益升高,而國內生産總量或結構不能滿足需求,會導致産品或要素的進出口發生變化,因而進出口也能部分反映行業發展狀況。

一、鋼鐵行業發展的六大動向

隨著中國工業化逐步進入"重工業化"時代,鋼鐵行業近年來出現了較快發展的勢頭,主要表現在:

1、鋼鐵行業效益明顯好轉

2001年以前,由於受亞洲金融危機、國內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的影響,鋼鐵行業的效益一直不甚理想。但2001年以來鋼鐵行業效益明顯好轉,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2001年實現利潤168億元,2002年實現利潤204億元。2003年上半年,鋼鐵行業實現銷售收入4297.9億元,同比增長44.4%,利潤261.6億元,同比增長112.5%。

2003年上半年前四個月重點企業噸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29公斤標準煤,節能170萬噸標準煤。上半年89戶重點企業産品銷售利潤率7.258%,成本費用率7.89%,貨款回收率98.13%,同比提高2.44個百分點。但必須注意的是,由於上游原材料和燃料價格持續上漲(去年1到6月,54家重點企業與去年同期比較,生鐵成本平均升高10.56%;普碳板坯成本升高10.52%;普線材成本升高12.18%等),鋼鐵企業生産成本上升,上半年實現利潤增幅逐月下降,預計下半年增幅將會繼續下降。

2、行業景氣指數總體保持穩步上升的趨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的"中國産業增長景氣指數"研究顯示,2002年鋼鐵行業增長景氣指數除在4、8兩月由於市場預期調整而出現短暫波折外,總體保持穩步上升的趨勢。2003年上半年,鋼鐵工業增長景氣指數在去年的基礎上繼續穩步攀升,並且速度進一步加快,上半年平均景氣水準和二季度末景氣水準均突破120點,創歷史新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的"中國産業增長景氣中短期預測模型"研究顯示,2003年下半年,鋼鐵工業增長景氣指數將穩定上升至135點後緩慢回落,並停留在120至130這一景氣區間內平穩運作。

3、鋼鐵産量快速增長

我國鋼産量1996年達到l億噸,成為世界第一産鋼大國,現已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2002年鋼産量達到1.8億噸,佔世界鋼産量的22%。2003年上半年鋼産量為1.03億噸,同比增長21%;生鐵産量為9512.63萬噸,同比增長18%;鋼材産量為10895.65 萬噸,同比增長17.4%;重點鋼鐵企業鋼産量增長14.41%。"中國産業增長景氣中短期預測模型"研究顯示,2003年全年鋼材産量約為2.15億萬噸,同比增長12%左右。

4、鋼鐵投資增加,鋼鐵企業的生産能力不斷擴大

近年來,在市場需求、高價位和豐厚利潤的作用下,各地投資鋼鐵項目的積極性高漲,社會資金開始大量向鋼鐵行業集聚,鋼鐵企業的生産能力不斷擴大。2001年末,全國重點企業的煉鋼生産能力已達1.5億噸。2002年全國各地新上和在建煉鋼項目1326個,合計投資額344億元。2003年新上項目繼續增多,僅上半年新上煉鋼項目就達674個,投資額為237.8億元,同比增長1倍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民營鋼鐵企業已有和在建的煉鋼生産能力已超過2500萬噸,已成為此輪鋼鐵産能擴張的主要新生力量。

5、鋼材價格逐步回升

鋼材價格在經歷了2001年至2002年一季度的低點後,2002年第四季度至今一直處於逐步回升和高價位穩定階段。2003年一季度,主要鋼材品種價格在上年下半年基礎上繼續逐月攀升。二季度以來,鋼材價格走勢出現分化,薄板價格顯下跌趨勢,線材價格繼續走強。下半年我國鋼材市場價格一度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全年價格水準高於2002年。

6、鋼材進口量大幅增長

2002年鋼材進口量大幅增長,而出口較低迷。2003年上半年鋼材進口居高不下。據海關統計,去年1到6月進口鋼材1849.77萬噸,同比增長57.88%。進口鋼材中,板材為1680.27萬噸,佔總量的90.84%,比去年同期提高5.03個百分點。去年我國很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鐵礦進口國。

