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綠色GDP也是硬道理

不久前,我寫過一篇短文《GDP與做家務》。我的觀點是:“家務勞動計不計入GDP,那是統計學上的事;但是,從就業方面來説,專門從事家務勞動的人,其經濟和社會意義卻應該得到充分承認,並在公共政策上得到體現。”(7月7日《中國青年報》)

近日來,一個“綠色GDP”的概念又在各種媒體上頻頻露臉。“綠色GDP”不是主張將一種東西計入GDP,而是主張將另一種東西從GDP中剔除。這“另一種東西”就是“生態成本”,即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對自然資本的消耗。同樣,我的觀點是:“GDP中扣不扣除生態成本,那是統計學上的事;但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説,那些只顧眼前效益,不顧生態成本的開發項目,必須引起人們的高度警覺,並在公共政策上得到體現。”

“綠色GDP”的升溫源於一項怒江水電開發規劃。一項怒江開發規劃稱,要在這條中國“最後的生態河流”上修13道大壩進行水電開發,從而引起眾多專家的激烈批評。專家們的觀點其實很簡單:怒江開發規劃必須計算生態成本。(9月5日《中國青年報》)

針對“怒江水電開發勢在必行”的説法,眾專家提出,不能片面強調西部水資源的能源價值,而忽視或掩蓋水資源的生態價值、社會人文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綜合價值。對於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態價值的地區,衡量其經濟發展,不能簡單以傳統的GDP計量方式考核。同時,計算GDP,應該考慮環境和資源因素,引入“綠色GDP”的概念。

“綠色GDP”自然是一個很時尚也很誘人的名詞,但是絕大部分地區並沒有怒江那麼多由綠色反射出的生態光環!我的擔心是,是不是因為怒江眾多的生態光環,才引來了眾多專家和社會各界的生態關懷?因為我注意到,在一些生態已遭破壞,環境已受污染的地區,生態環境問題反而讓人有些麻木了。

在生態最脆弱的地區,我們常見到的是,一方面,政府為改善生態環境高談闊論,慷慨陳詞,説是要注意“可持續性發展”;另一方面卻因“發展經濟”而在生態問題上殺雞取卵,説“發展才是硬道理”。

老百姓不是專家,但在生態問題上,有時竟然也有專家一般的見識。生態環境方面的糾紛以至訴訟屢屢見諸媒體,“主動”的一方往往是老百姓。但是,那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麼高明的地方,而是因為他們不堪其苦了。

雲南大學亞洲國際河流中心主任何大明教授對怒江生態進行過多年的考察。他説,如果把生態打入成本,把資源與環境因素考慮進去,你就會發現,投入了10元錢,可能只賺回了幾角錢。但是,在傳統的統計中,GDP增長卻是顯而易見的。GDP意味著什麼?在經濟學家那裏,只是一項經濟活動指標,並不表示經濟效益。但在一些政府官員那裏,卻成了一種政績的標誌。可以説,正是這種政績觀,將GDP推到了不適當的地位。

發展是硬道理,“綠色GDP”也是硬道理。

讓人欣喜的是,怒江開發規劃終於引發了眾多專家對當地生態的關注,我想,即使怒江開發“勢在必行”,“綠色GDP”的概念也一定會在開發過程中有所貫穿。同時,《海南日報》報道説,一項名為“中國熱帶森林環境價值核算和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研究”正在海南開展,“綠色GDP”即將納入海南省政府的統計公報。

但是,我仍然希望,“綠色GDP”不能只在綠色最多的地方才讓人提起,也不能只在專家們關注的地方才讓人提起。(尚德琪)

中國青年報 2003年9月10日


許憲春:解讀綠色GDP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