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明確的目標 艱辛的探索

龔育之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送來了社會主義。從此,中國先進分子趕上世界的時代潮流,以俄為師,以社會主義為師,開始探索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新的革命道路。正是這個新目標的確立和新道路的探索,使中國共産黨成為獨樹一幟、擔負起在新的目標下實現民族振興的歷史使命的政治力量。朝著這個明確的目標,中國共産黨走過了漫長的探索之路。

    ●回顧八十年,咀嚼歷史的經驗,包括新民主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關係、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革的關係以及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哪前進等在內的許多問題引發了人們的思考。人們在思考和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必須採取歷史的眼光和科學的態度。

    艱辛的探索之路

    八十年前,中國共産黨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大地上宣告成立。一個新的奮鬥目標———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目標———提出來了,一種新的政治力量———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同中國工人階級相結合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臺。中國歷史的發展從此發生新的轉折,走向新的方向。

    在此以前,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為救中國于危亡,或師日、美,或師英、法,總之是以資本主義列強為師,但都失敗了。一是老師總是欺侮學生,二是資本主義內部矛盾越來越暴露。資本主義足以為師嗎?正當人們對此疑惑日深的時候,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送來了社會主義。人類歷史由此開闢了社會主義興起的新紀元。中國先進分子趕上世界的時代潮流,改弦更張,以俄為師,以社會主義為師,開始探索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新的革命道路。

    正是這個新目標的確立和新道路的探索,使中國共産黨成為獨樹一幟、擔負起在新的目標下實現民族振興的歷史使命的政治力量。

    朝著這個明確的目標,中國共産黨走過了漫長的探索之路。

    最初,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

    中國共産黨的第一個綱領,原本是一個直接實行社會主義革命的綱領。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分落後的不發達國家,能夠直接實行社會主義嗎?從革命實踐中,中國共産黨人逐漸認識到,中國當時的主要革命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還不是也不可能是一般地反對資本主義,實行社會主義。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在中國,民主主義革命,資産階級不能領導,工人階級才能領導。工人階級不能通過城市起義取得革命勝利,而是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鬥爭的道路。工人階級要同農民、城市小資産階級和民族資産階級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長期性和不平衡性是中國革命的特點。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其前途不是資本主義,而是社會主義,所以叫做“新”民主主義。新民主主義是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必經之路。

    這一套理論,是在長期探索中,總結大革命勝利又失敗、土地革命勝利又失敗、抗戰以來革命力量巨大發展的經驗教訓基礎上而得出的歷史結論。

    新民主主義理論是拒絕社會主義空談、腳踏實地地在中國為社會主義作準備的理論,是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在理論上的一大創造。毛澤東是這一創造的最傑出的代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整個理論成果,被稱為毛澤東思想。經過長達二十八年的漫長探索,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在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49年成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在全國的勝利。

    從此,中國共産黨開始了又一個漫長的探索:中國走向社會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共同綱領》是一個建設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綱領。這個綱領含有起決定作用的社會主義因素,但沒有明確宣佈社會主義。在建立新民主主義政權,實現沒收官僚資本和改革土地制度的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之後,中國共産黨在1953年宣佈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總路線。新民主主義時期就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在開始實行有計劃建設的同時,全面展開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這個過程中,黨根據中國情況創造了多種過渡形式。隨著改造任務的完成,中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從八大開始,中國共産黨繼續前進,努力探索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原來希望這個探索能比中國革命少經歷一些失敗和曲折,使我們把社會主義建設得快些、好些。結果是建設和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曲折並沒能避免。“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就是重大曲折。

    曲折和失誤使中國共産黨人重新思考“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1978年底中國共産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這次會議標誌著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發展的偉大轉折。這個轉折包括三大內容:一是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二是從僵化半僵化轉到全面改革,三是從封閉半封閉轉到對外開放。