二、鋼鐵行業較快發展的原因

1、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為鋼鐵行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性支撐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與經濟總量增長和經濟結構變化息息相關。根據近幾年相關數據估算,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鋼鐵工業增長3到4個百分點,隨著"重工業化"的推進,這一比例還可能進一步擴大。2000年、2001年、2002年我國GDP分別增長8%、7.5%、8%,工業産值分別增長9.8%、8.7%、10%,城市化水準分別為36.2%、37.7%、39.1%,都呈持續穩定增長趨勢。2001年、2002年、2003年1到7月,重工業比輕工業的增長速度分別快5.71、1.68、6.25個百分點,重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從2000年的56.28%上升到2003年7月的60.85%,其中對鋼鐵需求較大的汽車、建材等重工業更是保持高速增長。城市化快速推進,必然促進房地産、建材、汽車等産業和道路等基礎設施的發展,而這些産業都是鋼材需求大戶。所有這些都對鋼鐵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性支撐。

雖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鋼材消費總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但每人平均消費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2001年我國每人平均消費量約為130公斤,而日本、南韓和美國分別為560.1、537.1和442.2公斤。因此,在今後較長時期內,我國鋼材需求潛力巨大。按照十六大確定的2020年翻兩番的奮鬥目標,GDP年均須增長7.2%,依此計算,2010年鋼材消費量將達到3.4億噸左右。

2、汽車工業、房産建築業和機械工業等下游行業的快速發展,為鋼鐵行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伴隨新一輪經濟增長、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推進和消費結構升級,以汽車工業、房産建築業和機械工業為代表的行業出現了高增長態勢,而這些行業都是鋼鐵行業的下游行業,對鋼材需求巨大。有關研究表明,在鋼材消費總量中,房産建築業用鋼約佔50%,機械工業約佔20%,汽車工業約佔4%。因此,這些行業的高速增長是推動鋼鐵行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力量。2000到2002年,房地産投資增長速度一直在20%以上,2003年上半年增速高達34%,對建築性鋼材生産拉動作用明顯。2002年機械行業用鋼約905億元,佔鋼鐵全行業銷售收入的15%左右,是帶動鋼鐵行業需求的重要力量。2002年機電産品出口增長32.3%,也帶動了鋼鐵産品消費。2002年汽車産銷出現了爆發性增長態勢,全國汽車産量增長38.8%,銷量增長37.5%,均創下歷史新高。

3、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項目的大規模建設,增加了對鋼材的需求

1998-2002年,我國共發行長期建設國債6600億元,帶動配套資金2.54萬億元,形成投資總規模3.2萬億元,每年拉動經濟增長約1.5至2個百分點。國債主要投資于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項目,帶動了固定資産的增長,增加了對鋼材的需求。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動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南水北調等一系列"鋼鐵+水泥"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啟動,加上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各項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都對鋼材産生了強勁的需求。

4、鋼鐵行業供給力量的日益壯大,特別是民營鋼鐵企業的迅速成長,為鋼鐵行業發展提供了前提

許多人在分析行業發展時,常常只強調需求動力,而忽視了供給方面的動力。事實上,二者是同樣重要的。對一國來説,如果只有需求增加,沒有供給力量的相應增加,就會出現增加的需求主要為外國企業服務、國內行業發展停滯不動的局面。供給力量一方面來自生産要素,另一方面來自經濟行為主體(企業或個人)。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持續發展,鋼鐵行業的要素供給(如資金、技術、勞動力、原材料和能源等)既比較充分又提高了品質,鋼鐵企業的改制不斷推進,特別是民營鋼鐵企業迅速成長起來,所有制結構和産業組織不斷優化,為鋼鐵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截止到2001年,中國民營鋼鐵企業的鋼産量為1500萬噸左右,佔全國鋼産量的10%;生鐵産量2000萬噸左右,佔全國生鐵産量的14%;鋼材産量3000萬噸左右,佔全國鋼材産量的19%。年産50萬噸以下的小鋼廠産量佔全國的比重由2000年的9.6%上升到2001年的13.3%,而300萬噸以上的大鋼廠産量佔全國的比重由48.3%降低到43.8%。民營鋼鐵企業涉及的範圍很廣,有普鋼企業,也有特鋼企業,還有獨立的煉鐵企業和獨立的軋鋼企業等。

