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熟雞蛋燒了房?——秦朔談盲目崇拜GDP的誤區

●通過GDP能夠直觀地判斷一個地區甚至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並影響公共決策。但是,只重視GDP,也有其局限性。一個“豆腐渣”工程,也可以成為GDP的一部分,實質上卻是在消耗資源

●“GDP崇拜”思維對一些地方的領導決策産生很大影響,容易産生“指標經濟”、“命令式經濟”、“任期經濟”等弊端

●單純以GDP指標唯大的增長,會成為沒有效益的增長、沒有發展的增長、不計代價的增長、結構失衡的增長,最終將影響社會成本和公共福利。應當建立一套綜合評估系統,來評估經濟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

最近,《南風窗》雜誌主編秦朔以學者身份,應邀到上海交通大學作演講,主題就是“GDP崇拜及反思”。在此之前,本報記者顧春就同樣的話題採訪了他。下面是整理的採訪內容,供讀者參考。——編者

GDP作為首要標準的利與弊

記者:國內生産總值也就是GDP,是我們最熟悉的經濟指標之一。現在,在許多地方,GDP實際上已成為衡量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標準。對這種現象,你是怎麼看的?

秦朔:現在,儘管沒有“GDP增長是工作惟一中心”的提法,但是,在許多地方,事實上都是按這樣的思路去理解和執行的。把GDP看得這麼重要,有其進步的一面,也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因為我們國家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而且,GDP作為一個國際通用的指標,能夠非常直觀地判斷一個地區甚至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並影響未來公共決策。

當然,GDP作為中心數據,反映的情況是有局限性的。首先,它不能反映對環境的影響。為GDP增長支付的社會成本究竟有多少、付出了多大代價等問題的數據不能體現。第二,不能反映所創造財富的實質。比如一個“豆腐渣”工程,表面上成為GDP的一部分,實質上是在消耗浪費資源。第三,一些非市場波動,比如家庭勞務等無法計算其中,造成統計數據的不精確。第四,不能反映人們實質上的福利狀況。

盲目的“GDP崇拜”有危害

記者:在一些地方,GDP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指標,而是淩駕於其他指標之上,不少領導幹部也言必稱GDP增長。你如何評價所謂的“GDP崇拜”現象,它會帶來哪些影響?

秦朔:片面強調GDP,我個人認為會造成以下危害:首先是無效增長,這是不計代價增長帶來的弊端。比如某省十幾年來一直保持GDP增長,但這種不計代價的增長帶來嚴重後果。為數據增長,工廠積壓了大量無效産品;拼命搞貸款,盲目上項目,帶來巨大債務,使得銀行産生上千萬元的呆壞賬,後遺症很大。

其次,對整個社會協調發展不利。不少地方基建項目上得很快,教育、文化等産業卻一直上不去,扭曲了社會的協調發展。

“GDP崇拜”思維的深層次結果,是對地方領導幹部的決策思維産生很大的影響,導致一系列後果。比如出現“指標經濟”,將指標層層分解下達完成,而不管實際情況。無論稅收、招商、引項目,都把數據作為惟一考核指標,看不到真實情況;出現“命令式經濟”,只要是增長GDP的大項目都上,不管是否具備條件;還有最值得注意的一種,即“任期經濟”,可以在任期內出效益的就上,不顧長遠利益。這對可持續發展非常不利。

記者:這些問題帶來的弊端,恐怕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價。

秦朔:是的,我一直擔心,以GDP指標唯大的增長,會成為沒有效益的增長、沒有發展的增長、不計代價的增長、結構失衡的增長,最終將損害社會成本和公共福利。

比如,為了發展經濟犧牲生態環境。為了GDP的表面增長,我們支付了更為昂貴的生態成本,但這會被忽略和掩蓋。又比如,某些官員為其任期內的政績,不顧公共利益的巨大損害,打個比方,為烤熟一個雞蛋,燒了一幢房子的怪事也出現了,就因為這個雞蛋是政績。如何把這種“增長觀”轉為“發展觀”,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將是糾正“GDP崇拜”的關鍵。

全面衡量更符合科學標準

記者:改變這種觀念需要有效的措施,你有什麼建議呢?

秦朔:我感到,應該從轉變體制入手。現在官員通行的任期制,將政績與GDP掛鉤,是造成“GDP崇拜”的主要原因。體制轉變是前提和關鍵。政府要從直接參與經濟活動轉變為為制度環境建設服務的服務型政府。另外,從文化層面來看,我們一直對數字賦予了過多的政治含義和民族主義含義。這符合一個追趕型社會的超越心態,但在現實中,有可能演化為拔苗助長。糾正這種認識誤差也很重要。GDP應該是一項主要考核指標,但不是惟一的。許多不切實際的GDP增長事例像一個遊戲,遊戲結果是坑害了銀行,銀行大量不良資産是“GDP崇拜”的必然後果之一。

從具體操作層面來説,我認為要改變考核、統計體系。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小組曾做過一項調查,把1985年至今的GDP增長,扣除了用生態赤字換來的部分,這種扣除法可以借鑒。此外,建立一套綜合評估系統,評估經濟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把GDP作為評估標準之一,其他如失業率等都應作為指標參與其中。

《人民日報華東新聞》 2003年11月0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