    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成為中國共産黨人新的漫長探索的主題。指導這個新探索的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鄧小平是這個理論的主要創立者,所以我們把它稱為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新成果。它是在總結建國以來成功和失誤的歷史經驗,總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新經驗,觀察和研究時代特徵、世界形勢和外國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來自中國實際和中國經驗,它的內容可以概括為十點:一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二是工作中心,經濟建設;三是全面改革,對外開放;四是公有為主,市場經濟;五是民主政治,法治國家;六是先進文化,精神文明;七是統一戰線,民族團結;八是一國兩制,統一祖國;九是和平外交,反對霸權;十是四項原則,黨的建設。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對中國國情和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一個新的基本判斷。我們現在的路線、綱領、政策都是根據這個基本國情來制定的。這個判斷,一方面表明中國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而不能偏離社會主義;另一方面表明中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即不發達階段,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切政策必須從初級階段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初級階段。

    理性的歷史思考

    回顧八十年,咀嚼歷史的經驗,許多問題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第一個問題:新民主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關係。

    新民主主義必然過渡到社會主義,這就是兩者的聯繫。《新民主主義論》就講明瞭這個前途。至於從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所能到達的還只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判斷,則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逐漸認識到的。以前對於我們經過過渡進入的社會主義還要不要分階段,分哪些階段,我們進入的是一個什麼階段的社會主義,怎樣從這個階段的實際出發而不是從一般的社會主義原則出發來規劃我們的發展,還沒像現在這樣明確地提出和思考過。

    新民主主義社會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本質相同的一面。由於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再屬於世界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有了全新的性質,所以,由這個革命建立起來的新民主主義社會,從社會制度上看也就有了全新的性質。舊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資本主義世界的一部分,新中國從成立開始,就擺脫了那個舊世界,而成為社會主義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説,從大層次、大劃分上看,新民主主義社會同資本主義社會有本質的不同,而同社會主義社會有本質的相同。

    同時,兩者又有本質不同的一面,這是另一個層次的本質。正如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兩個性質不同的革命階段,不能混為一談、並作一步一樣,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不只是有量的發展,而且由量的發展引起了質的變化,這質的變化的標誌,就是在發展社會生産力的基礎上,從城市到鄉村都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而如黨的八大所説,在我國國內,社會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無産階級同資産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什麼叫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過去的理解,就是使社會主義公有製成為唯一的經濟基礎。那時所突出的就是這個唯一性、純潔性。現在我們的理解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才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已經取得主導地位,現在我們的國有經濟也還是起主導作用,既然如此,可不可以把過去的新民主主義社會叫做社會主義社會呢?或者把現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叫做新民主主義社會呢?如果聯繫中國革命和新中國建設的歷史進程來具體地考察問題,而不是離開歷史抽象地議論,回答應該是:不可以。

    關於前一個不可以,即不可以把新民主主義叫做社會主義,胡喬木説過:“在1949—52年中,中央從來都是講新民主主義,否則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就從來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了,新民主主義秩序能否鞏固的問題也不會發生了。如果不是這樣認識問題,就會損害1940年《新民主主義論》發表以來直至1949年《共同綱領》通過並加以實行的黨的信譽,使黨陷於在根本理論上自相矛盾的地位。”

    後一個不可以,即不可以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叫做新民主主義社會。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結束得過早了。這種觀點值得商榷。即使同意結束得過早了一點,那麼,原來設想的時間也就是十幾年。從來沒有誰設想過新民主主義搞五十年、一百年的時間。有什麼理由説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了,我們還不是社會主義呢?