鋼鐵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鋼鐵行業目前存在四大問題

1、原材料、能源、交通瓶頸開始顯現

一是焦炭和焦煤資源開始出現緊張狀態,目前鋼廠採購的焦炭到廠價格每噸達1000元以上,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二是去年進口礦石價格呈逐月上漲態勢,4月份進口礦石平均每噸29美元,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美元,海運費已比去年初上漲1倍。三是生鐵和廢鋼價格在高位運作,多數企業生鐵到廠價在1600元至1700元左右,比年初高200元至300元,廢鋼價格同比上漲約30%以上。四是鐵路運輸車皮有些緊張,近三年鐵路貨車增長量僅2%左右,低於貨運量增長速度。五是電力供應趨緊,部分地區出現限電現象。六是港口的卸礦不及時,存礦數量較大,目前港口的存礦已達1500萬噸。

2、行業集中度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行業組織結構有待完善

由於我國全國統一市場尚未形成,部分地方政府在追求政績的衝動下,熱衷於直接進行項目規劃和投資,地方小鋼鐵企業發展較多較快。我國現有280多家煉鋼企業,平均規模不足70萬噸,年産量500萬噸以上的只有8家。2002年小鋼鐵企業生産增長快於大中型鋼鐵企業,2003年上半年全國60戶大型企業之外的中小企業産鋼1336萬噸,增長高達97.6%,高出全國平均水準76.6個百分點,鋼鐵行業的集中度下降。雖然小鋼鐵企業發展有利於打破國有大中型鋼鐵企業的壟斷局面,但小鋼鐵企業發展應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小鋼鐵企業並非越多越好。

3、部分鋼鐵品種投資和産能增長與鋼材市場需求增長不協調

在資訊不完善和不對稱情況下,一些企業一看到鋼材需求旺盛,價格攀升,現有鋼鐵企業和鋼鐵項目效益上升,就在沒有充分考慮和論證整個國際市場格局和競爭格局、沒有考慮和論證中長期市場變化、沒有考慮自身比較優勢的情況下,盲目決策,匆匆開工,導致投資和産能在短期內過快增長。2002年冶金行業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47.6%,去年1到8月又比上年同期增長125.7%,增速過快,加大了未來鋼材産需失衡的風險。預計2003年僅重點鋼鐵企業煉鐵能力將增加1694萬噸,新增煉鋼能力1532萬噸,煉鑄能力增加1818萬噸。

4、技術開發投入較少,新工藝、新産品開發速度慢

雖然近年來鋼鐵行業通過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在技術裝備和工藝水準上有了明顯提高,但與國際先進水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由於鋼鐵企業大多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産權不清晰、産權結構不合理、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責權利不對稱等問題還比較嚴重,這使得技術創新的動力不足,技術開發投入偏少,新工藝和新産品研製和開發速度較慢,鋼鐵企業之間的技術開發分工協作不夠,無法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向發達國家購買先進技術和工藝不僅投資大,而且要受到諸多限制。

二、如何看待鋼鐵行業快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現象

在鋼鐵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必然會出現鋼鐵總量較快增長、民營鋼鐵企業和小鋼鐵企業增多、鋼材漲價、重復建設增多、進口增加等現象。對這些現象存在許多認識誤區,有必要予以澄清。

1、政府有必要進行總量控制嗎

有人認為,鋻於鋼鐵産量增長過快,政府有必要對鋼鐵行業進行總量控制。這是典型的計劃經濟思維。總量控制應由市場來進行,當鋼鐵總供給大於總需求時,價格下降,供求會趨於均衡。由於政府掌握信息有限、不承擔虧損責任,在總量控制過程中常常會損害市場機制和企業經營自主權,結果是弊大於利。因此,政府沒有必要進行總量控制,"中國需要多少鋼"的問題應由市場説了算。

2、有必要限制民營鋼鐵企業發展嗎

有人認為,民營鋼鐵企業規模小、技術水準低、不按國家計劃進行佈局、不利於提高産業集中度等,應限制其發展。這不符合公平競爭的市場原則,不符合改革的方向。民營鋼鐵企業雖然在起步時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它能適應市場競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對民營鋼鐵企業不僅不應限制,而且要鼓勵和扶持。産業集中度應從長遠的動態看,隨著民營鋼鐵企業的逐步壯大,今後産業集中度自然會逐步提高。這一點已被家電等行業的實踐所證明。

3、重復建設都必須制止嗎

有人認為,一些小鋼鐵企業或民營鋼鐵企業都在搞低水準重復建設,必須進行限制和打擊。這種觀點值得商榷。重復建設不能一概而論。在市場經濟下,一部分重復建設是必要的,沒有重復建設就沒有市場競爭。需要警惕和制止的是政府進行的重復建設。我國的國有鋼鐵企業憑壟斷特權和先發優勢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但其生産率並不高,只有讓機制較好、效率較高的非國有小鋼鐵企業搞一些與國有鋼鐵企業業務相同的重復建設,才能促進鋼鐵行業的競爭,才能提高整個行業的效率。

