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雷:産權——現代市場經濟制度的核心權利

●在市場經濟中,産權用以界定人們在交易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損以及如何補償的行為權利。現代社會依靠有效的産權制度,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産權明確界定保證了交易的受益效應和受損效應都由交易當事人直接承擔,這就決定了交易當事人擁有自由交易的權利。當大量的交易都在這種條件下進行時,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就會優化,並引致社會福利的增長

●制度與資源一樣,也存在著稀缺性。當制度供給短缺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將受到制約。在某些條件下,制度制約比資源制約更為關鍵

    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將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列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首要任務。為了完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需要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産權制度。現代産權制度有利於維護公有財産權和保護私有財産權;要依法保護各類産權,保障所有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在黨中央的文件中對産權及産權制度作如此深入透徹的闡述,反映了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已推進到了産權制度變革的核心層面。

根據經濟學理論,産權是對經濟主體財産行為權利的法律界定。市場經濟是一個不同利益取向的經濟主體在産權明確界定的條件下進行公平自由交易的經濟系統。在市場經濟中,産權用以界定人們在交易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損以及如何補償的行為權利。現代産權理論認為,産權的本質是一種排他性權利。在排他性權利制度中,各經濟主體的權利邊界是清晰的。各經濟主體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權利,但要受到他人權利的約束,即人們的行為不能損害他人的權利。在這種對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和受他人權利的制約的制度規制下,經濟活動趨於有序和高效。現代社會依靠有效的産權制度,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遜曾在1950年代預言,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將是南美洲,因為南美洲資源豐富,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較高。但事實證明他錯了,20世紀下半葉是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經濟發展最快。儘管歐洲和太平洋地區資源相對貧乏,但由於産權制度合理,引致了經濟的高速增長。薩繆爾遜認為,他原先的預期所依據的條件並不是經濟體制中最基本的東西,産權制度才是經濟體制的基本要素。産權決定激勵機制和人們的行為方式,因而對經濟效率發生重要作用。

産權制度之所以是經濟制度的基本要素,是因為它從以下幾個方面影響或決定著資源配置效率和經濟制度效率。第一,如果産權是界定明確的,那麼交易的受益效應和受損效應在更大程度上對交易當事人發生影響,即交易當事人完全對自身行為的結果負責,從而減少交易的外部性,提高社會總福利水準。例如,專利法的保護使得創新受益向發明者集中,從而給予創新活動以有效的激勵,並有利於社會進步。

第二,現代産權制度是社會信用體系的基礎。界定明確的、受法律保護的産權減少了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使經濟當事人的利益預期和法律責任清晰化。現代市場經濟的交易基本上都是以信用為仲介的交易,諸如合同、債權債務、擔保、保險、票據等交易活動均要以信用為基礎。如果信用缺失,則市場交易的風險增大,欺詐、造假、失信等行為大行其道,造成交易成本上升,市場秩序混亂,經濟效率下降。所以説,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而信用體系的健全和完善是依賴於産權制度的。如果産權界定不清和缺乏保護,交易主體的權利、責任、義務缺乏法律制度的規制,交易就沒有安全性可言,經濟的運作效率會深受影響。

第三,現代産權制度保證了一種自由選擇和公平交易的經濟關係。産權明確界定保證了交易的受益效應和受損效應都由交易當事人直接承擔,這就決定了交易當事人擁有自由交易的權利。交易當事人根據成本與受益的比較作出是否交易的選擇。當大量的交易都在這種條件下進行時,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就會優化,並引致社會福利的增長。所以,所謂資源配置優化,就是交易主體通過自由交易行為而受益或避免受損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産權應當是明確界定的。産權明確界定保證了交易當事人的自由選擇、收益激勵和受損約束,使資源能夠配置在效率更高的使用上。

《決定》指出,産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現代産權制度是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基礎。這一闡述是對現代市場經濟制度特徵的準確把握。現代經濟理論認為市場不是一種“自然秩序”,而是一種制度。制度性市場是一種交易程式和規則,為交易行為提供了規範和實踐標準。制度性市場的核心基礎是産權制度。在市場經濟中,人們的經濟行為乃至整個社會經濟運作都是以財産權利來界定和規範的,在此基礎上生成的“社會契約”具有經濟的和法律的特性。所以,我們在討論經濟發展時,不僅要分析資源約束,也要分析制度約束。換言之,制度與資源一樣,也存在著稀缺性。當制度供給短缺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將受到制約。在某些條件下,制度制約比資源制約更為關鍵,這可以從世界經濟及中國經濟的發展中找到有力的例證。從中國的情況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和完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制度條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就是要增強制度供給的彈性,對所有制結構、財産關係、産權制度作適時的調整和變革,使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程度和要求相契合。

(作者趙曉雷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

文匯報 2003年11月1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