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溢潢:中國的崛起一定會引起中美對抗嗎?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應《環球時報》之邀,於今年11月與中國外交學院副院長秦亞青教授就大國政治問題進行了一次對話。在預測20-50年的中美關係時,米爾斯海默説,中國正在經濟領域取得快速的發展,而美國不能容忍世界舞臺上存在與之匹故的競爭對手。其結果便是中美之間激烈而危險的安全競爭,這種競爭類似于美蘇冷戰期間的那種對抗。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值得商榷。

其主要缺點是沒有看到當今的世界發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變化,正是這些變化導致了大國在衝突中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這種變化的關鍵因素是經濟全球化和與之相伴的科學技術進步。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生産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因而引起世界經濟關係和整個國際關係包括大國關係發生一系列變化,正是這些變化可以使大國之間不至於“走上重復歷史爭端的歪路”。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以電子電腦技術、電子能技術和空間技術為主要標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1985年以來,以軟體的開發和大規模産業化為標誌,人類進入了一個資訊革命的新紀元。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幾十倍、成百倍,甚至成千倍地提高了勞動生産率。資本主義大國的大資産階級依靠勞動生産率的極大提高攫取了大量超額利潤。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001年初公佈的全球富豪年度評估報告顯示,世界前十大富豪裏有5位是經營軟體或電腦生産的。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大資産階級依靠科技進步形成的巨大經濟實力在世界範圍內謀取利益,不需要像歷史上的殖民主義大、帝國主義大國那樣來掠取殖民地或擴張領土,不會由此引起激烈衝突,以致發生世界大戰。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生産的目的在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謀求霸權,不對外擴張,更不會與美國在這方面進行對抗。

二、由於生産力的極大提高,同時資本主義國家的大資産階級及其政治家吸取造成上個世界30年代大蕭條的教訓,採取了許多措施來調節經濟活動,如通過金融、利率、稅收等宏觀調控手段,特別是不斷地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再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産業轉變,因而心儘管在這個國家或那個國家仍出現經濟衰退,但除個別情況外,都比較快地又走向復蘇、繁榮、戰後再沒有出現30年代那樣的大蕭條,也沒有出現二次大戰的德、意、日那樣狂熱的法西斯戰爭勢力。以美國20世紀最後10年的情況為例,經濟週期的階段性特徵明顯淡化,經濟自我調節能力大大提高。最近3年美國經濟曾一度停滯,但在美國政府採取調低利率的大幅減稅等措施後,經濟增長速度又明顯加快了。資本主義沒有出現通過戰爭來擺脫經濟危機的訴求。

三、美歐等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國家機器用高額累進稅等辦法把大資産階級攫取的超額利潤拿出一部分進行再分配,改善社會福利,調和階級矛盾。歐洲不少國家現在或曾經是社會民主黨掌權,普遍搞福利主義,美國、日本、加拿大、澳、新等國的社會福利也大有改善,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相對穩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經濟大蕭條,大批工人失業,生活無著,希特勒以國家社會主義欺騙群眾,吹噓只有他才能拯救德國,組成納粹黨,從報告文學充軍備、向外侵略中尋找出路,從而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50多年來,西方國家沒有出現過那樣的大恐慌,從而也沒有形成法西斯橫行的土壤。在日本、美國和西歐等國家有一些在翼團體不時興風作浪,但沒有形成大的氣候。資本主義大國的人民群眾普遍反對戰爭,要求和平。中國更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中國人民渴望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經濟。中美兩國沒有要進行對抗的社會基礎。

四、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世界跨國公司日益增多,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速發展,世界主要大國之間相互投資增加,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別是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各個國家的距離越來越近,各國之間特別是大國之間經濟聯繫日益密切,生産要素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流動,各大國之間在經濟上形成互相影響、互相依存的關係。戰後,美國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教訓,發起成立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現在是“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這支撐世界經濟的“三大支柱”,確立了開放的貿易制度並創立了一個穩定的貨幣交易制度,再加上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現在是八國)等機制,對大國之間的經濟矛盾進行協調。儘管貿易摩擦不斷,但不至於失控。

就中美兩國而言,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國經濟貿易互利性很強,發展潛力很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美經貿合作繼續呈現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據中方統計,在貿易領域,今年1至10月,中美貿易額達到1024.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7%,其中中方自美進口275.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7%,在投資領域,今年1至10月,美新增對華投資項目3308個,比去年同期增長22.5%,中方企業對美投資也在增加。另據美商務部統計,今年1至9月美對華出口增幅達18.5%,大大超過美對其他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增長。中國現已因為美國第四大貿易夥伴,今年底還可能上升到第三位,美國則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對華出口每年給美國創造50萬個高薪就業機會,中國價廉物美的商品使美消息者每年節省開支200億美元。除雙邊貿易取得積極增長外,兩國還就經濟和金融等問題保持地密切磋商和對話,在世貿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框架內也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協調與合作。中美發展經貿往來是一種“雙贏”,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誠如米爾斯海默指出的那樣,美國是不能容忍世界舞臺上存在與之匹敵的對手,但中國與美國比較起來,無論從科技、經濟、軍事那一方面來説,實力都差得很遠。中國現在的國內生産總值僅為美國的九分之一,核武器只有美國的一個零頭。至於説中美之間的競爭“類似于美蘇冷戰期間的那種對抗”,則更不敢茍同。國際問題專家張毅君曾著文對中美關係與美蘇關係作過比較他指出當年美蘇都是超級大國,卻擁有其他大國加在一起也趕不上的軍事實力的綜合國力。而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雙方力量是不對稱的,中國的實力只能自衛而沒有同美國全面對抗的本錢。美蘇都有稱霸的野心,兩國爭奪的是世界霸權,中國並不謀求霸權,也沒有勢力範圍,根本沒有同美國爭霸的意圖;美蘇兩大陳營,不但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對立,在經濟上也分成兩個互相隔絕的市場,而中國則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融入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之中;美蘇都具有強烈的擴張主義傳統,而中國在歷史上有過多次擴張的機會,但卻沒有大加利用,去建立什麼殖民帝國,今天的中國更沒有任何擴張意圖。。

作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兩個大國,中美在維護亞太和世界和平與穩定、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和繁榮以及打擊恐怖主義、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許多領域,都肩負著重要責任。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12月1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