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才子賣肉”是人才使用理性化

    “北大才子街頭賣肉”可以説是這些天網上最火爆的新聞之一。

    陸步軒的經歷經媒體傳開後,北大、才子、賣肉這一個個反差強烈的關鍵詞激動著輿論的每一根神經,“社會人才浪費”的藥方立刻被開了出來:國家花這麼大的力氣去培養大學生,他卻在從事知識含量不高的勞動,顯然是一種浪費。也有人把矛頭指向政府:服務型政府應該做好對人才的服務,創建一個人才發展的平臺,促成人才流動讓人盡其才。筆者以為,公眾對“北大才子街頭賣肉”新聞的這般驚詫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社會根深蒂固的“文憑崇拜”:“街頭賣肉”是企業人才使用效益最大化與個人選擇雙向互動的結果,這種社會自生自發的理性制度不應該因為賣肉者是“北大才子”而受到質疑。

  是不是北大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儘是人中之極品,極品中之上乘?是不是北大出來的人一定要找到最好的工作才名至實歸?是不是政府要為北大畢業生找到好工作才算是成功的政府,才算是不失職的政府?這恰恰與當下社會人才使用中企業與個人雙向選擇的理念相悖,與政府“不再以強制的手段干擾人才使用”的政策相左,以前媒體上曾經有過“中國改革的成功與否要看北大教授是不是擁有了私家車”的爭論,難道我們也要搞出個“人才使用的理性與否要看北大學子是不是能找到最好的工作”?

  北大出來的人沒有找到好的工作以致淪落到街頭賣肉,這恰恰説明瞭社會人才使用制度中雙向選擇的純凈度越來越高,企業與個人都越來越理性和成熟。事實上,據新聞內容透露出來的資訊顯示,陸步軒在失業後曾多次找過工作,但最終沒有被錄用。企業的理性在於,沒有因為陸步軒是北大才子有一張北大的文憑就大開方便之門收歸門下,而是實在地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和陸步軒的個人能力進行了理性的選擇,在文憑與實用之中選擇了後者;而陸步軒的理性在於,沒有因為自己是北大出來的學生就耍大牌作風,沒有找到好的工作就在委屈中大興憤世嫉俗之念,到處向人哭訴週遭的不幸,到處向政府訴苦,他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了在別人看來“低賤”得與自身身份不符的職業:當街賣肉,以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承擔“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責任。

  雖然這是陸步軒個人的不幸,但卻是社會人才使用理性化進程中之大幸,本應該成為社會發展史上的一段佳話,如今責難者卻唾沫橫飛指責這訓斥那,這都是國民根深蒂固的“文憑崇拜”思想在作怪,在他們的意識中,北大出來的人就應該找到最好的工作,北大的畢業生就應該風光體面地出入于寫字樓豪華賓館,因為他們有一張讓多少人羨慕讓多少人迷醉的“北大文憑”。這種“文憑崇拜”思想不僅對理性的社會人才使用是一種破壞,而且還會滋長社會盲目的“非北大不上”的思潮和北大學生一勞永逸的“進北大就可以高枕無憂”的思想。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政府和輿論應該做什麼應該不做什麼呢?政府千萬不能因為媒體的干擾和公眾的“審判”就積極地干擾陸步軒的工作問題,或是指派哪個企業接收陸,或是強制哪個單位收留陸,這只能破壞本來很理性的雙向選擇,企業的人才選擇權應該是絕對的;公眾也不要再把矛頭指向所謂的“人才浪費”和“政府失職”了,畢竟陸沒有找到好的工作最重要在於他個人能力方面存在著許多缺陷,比如説個人推銷、自我包裝、自我定位、人際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漏洞,這些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我們的公眾去幫助他,去鼓勵他,這才是要緊的事。(曹林)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7月30日


《工人日報》:“北大才子賣肉”與“文憑崇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