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消費資料價格上漲 當心過熱

目前的問題就是,如何才能既規避金融風險,又能夠避免宏觀經濟政策的劇烈變動和總需求的大幅波動?

市場信心越足,期待越高,需求就會越旺盛,而這種旺盛的需求反過來又會推動市場信心的進一步上漲。這個道理在當前中國的一個表現就是投資需求的節節攀升。

目前中國國家形象和信心指數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準。從飛船上天的成就,到外交上的一系列拓展(例如提升與東盟的合作層次,有望與印度良好解決邊界爭端,胡錦濤主席此次訪問澳大利亞亦比布希總統更受歡迎,等等),再到近期中國發行15億美元外幣債券獲超額兩倍認購顯示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有相當積極的評估,都在加強中國發展左右逢源的印象。

國內市場的投資信心也是一派高漲的景象。地方建設在互相奔進,在西部開發和振興東北的同時,東部亦希望繼續保持發展勢頭,而中部地區也不甘示弱。與政府行為介入相關,房地産、鋼鐵、水泥、石油、機械、紡織等行業投資增長最快。今年前三個季度,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30.5%,這一速度是1993年以來同期最高水準。前三季度全部金融機構貸款增量為2.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3萬億元。與此相應的是貨幣供應量的同步增長。

總需求的上升和資産價格的上揚也提出了一個隨之而生的問題,那就是一路下去是否可能出現通貨膨脹?從前三個季度來看,總需求增長主要體現為投資需求的增長,因此人們討論中國經濟是否過熱時的普遍擔心是,在目前貨幣供應過量、信貸膨脹的情況下,這種受行政力量影響的投資增長可能使房地産、汽車等行業出現資産價格泡沫。而由於消費品市場價格一直表現平穩,很難斷言通貨膨脹的出現。

不過問題是,在固定資産投資膨脹,原油、鋼鐵等生産資料價格上漲之後,消費品價格是否仍然能夠一如既往地保持相對平穩?

太陽底下的新鮮事不會太多。現在消費品價格變化的滯後效應開始展現出來。進入9、10月份,各地棉花價格開始大幅上漲,各地糧、油、肉、蛋等消費用品價格也都有所上漲。在國際國內市場保持暢通的情況下,消費品市場價格波動的問題並不在於是否可能産生商品的短缺,沒有必要去恐慌是否會缺這缺那。真正值得注意的問題在於,這一系列消費資料價格同時上揚,究竟透露著什麼樣的資訊?如果説生産資料價格的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際能源價格波動,那麼消費品價格的上揚是否提示著國內市場走勢的某種微妙變化?

一般情況下,局部投資過熱、資産價格上漲在前,消費品價格上揚緊隨其後,往往就是通貨膨脹可能逼近的強烈信號。

可控制的一定程度內的通貨膨脹並不可怕。不過,對於處於變革攻堅期的中國經濟體系而言,對通貨膨脹卻需要抱有特別的小心,對通貨膨脹的可能信號也要有清醒的意識。這是因為,中國金融系統積累了漸進改革積累下來的壞賬呆賬等難題,國家經濟增長的基座並不堅實;如果忽略可能的通貨膨脹信號,不能及時地和強有力地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一旦較嚴重的通脹出現,供應過量的貨幣發出去收不回來形成壞賬,新問題加上老問題便可能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因此,在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對可能給金融系統病灶造成新壓力的問題(例如此番消費資料價格上漲的動態)都要給予十二分的注意。其實1993年前後的經濟發展軌跡可資借鑒。當時股市開始走牛,價格全面上漲,隨之出現通貨膨脹,然後就是踩剎車。目前的問題就是,在貨幣供應過量和生産資料、消費資料價格上揚之後,如何才能既規避金融風險,又能夠避免宏觀經濟政策的劇烈變動和總需求的大幅波動?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走出通貨緊縮與人民幣匯率”課題組報告指出,目前已經出現了走向較高通貨膨脹的可能,但可以通過人民幣升值以及同幅度下調進口稅率和出口退稅率的政策組合,將通貨膨脹率控制在溫和的範圍之內。這是一條頗具建設性的思路。問題是目前是否放寬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的最佳時機,恐怕還需考慮更多因素。在人民幣匯率問題難做決斷的情況下,要避免通貨膨脹走高,央行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加大對先導性上漲的領域的調控力度,控制不良貸款;減少政府直接投資,地方發展量力而行;同幅度下調進口稅率和出口退稅率,便很有必要。

如何妥當應對目前經濟發展的新情況,對於國家在未來二十年的充分發展亦有其意義。抓住此一段發展時期,就要儘量避免經濟發展的大起大落,需要保持金融系統的穩定,需要一種全局性的客觀意識,對房地産、汽車等先導性行業的調控有更為長遠的籌劃。對於房地産、汽車等行業的投資者和經營者而言,則有必要從宏觀經濟走勢中覺察大環境的可能變化,及時調整自身的發展戰略。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3年10月31日


35城市房地産市場調查顯示三季度房屋售價上漲4.1% 
近期糧油副食價格小幅上升 專家稱不必盲目囤積
北京:糧油肉蛋價格不會暴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