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福全:美國仍為世界經濟主引擎

世界經濟發展可能是不平衡的,拉美地區、英國、歐元區12國和日本的經濟增長可能落後於美國和東亞地區,同時,困擾美國經濟的因素也同樣困擾著世界經濟

儘管如今的美國經濟走勢不像上個世紀90年代那樣強勁,但是,由於歐元區經濟陷入了停滯,日本經濟雖然復蘇,其增長勢頭並不強勁。比較之下,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火車頭地位,至少從當前來看,還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能夠取代。

全球經濟前景不明

許多西方經濟學家和企業主管預測,到2003年年底以前,世界經濟將會不斷得到改善。之所以如此,主要在於,預計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將會加快,中國和印度經濟將會加快增長。然而,這種樂觀的預測也不得不蒙上一層陰影,因為有人警告説,2002年的美國貿易赤字已經達到了4180億美元,不大可能再指望美國經濟無限期地承擔這一重負。

不久前,聯合國公佈了一項研究報告預測,2003年的世界經濟增長將從2002年的2%上升到2.2%,該研究報告的作者伊恩·金尼伯勒指出,“在以往幾年期間,美國經濟一直是世界經濟的主引擎,世界經濟發展已經習慣了這一點。這是我們面臨這種困難的一個原因。”

金尼伯勒的報告同許多經濟學家的看法是一致的。在這方面,J.P.摩根公司全球分析家們最近的報告預測,世界經濟在今年下半年的增長速度將達到2.8%,在2004年將達到3%。

然而,也有人持比較悲觀的看法。例如,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便警告説,世界經濟正在處於長期蕭條,通貨緊縮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縱然以為經濟情況將會好轉的人也認為,世界經濟發展可能是不平衡的,拉美地區、英國、歐元區12國和日本的經濟增長可能落後於美國和東亞地區。WARBURGPINCUS投資公司執行董事鮑曼·卡特説,“除了中國和印度,沒有地方值得你去投資。”

困擾美國經濟的因素也同樣困擾著世界經濟:20世紀90年代技術泡沫的破滅,製造業生産能力過剩,以及有關恐怖活動和戰爭的不確定性。另外,還有一些本地因素,例如,拉美的政治危機、乾旱和能源危機。

分析家們説,世界經濟在去年情況有所好轉,但是,今年春天又惡化了,部分原因是由於伊拉克戰爭引起的。石油價格在戰爭終結後有所下降,然而最近又上漲了。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非典型肺炎對中國和加拿大的經濟增長具有一定消極影響,雖然最嚴重的時期已經過去。

地區經濟步調不一

為了展望世界經濟前景,企業經理和經濟學家們都盯著以下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

美國經濟:美國經濟是至關重要的,該國的經濟産出佔據全球經濟總産出的30%。美國經濟在2003年第一季度增長率為1.4%,第二季度達到2.4%,後來經季節性調整,達到3.1%。人們普遍預計2003年下半年的GDP增長率將達到3%。問題在於經濟增長幅度是否足以使高達6.4%的失業率降下來,企業支出是否得到改善。

美國國內經濟擴展的一個可能性障礙是世界經濟增長緩慢。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在2003年7月下旬在美國國會作證時指出,“總需求可能在我們一些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是疲軟的。”

美國商品與勞務出口在2002年已經從2000年的12%下降到8%,由於美國經濟比世界其他許多地區都強,進口依然很高,因而引起貿易赤字上漲。此外,美國必須依靠外國投資為其日益增長的預算赤字提供資金。所以,國際增長對其至關重要。

歐洲經濟:歐洲經濟增長緩慢是美國農場的一大憂慮,因為美國農産品的六分之一是向歐洲出口的。斯特朗資本管理公司固定投資部門負責人傑伊·米勒認為,“當經歷了上個世紀90年代的經濟繁榮之後進入了一個下降時期,由此准許我們把火炬在短時期內移交給歐洲,它們將是經濟增長的引擎,帶領我們前進,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

最大的障礙在於德國,它佔歐元區産量的三分之一。德國政府預計2003年的經濟增長率僅為0.75%,儘管經濟在第一季度收縮了0.2%,第二季度收縮了0.1%,失業率超過了10%,汽車業巨頭大眾汽車公司計劃從其巴西分廠裁員,因為巴西和其他出口市場疲軟,價格下跌使人們擔心會出現通貨緊縮。

英國經濟也十分疲軟,第二季度GDP增長率只有0.3%,雖然許多分析家仍然預計2003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可以達到2%左右。一些經濟金融專家説,歐洲必須進行長期的結構改革,以便使勞動力市場更加靈活。德國總理施羅德正在朝著這個方向採取行動,與工會達成協定緊縮保健開支。經濟增長緩慢已經促使人們討論歐洲是否應當——至少是短時期的——放棄把預算赤字限制在不超過國內生産總值3%的這一規定。

東亞經濟:這個地區的經濟有一些好消息。日本經濟看來比預計的要強,此外,非典型肺炎已經得到了控制,由於中國貨幣同美元掛鉤,現在更加具有競爭力了。

花旗銀行的經濟學家最近把他們對亞太地區2003年的經濟增長預測提高了0.1個百分點,達到4.9%,並且認為,非典型肺炎所造成的影響並沒有原來擔心的那麼大,但是,非典型肺炎還是影響了該地區的經濟增長。非政府組織太平洋經濟合作委員會預測,東亞(包括日本)2003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從2002年的3.5%下降到3%,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非典型肺炎的影響。中國在非典型肺炎爆發之前的經濟增長目標為9%,現在很可能只能達到7.8%。

中國在這個地區國內生産總值中所佔據的份額從1991年以來已經翻了一番,佔該地區GDP的17%,他在電子産品出口方面在以往五年中翻了一番,佔該地區的30%。人們擔心,中國大量廉價勞動力將抵消價格的壓力,因而有可能加劇該地區的通貨緊縮,然而,實際上這種擔心是沒有根據的。理由不外是中國在出口的同時,還在努力從該地區增加進口,這已為實踐所證實。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強勁增長將為該地區的增長作出巨大的貢獻,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作者佟福全:中國社科院世經所研究員)

國際金融報 2003年9月15日


佟福全:一分為二看WTO新機制
佟福全:美日歐三大經濟體改革乏力 世界經濟增長缺後勁
佟福全:俄羅斯經濟喜憂參半
佟福全:歐元、美元兩極漸行漸近
佟福全:“強勢美元”淪為空談
佟福全:美國股市苦盡甘來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