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商時報》:倒挂的納稅結構與會飛的資本

最近國家稅務總局發佈的2002年度中國納稅排行榜爆出了一條大新聞:一大批社會知名的富豪和他們的企業都沒有進入該榜。據《北京娛樂信報》報道,大慶油田有限公司以納稅175.04億元高居榜首,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以107.56億元緊隨其後。奇怪的是,《福布斯》2002年內地100名富豪只有四人及其企業進入私企納稅50強,《新財富》雜誌今年4月排出的2002年度中國400名富人,也只有12位和他們的企業進入私企納稅50強——白紙黑字的排行榜又一次把“富人納稅的現狀擺到國人面前,仇耶,痛耶,悲耶?

首先,筆者看到了一個倒挂的納稅結構。進富豪榜的人未進納稅榜,這在納稅結構上反映出什麼問題呢?我們得明白這一點,進入富豪榜的大都是非國有經濟企業的老闆,他們未進入納稅榜,表明在我們稅收結構上,國有經濟納稅佔了大頭,而非國有經濟納稅少!從榜上可以看到:2002年,我國100家納稅最多的企業共計納稅1858.69億元,納稅最多的100家中國上市公司累計納稅844.48億元,全國72個行業的納稅10強累計納稅2183.86億元,而私營企業納稅50強納稅僅有12.42億元——這裡面國有經濟和非國有經濟的稅源分別佔多大比重呢?

筆者未看到這個比例,但看到了1999年的比例,相信差不了許多:1999年國有工業企業産值在全國工業總産值的比重只有30%,但國有企業上繳的國稅則佔全部內資企業上繳國稅的66.8%。在內資企業上繳的地稅中,國有企業的上繳份額也達到56%。雖然國有經濟已非經濟主體,但仍然是稅源的主體,非國有經濟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而其在全部的稅收貢獻中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説,我國的經濟結構與納稅結構是倒挂的。用經濟學家平新喬的話説,導致這種倒挂的根由是稅制調整的滯後:我們已經鼓勵民營經濟迅速發展了,但在稅制上仍依賴於過去向國有企業徵稅的辦法,目前的工商三稅(增值稅、營業稅與消費稅)從本質上説,與20世紀80年代政府對國有企業開徵的工商稅有很大的繼承性。

除了剛性的稅制導致了納稅結構的倒挂,納稅結構的倒挂導致了“進富豪榜的人未進納稅榜外,筆者還看到了另一個更深刻的原因,就是全球化背景下非國有資本享有著少納稅的絕對控制權。

在英國,福特汽車公司曾威脅英國政府如果不提供1500萬美元的國家資助,就把新款美洲豹車生産廠以及1000個工作崗位遷到美國去,雖説福特公司當時的總裁特羅特曼是個英國人,但他卻能夠毫不猶豫地宣稱在美國也一樣生産美洲豹;美國也不例外,早在1982年,俄亥俄州為了吸引日本的H ONDA去該州設廠,付出了1600萬美元的直接投資;肯塔基州也不甘落後,為了使豐田在該州辦廠,花了1.26億美元;寶馬汽車公司在1993年凈賺了15億美金,但它聲稱,該年利潤的95%是在德國境外獲得的,與之相對的是,從1988年到1992年,寶馬給聯邦德國交的稅從5.45億馬克減少到0.31億馬克。

以上幾個例子錶明,在全球化生産和銷售的流動體制中,資本是有翅膀的,哪兒生産成本低優惠政策多,資本

就會飛到那個地方去,落戶何處,何處就會受益。基於這種“會飛的屬性,資本就會給當地政府以壓力:不給優惠政策,我們就會轉移生産地。稅收在生産成本中佔很大的一部分,這自然會成為資本“敲詐政府的一個方面,在這種敲詐中,越是富的企業在現實中交的稅可能會越低,因為他掌握著“會飛的資本。

當然了,國有性質的資本由於體制原因是飛不動的,會飛的只是那些自由的非國有資本。這種情況下,國有經濟因為不會飛只有老實本分的交稅,而非國有經濟形態的資本卻因為會飛享有著少納稅的絕對控制權———背靠大樹好乘涼,他們的代表、進入富豪榜的大佬們交的稅自然也就可以少了。(曹林)

中華工商時報 2003年9月16日


我國公佈納稅排行榜 一批知名富豪和企業未入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