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現代産權制度

 ——中改院第三次改革形勢分析會綜述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健全現代産權制度,這是我國下一步改革的重要內容。2003年10月26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以“建立現代産權制度”為主題,在北京舉辦了本年度第三次中國改革形勢分析會。來自中央有關部委、研究機構及高等院校的2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現將會議主要觀點綜述如下:

一、從我國改革進程看,提出建立現代産權制度,是改革的重大突破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在很多方面都實現了突破,其中一個重要的突破就是明確提出建立健全現代産權制度。決定把産權問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用詞非常有力度。這在中央的文件中還是第一次。

1、從我國改革實踐看,提出建立現代産權制度是一大突破。

回顧我國25年改革開放的過程,都是以黨在經濟改革方面做出的重大決定,推動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現代産權制度的確立,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都會産生一系列的影響,這個政策的延伸,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不可忽視。提出現代産權制度,決不是個概念,它將派生出很多內涵,包括人身權利,等等。提出建立現代産權制度,在人類歷史長河當中可能不是突破。但是在中國共産黨,從黨章和立黨的角度看,就是很大的突破。我國過去消滅私有制,消滅私有財産,現在要保護,寫到憲法裏面,神聖不可侵犯,這是一種重大的轉變。

因此,有專家指出,是否為突破,要從縱向比,而不能從橫向比。過去自己沒有的現在提出來了,就是突破。比如我國于1984年提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商品經濟在國外早就有了,橫向比沒有創新,但縱向比就是我國改革的歷史性突破。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也是這樣在國外也早就有了,但在我國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還是禁區,這個禁區解禁了就是突破。

2、提出建立現代産權制度,是解決當前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的突破。

有專家指出,産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建立健全現代産權制度,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同時也是針對實踐中碰到的問題而提出來的。要搞市場經濟不可能回避産權,改到深處是産權。

我國建國以後,認為公有制的程度越高越好,比重越大越好,個體私營就要打擊就要排擠甚至要消滅,脫離了中國的國情。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所有制結構,改革公有制。改革改到目前這個階段,可以説金融和資本市場、國有企業、政府職能轉變,成為目前改革最頑固的三個堡壘,也可以説是改革的鐵三角,解決這三個方面的問題都涉及到産權,都涉及到産權制度,現代産權制度理論給今後的實踐提供了依據,從推進實踐來講,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改革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實際上都已觸及産權問題。決定提出建立現代産權制度,為改革實踐提供了依據,在政策層面上開了個口子,為解決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掃清了改革理論方面的障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3、提出現代産權制度,是國有資産戰略重組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突破。

有專家認為,提出建立現代産權制度,是我國改革進入新階段以後,防止並打破僵持格局的一個方略。以十六大為標誌,我國的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由於各種力量的角逐,改革有可能陷入僵持狀態,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現代産權制度,就是防止改革可能出現僵持狀態的策略。

建立現代産權制度的主要鋒芒,是針對現存的國有資産的這種格局,針對傳統的國有企業的産權制度。因為經過25年國有經濟戰略重組,並沒有到位,還有相當大的空間,至於國有企業的産權制度,依然是沿襲了傳統的産權制度的內容,儘管做了一些改革,但是離現代産權制度距離很大,因此怎麼打破目前國有的産權格局,提出這樣一個新的産權制度,對改革有極大的好處。

二、我國已進入以産權制度改革為重點,以調整重大利益關係為目標的深層次改革階段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同時也存在著經濟結構不合理、分配關係尚未理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問題,生産力發展仍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五大統籌”發展,核心的是要解決經濟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關係問題。其目的不僅要尋求新的經濟發展觀,而且也是為了尋求全面的改革觀。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經過25年的改革,改革進入了以調整重大利益關係為重點的總體攻堅新階段。

有專認為, 現在世界上有三大問題:財富的創造,財富的分配和財富的保護。從世界範圍講,這三大問題的解決都要以産權為基礎。財富的創造,過去我們靠國家靠政府,作為主體,現在認識到人是創造財富的主體,這就有一個産權問題了。産權的分配,財富的分配,財富的保護,都涉及到産權。決定提出要堅持群眾的首創精神,這個首創精神就是個人創造財富。過去計劃經濟時期國家作為主體,把老百姓的錢拿來,再去投入,老百姓存在銀行的錢,也是投到國有企業,現在顯然不行。怎樣調動個人創造財富的積極性,要在産權明晰的基礎上才能解決。我們應提倡民本經濟,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要好好研究。

1、以産權改革為突破口,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以股份制為主要實現形式,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專家強調,在現代市場條件下,所有制是為經濟發展服務的,發展是目的,所有制是工具、手段。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都要與之相適應,建立相應的所有制形式。只有確立適合生産力發展的所有制形式,才能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投資者的積極性,個人的積極性性。在傳統的觀念上,所有制陷入“公有”、“私有”、姓“資”姓“社”之爭,對新公有制的認識,是社會共同佔有,能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參與性、創造性的所有制形式。在現代社會化大生産的條件下,股份制不僅是公有制的主體形式,而且在我國現實中,股份制又能夠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一點也被我國的改革實踐所證明。從我國的産權結構看,原來是單一的公有産權,主體又是國有産權,産權的結構和形式比較單一。現在,要加快國有産權、集體産權、私人産權、外資産權等多元化的産權結構改革。這有利於國有經濟的戰略重組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