4、漲價就是壞事嗎

有人認為,鋼材漲價使得以鋼材為主要原材料的下游行業生産成本增加,這些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威脅,因此應限制鋼材漲價。這也是典型的計劃經濟思維。鋼材漲價是鋼材供不應求的反映,是調節鋼材供求的最佳手段,漲價後會抑制下游行業對鋼材的需求,供求逐步趨於均衡,價格自然會下跌,無須政府去限制。

[對策] 完善政策與服務環境促進鋼鐵行業持續發展

一、調整政策

1、因勢利導,順勢而為,謹慎推出鋼鐵行業調控政策。在工業化進入中期階段後的"重工業化"時代,出現一定程度的"鋼鐵熱"是正常的。只要鋼鐵行業發展是在市場機制下運作,就不必過於擔心,因為市場機制會自動調節供求關係。政府應採取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的態度,充分相信市場的調節力量,謹慎推出行業調控政策特別是限制性調控政策,不能再走過去主要靠行政手段控制總量、硬性限産限價的老路子。

2、謹防以各級政府為主體的"大煉鋼鐵熱"。由於鋼鐵工業投資規模較大,投資週期較長,一旦出現投資失誤,後果會比較嚴重。因此,對以各級政府為主體形成的"大煉鋼鐵熱"要保持高度警惕,應儘快建立重大項目投資失誤問責制,以控制各級政府的短期行為,並逐步減少和嚴格限制政府作為投資主體的權力和機會。

3、加強對鋼材的進口監督和出口協調,積極進行鋼材反傾銷應訴,建立與國外鋼鐵界的對話機制。政府和行業協會應從保護我國鋼鐵行業的應有權益出發,認真研究國際市場變化,向鋼鐵企業定期通報國際鋼材市場有關情況,協調進出口行為,積極開展同國外(地區)鋼鐵協會之間的對話,建立與國外鋼鐵界的對話機制。

二、深化改革

1、放寬市場準入,鼓勵競爭,鼓勵民營資本和民營企業進入鋼鐵行業。適應加入WTO新形勢的要求,放寬市場準入而不是加大對市場準入的監控,鼓勵民營企業和民營資本進入鋼鐵行業,允許民營資本控股國有鋼鐵企業。中國鋼鐵行業發展需要的是各種不同所有制形式和不同大小企業的有序競爭,而不是部分國有大企業的壟斷。

2、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鋼鐵行業的投融資渠道。鋼鐵工業投資規模大,對資金的需求大,需要多樣的順暢投融資渠道。我國目前的投融資體制顯然不能適應需要,必須加快改革步伐。投資體制改革的重點是縮減政府投資,擴大民間投資。鼓勵和支援優勢鋼鐵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和並購重組,儘快做大做強。

3、為鋼鐵企業形成産業聚集創造好的制度條件。鋼鐵工業對專業化分工要求較高,而産業聚集是推進專業化分工的有效途徑。産業聚集不能通過行政手段進行,而要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因此,要消除生産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障礙,為鋼鐵工業在合適區域形成産業聚集創造制度條件。

三、完善服務

1、適當增加鋼鐵行業的技術創新投入,促進技術進步,培養自主品牌。鋼鐵行業發展離不開技術進步。由於一些鋼鐵基礎技術和重大共性技術具有外部性,因此需要政府進行適當投資,以彌補私人投資的不足。鋼鐵工業是具有戰略性的基礎行業,培養自主品牌非常重要。因此,要採取措施,扶持自主品牌的開發。

2、大力發展為鋼鐵行業服務的交通運輸業、原材料工業、能源工業和生産服務業。鋼鐵行業的發展需要生産服務業的支援,因此要大力發展面向鋼鐵行業的物流、風險投資、租賃保險、資訊諮詢等生産服務業。

同時要改進鋼鐵工業統計工作,加強資訊服務工作,減少因資訊缺乏和資訊不對稱形成的投資失誤,以科技進步推動節能降耗,繼續深入開展"對標挖潛"活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李佐軍)

上海證券報 2004年1月9日


李佐軍:兩年內中國股市難有大行情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