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當腐敗成為習慣的時候

  俗話説,習慣成自然。那麼,當腐敗成為習慣的時候,又該是一番什麼樣子呢?也許就是“自然腐敗”了——想不腐敗都不成,或者根本就是在毫無意識地腐敗著。

  這話並無誇張。想想近年來揪出來的大貪官,幾乎個個都是這麼一路走下來的,“始而慚焉,久而安焉”,漸漸地就習慣成自然了。相對而言,過去的貪官還算自律得緊,只是到了臨退休前,才抓緊時間腐敗一把,於是就有了所謂的“59歲現象”云云。但到了現在,“26歲現象”都已經屢見不鮮了,可見腐敗並不是年齡的問題,而更多地是一個“習慣”以及“習慣成自然”的問題。似乎只要坐在那個位子上,由習慣到自然就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過程。

  這樣的説法,似乎打擊面太寬,少了些準確性。但是,腐敗的習慣僅僅是由“位子”決定的,而與位子的大小無關,但凡有點小權力、或掌握著一定的公共資源的位置,差不多都存在著這種習慣性的腐敗問題,只是程度上有些不同罷了。因此,中國社會的腐敗問題,已經不是那些已經揪出來的少數大貪官的問題了——“主動脈”固然有腐敗,但“毛細血管”裏看不見的腐敗可能更加普遍,更加習慣成自然了。人們也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罷了。例如,中國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説法,這種傳統社會裏農民謀生的基本手段,被運用到現代社會的“三百六十行”或“七百二十行”之後,極可能演化為自然而然的腐敗問題。據媒體報道,江蘇某市教育局的子弟,“低分照樣上重點”中學,有的離分數線差了60分,一樣作為統招生入學,一分線不用交,但那些被擠掉的下崗職工子女,有的僅差一分,就被作為擇校生,須繳納2.5萬元的擇校費才得入學。而且,照顧教育局的子弟已成慣例,“年年如此”。可見,腐敗已經成為當地教育局的習慣了。

  問題在於,這種“靠山吃山”的習慣腐敗已不僅僅限于江蘇某市的教育局,或者僅僅限于教育部門,而是早已蔓延到社會各個領域。人們對此也大都習以為常、視而不見了,不但能夠從心理上容忍他人的這種職位腐敗,一旦自己到了那個位子上,也會極其自然地腐敗上一把。而且在自己坐不到那個位子的情況下,也會由衷地生出一些羨慕來,羨慕人家有本事。一旦機會來了,自然就會想方設法地往那些容易腐敗的位子上擠。其實,這種“看不見的”腐敗,是社會腐敗的深層基礎,這個基礎不改變、不革除,大貪官就有了生存和發展的條件,最終搞得如韭菜一般,割了一茬舊的,又會生出一茬新的來。因此,當人們在為揪出又一個大貪官而歡呼的時候,都似乎高興得太早了些。

  最近公安部門新推出了三十項直接關係百姓利益的“便民措施”,深得民心。但這些措施似乎都是早就該那麼做的,之所以拖來拖去,並引起老百姓的強烈抱怨,恐怕其中也存在“靠山吃山”的職位腐敗問題。例如,辦理身份證,規定需要數月,但交了“加急費”,幾天就能辦好等等。但無論如何,這一改革都是巨大的進步,畢竟打破“習慣成自然”的腐敗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從某種意義上説,打破這種習以為常的小腐敗,恐怕比揪出一個大貪官來還要難,而且對於凈化社會風氣、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事業意義更大。 (孔林)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8月2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