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文:我國實現糧食安全仍然任重道遠

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16日在世界糧食日紀念大會上説,我國農業和扶貧工作仍然面臨人口增長、土地和水資源嚴重匱乏、土壤流失、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等嚴峻挑戰。我國13億人口中還有1·2億營養不良人口。戰勝饑餓和貧困,實現糧食安全仍然任重道遠。

2003年世界糧食日中國紀念活動16日在貴陽舉行。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定為“反饑餓國際聯盟”。

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在紀念大會上説,中國政府歷來重視農業和農村工作,始終把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經過改革開放25年的艱苦努力,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進展。1996年,糧食産量首次超過5億噸,主要農産品供求格局已由長期短缺轉變為基本平衡、豐年有餘。中國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尤其在扶貧工作方面,農村貧困人口已經從1978年的2.5億減少到2002年底的2820萬。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中國、蒙古、朝鮮代表蓋默爾·艾哈邁德在紀念大會上説,目前全球還有8.4億饑餓和營養不良人口,其中有7.99億在發展中國家,與1996年世界糧食首腦會議確定的到2015年將饑餓人數減半的目標相距甚遠。今年的世界糧食日旨在呼籲每一個人都考慮在與饑餓的鬥爭中發揮作用,“反饑餓國際聯盟”將為我們指明一條共同前進的道路。

地處我國西南內陸高原的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山區省份,73%為喀斯特地貌,過去每年需調進大量糧食平衡省內消費需求。改革開放以來,貴州通過改善農業條件、推廣優良品種和實用技術,糧食産量不斷增加,目前達到1100萬噸,上世紀90年代後期,實現了全省農村人口糧食基本自給。

聯合國糧農組織1979年在第20屆大會上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糧農組織創建紀念日)定為“世界糧食日”。此舉旨在提醒人們關注第三世界國家長期存在的糧食短缺、饑餓和營養不良等問題,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産的重視。(記者石新榮 王麗)

新華網 2003年10月17日


專家提醒:中國糧食生産的“數量安全”存在隱患
我糧食連續3年産量低於消費量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