    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時間,這是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是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來進行改革,以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而不是要否定社會主義,回到新民主主義理論。

    那麼,現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以前的新民主主義社會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兩大不同。一個是,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和幾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今天我們已經擁有相當強大的社會主義國有經濟,儘管新中國成立初期國營經濟在現代工業資産中所佔的比重已經很大,已起主導作用,但是今天的國有經濟同那時的國營經濟相比,無論量還是質,無論是形成的體系還是達到的水準,無論是所起的作用還是所佔的地位,都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另一個是,無論城市還是鄉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都已確立。新中國成立初期是國營經濟在城市、在工業領域起主導作用,在廣大農村則還沒有公有制經濟,或者説很少。社會主義改造以後,才在鄉村建立起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那時主體地位幾乎是唯一存在。改革以來,農村經濟有很大調整,但是公有制還是佔主體地位,包産到戶,土地作為農業最主要的生産資料仍是實行公有制。這兩條,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前是不存在的。

    第二個問題: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革的關係。

    不論五十年代的社會主義改造,還是七十年代末以後的社會主義改革,都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朝著社會主義方向而奮鬥的偉大歷史進程中的大膽探索,是兩個不同階段的探索。

    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就,就是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這是有重要意義的成就。當然也有教訓,就是那時候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對社會主義改造所要達到的社會主義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來模式的某些影響,以為社會主義必須實行唯一的公有制和完全的計劃經濟,表明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很多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不過,這是站在今天的認識所達到的高度來總結歷史。當時的人們不可能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有了前人的經驗,又有了前人的教訓,還有了許多新的探索。社會主義改革以來二十多年的新的實踐,證明我們現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比過去要清醒了。當然,現在還在探索,現在的認識還要在實踐中繼續接受檢驗和豐富發展。看問題要有歷史觀點。從中國向社會主義前進的總的歷史進程來看我們探索的兩大階段,這樣比較客觀一些。

    “早知現在,何必當初?”意思是早知現在搞改革,實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當初何必搞社會主義改造?這樣看問題就離開了歷史觀點。如果沒有“當初”的實踐,怎麼能夠“早知”現在?

    “現在的改革是不是對過去社會主義改造的否定?”不是。改革對社會主義方向並沒有否定,對社會主義要搞公有制並沒有否定,對社會主義公有制要佔主體地位並沒有否定,但從總結經驗教訓中認識到公有制的唯一性要變化,公有制的實現形式也要多樣化。改革只是否定過去對公有制地位和形式的某些僵化觀點,而不是要把整個公有制改變成、恢復為私有制。社會主義改革是對社會主義的再探索,這個探索比五十年代探索的歷史起點要高,它繼承過去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基本成果,又總結過去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中失誤的教訓,它不是完全否定過去的東西,只是否定過去那些不正確、不清醒的東西。

    一方面,不能贊成用現在的社會主義改革來否定五十年代的社會主義改造;另一方面,同樣不能贊成用五十年代指導社會主義改造的思想觀點來否定現在的社會主義改革。

    第三個問題: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哪前進?

    從2001年開始,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小康社會是一個還不富裕但比我們過去的貧困狀況要好了一些的社會。同國際比較,它還屬於中等偏下收入國家的起點水準,還遠沒有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建設,從二十世紀中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算起,至少要一百年,從現在算起,至少還要五十年。今後五十年,中國將基本實現現代化,那時也許應該提出向社會主義的較高階段前進的任務。那時我們的綱領和政策,要根據到那時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一百年的成果和經驗以及世界文明進步的成果和經驗來制定,現在不能預見也不必預見。可以預見的是,到那時,我們對社會主義的理解,決不會是回到過去的某種簡單觀念,而一定會隨著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大大地豐富和向前發展。

    鄧小平指出:“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決不能掉以輕心。”聯繫到過去急於向共産主義前進的歷史教訓,聯繫到上個世紀最後十年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解體的歷史曲折,中國共産黨人準備腳踏實地地為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再奮鬥至少五十年,為較高階段、更高階段的社會主義再奮鬥一百年或幾百年。而向共産主義前進的遠景目標,又總是樹立在中國共産黨人的心目中,並且落實在中國共産黨人為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努力中。

    

    《人民日報》 2001年06月21日第九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