無論是企業,還是社會、個人積極性的迸發,都是以合理的産權制度為前提的。産權突破了,問題就得到了解決。現在有些問題還未根本解決,關鍵還是産權問題。為什麼在企業改革中,企業家和員工的激情難以發揮,企業家精神無法創新,最根本的原因是企業裏沒有他們的産權,他們和企業是一種雇傭的關係。為什麼我國單一的國有經濟、一股獨佔的現象長期解決不了,又是産權問題。為什麼我國的社會資本化還不如一般的市場經濟國家,也是個産權問題。所以,産權問題不僅是所有制的基礎,還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也是加快市場化改革的關鍵問題。

我國國有企業、國有資産規模龐大,改革任務繁重,靠中央一個模式解決不了,必須多條腿走路,多種途徑,改革靠下面的突破。國企改革十多年,雖然沒有很明確的政策對産權做出很明確的規定,但是實踐中有很多積極的探索,這些年探索的很多模式,應該説都是促進國有資産或者産權改革的一些模式,當然也遇到了很多問題。例如,加入WTO以後,外資要進來,對於原來一些大的企業,私有産權吃不掉,也吃不動,國企可能就有一個好的機會,現在私營企業要吃掉國有的大企業還很困難,大的企業産權改革主要還要依靠外資的力量。

以明晰産權為重點,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集體經濟在八十年代對整個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起了非常大作用。八十年代經濟騰飛主要靠的是鄉鎮企業。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城鄉集體經濟處於萎縮。1991-1992年,全國的集體企業就業人員有3800萬,而八十年代初的時候只有兩千多萬,增長了將近一倍,2002年城鎮集體企業的工業職工,只有一千零幾十萬,加上下崗的四、五百萬,現在還有1500萬。現在實際的就業人員,只有過去的四分之一多一點。集體經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本身有集體企業包括産權問題以及制度上的一系列問題,是傳統的一套集體經濟制度已經嚴重的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另外一方面,理論界、政府對集體經濟採取一種閉著眼睛不管的態度也是根源。這一千多萬人可能是未來貧困人的又一個主要來源,這個問題不容忽視。計劃經濟時代集體經濟沒得到什麼好處,市場經濟集體經濟又面臨大問題。在目前,要加快明晰集體企業産權,推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發展。

要防止産生三種形式的股份制。要防止借股份制,借明晰産權,把大量的官僚資本變成自己的私有資本,現在最願意私有化的不是平民老百姓,是已經侵吞了國有資産的那些人。要杜絕三種股份制。第一種是近親繁殖的股份制,國資一個集團,下面兒子孫子重孫子,這種股份制實際上沒有解決任何問題,還是集團控制,還是國有那一套。第二種就是內部人控制的股份制,一些企業就是地方政府和企業集團共同投資的,完全內部人控制。第三種股份制是官商勾結的股份制,可能居於一個不小的比例。

在今後的改革中要借鑒國際經驗,必須有國際視野,防止美德日模式之外的股份制的形式,即南美的模式,或者像東亞的關係資本主義的形式。

2、把土地使用權真正交給農民,深化農村改革

有專家認為,農業改革給我國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但問題是9億多農民在向城市人口轉化過程中,農民的資産是什麼,還有什麼財産,也許農民才是真正的無産階級。所以土地流轉是關鍵,土地流轉的時候能不能變成資本,能不能變現很重要。傳統理論中,産權的所有人是集體,集體財産不許任何方式截留,這個問題對農民是一個難辦的問題。

有專家指出,農民土地産權歸屬問題必須及早解決,農民跟土地的關係不是債權關係,是物權關係,是産權關係。這一條是農村土地承包法最大的遺憾,為什麼那麼容易侵佔農民土地,就是在法律規定上沒給農民這個權利,村長可以調整,鄉長可以調整,縣長可以調整,省長更可以調整。國産資源部更可以做。要深化農村改革,必須解決農民對土地的産權歸屬問題。

3、解決勞動、技術、管理等各類生産要素的産權歸屬,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有專家強調,作為勞動、技術、管理等各類生産要素的産權歸屬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十五大、十六大都提出來了,但是我們的各項行政規則,國家現行相關的法律,是和這個相矛盾甚至是對立的。現在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改革觀,或者以人為本的市場經濟機制。為本就是要把老百姓作為勞動創造財富,技術創造財富,管理創造財富的要素。人們經常談到企業家問題,現在的矛盾不是企業家侵佔國有資産,不是內部人控制,主要矛盾是腐敗的問題,是政府的問題,是官僚資本的問題。要承認企業家價值建立科學的收入分配體制。

還有的專家指出,在決定中勞動力産權沒有明確體現出來,如果按照市場要素分配,把勞動力産權再體現出來,對深化深入分配製度改革更有意義。

三、按照建立現代産權制度的要求,加快改革進程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16個字,為加快現代産權制度改革提出了基本要求,指明瞭方向。

1、進一步把握現代産權制度的內涵

專家認為,過去講的生産資料所有制,不能涵蓋現在的社會實踐。除了生産資料這種有形産權,還有無形産權。這樣一些問題理論上已涵蓋不了,提出現代産權制度這個概念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現代産權不是産權的實物形態,而是産權的價值形態。我國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實物産權觀,在社會當中根深蒂固,但是有一部分是不通過實物形體體現的,要從價值上把握它。現代産權,已經超越了企業産權這個範圍,它是著眼于整個社會,既有國家的産權、企業裏種種投資人的産權,也有民間私人産權,包括普通私人的産權。現代産權包括物權、債權、股權、智慧財産權等各類産權。

2、全面解決産權的歸屬問題

專家們認為,要按照現代産權制度的要求,解決改革面臨的深層次問題,首要的是解決各類産權的歸屬問題。不僅國有、私有資本的産權歸屬要解決,農民對土地的産權關係要解決,而且勞動、技術、管理等各種生産要素,也都有産權歸屬的問題,這件事對建立現代産權制度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還有待探討。

3、現代産權制度要權責明確

專家們認為,要從不同層次明確權責。如國資委到底有什麼樣的權力,到底它有什麼樣的責任,首先從國資委角度要明確。然後明確相應授權經營單位、實體企業、企業經營者的責權。現在這個權責明確單一化,只有企業的權責明確。我們要圍繞企業這個中心,明確各方面的權責,甚至是政府都要明確。

有的專家認為,國資委現在管人管資産管事什麼都管。私人股東管壞了要傾家蕩産。現在國資委這麼大的權利,明確了什麼責任?

還有的專家認為,國資管理機構究竟是管企業還是管資本,這在法律上存在問題。授權管理國有資産,就不能超越管理國有資産的許可權。我國的國有資産不止國有獨資企業,還有參股的國有資本。如控股後,直接是機構對機構的管,可能侵犯別的股東的權利。

4、立法保證産權流轉順暢

專家指出,現代産權制度十六個字最後的“流轉順暢”,是非常針對我國現實情況的。流轉順暢應該説很簡單,就是一個規則、價格問題。但是事實上,在轉軌過程中這個問題是非常複雜的。國有産權是跟職工捆在一起的,是跟歷史遺留的問題捆在一起的,依據什麼流轉是一個非常大的障礙。最有典型代表的就是企業改制,職工應該不應該買斷工齡,應該不應該給這個錢,應該給多少錢,這就是職工的資産價值。

産權流轉,應該形成一個市場化的規則,要逐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這涉及經濟、政治、法律上的很多的問題,這個規則遲遲沒有。再一個問題,就是股權設置,現在仍然有很多不規範的東西,包括現在的職工持股,經營者持股缺少依據。

有的代表指出:現在情況是政府即是産權的保護者,同時又經常是侵犯産權者。因此,當前完善産權法律制度尤為重要。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法制經濟就是要把各种經濟活動納入法律的軌道,規範和理順産權關係,保護各種産權利益必須要完善産權法律制度,當前應該儘快出臺物權法。法律確認産權歸屬,能夠規範市場秩序、保持市場穩定。建立健全現代産權制度,有利於規範經營活動,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礎和市場秩序。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必須以道德為支撐,産權為基礎,法律為保證。

有的學者特別指出,現在有一種傾向要特別注意。現在富人很危險,富人一定要保護,有些地方已經開始殺富濟貧。我們應該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因為企業家創造了就業,企業家創造了財富。在保護富人的同時要救濟窮人。現在很多地方政府,包括司法、公安,侵犯私有財産,隨便抓人,人權都保證不了,更談不上産權。産權可以派生出很多權利。隨著憲法的修改,法制的加強,在政治、經濟、社會,家庭各方面都會有一系列的影響。

5、關鍵在落實

有專家指出,我國的關鍵問題在落實,産權問題從1993年10月份始中央就在説,是具體落實的不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四句話:産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可是做的時候是兩碼事。成立了國家經貿行,就是管企業的,國家經貿委是政府,連産業技術改造都拿到政府審批,這就是政企不分。理論脫離實際,理論脫離體制,結果改革實踐無法推動。

甚至有專家提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我國這樣,制定政策非常認真,提前兩三年就擬定了;制定政策之後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我國這樣不認真執行。任何政策決議只要一個政府部門的主管處長就能把它更改,就能決定誰上市誰不能上市。這實際上是我國非常大的弊端。西方講法制是制度,大家都遵守這個制度,我國則是“法治”,是用制度管理人,這是我國出問題一個根節所在。

建立現代産權制度,前提條件要有實施保障。現在的産權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權力維繫的,通過政府權力維繫的。應該建立一套比較好的實施制度,這個制度的核心是要建立經濟民主,清除經濟強權,通過這個制度保障産權的實施。但這個制度到今天還沒有建立起來。 (中國改革論壇提供)

中國網 2003年11月4日


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産權制度
市場經濟離不開現代産權制度
國務院發研中心張立群:産權制度建設將日臻完善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