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鋼:讓經濟和社會兩個輪子都轉起來

    ——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

    發展戰略 以人為本

    薛小和:溫家寶總理6月17日在專家座談會上指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要始終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始終堅持城鄉協調發展,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可持續發展,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準和健康水準。你參加了這次座談會,你認為應該如何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胡鞍鋼:我非常同意溫總理的講話,我認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必須同步協調、互相促進。發展戰略要“以人為本”,要強化政府在社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早期的發展概念是以“物”為中心,以GDP為中心。當今,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奉行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增長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的需求的經濟社會發展。增長為人服務,而不是人為增長服務。我們不應該僅僅關注經濟增長本身,更應該關注滿足十多億人口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和文化需求,這包括滿足全體人口特別是貧困人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進而使他們達到較高的生活水準,享受較高的公共服務。

    雙輪驅動 同步發展

    薛小和:鄧小平同志説“發展才是硬道理”,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胡鞍鋼:發展是硬道理並不意味著GDP增長是硬道理,增長並不等於發展。在許多發展中國家,GDP的增長並沒給人民帶來生活品質的提高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所以,發展既包括經濟發展,也包括社會發展;既包括當代人的發展,也包括後代人的持續發展;既包括少數地區、少數人口先富起來,也包括讓那些仍處於貧困狀況的人口享受社會發展成果;既包括縮小不同收入水準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也包括縮小他們之間的社會發展差距。

    薛小和:但當政府分配有限資金時,是用來促進經濟增長呢,還是用來促進人類發展?這常常出現矛盾,難以抉擇。

    胡鞍鋼:經濟增長與人類發展之間的關係,從短期來看,兩者是相互獨立的,甚至有時是矛盾的。但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與人類發展是相互促進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兩個輪子,它們需要相互協調,同步發展,如果一個輪子快些,一個輪子慢些,既可能制約經濟發展的步伐,也可能導致社會的不穩定。

    薛小和: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個高度關聯的社會,任何一方面的變化都會影響到經濟發展,前兩個月非典疫情對經濟運作的影響就是明證。更多的人認識到社會發展對經濟運作起著穩壓器的作用。

    胡鞍鋼:是這樣。需要指出的是,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協調並舉不是自動形成的,只有實施有效的政策才能形成。這裡,政府決策具有決定性作用。政府的基本職能是對全體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政府負責縮小在收入分配、城鄉居民和不同地區人口公共服務水準方面的差距。政府應提高教育、衛生、計劃生育、扶貧、環境保護等公共開支佔財政支出的比重,調整各類公共服務支出結構,擴大人口受益面。

    人民健康 福利優先

    薛小和:請談談公共衛生、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問題。

    胡鞍鋼:我先介紹一下中國的基本衛生國情。有五個特點,也決定了五個基本方針:第一,我國要用極其有限的衛生資源來解決十幾億人口的醫療保健問題,必須實行“低水準、廣覆蓋、高效率”的方針。第二,我國的每人平均醫療衛生支出水準低於世界每人平均水準,必須建立多元化的籌資渠道。第三,我國健康相關的服務設施的覆蓋率與發展存在明顯差距。第四,我國存在明顯的公共衛生資源分配和服務水準的城鄉差距。第五,我國存在明顯的公共衛生資源分配和服務水準的地區差距。

    在這種國情下我們認為,投資於人民健康,使公民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提高全社會的公共衛生服務水準,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提高勞動生産率、加速經濟增長、促進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國內外經驗表明,投資於人民衛生健康的收益遠高於在健康不安全條件下的損失,因而是最有效益的。

    據此,我們提出應該確立“人民健康福利優先”的思路,按照這個思路,政府的公共政策應該投資於人民健康,宏觀經濟政策應該有利於提高人民健康水準,並且重新界定政府在衛生領域的職能,調整衛生投入方向。

    投資重點 轉向農村

     薛小和:20多年來,儘管我國經濟有了快速的發展,社會也正在實現根本的轉型,可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嚴重滯後於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人民健康事業和醫療衛生産業的發展也嚴重滯後於其他産業的發展。非典疫情爆發以來,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多次撥款用於建設公共衛生體系,相信這些資金會大大促進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

    胡鞍鋼:我們希望這種力度的資金投入能堅持下去,因為我認為,投資於人民健康是我國下一步衛生改革和發展的戰略核心。除了投資,政府還應促進公共衛生、健康保健等方面的知識與資訊傳播。把傳播衛生知識作為一個最重要的公共物品,提供給全體人民,預防疾病、普及和增加人民的衛生健康知識比治療疾病更有效益。此外還應進行公共衛生監督監測。

    我們特別要提出政府在農村公共衛生發展方面的責任,政府的衛生投資應由城市和大醫院轉向農村和基層衛生組織:將有限的公共衛生資源投入到對農村居民傳染病、地方病、營養不良症以及婦幼疾病等的防治和初級衛生保健的提供上;在農村初級衛生保健中,堅持“預防為先”的方針,減少疾病的發病率和治療成本。政府還應該在建立適合現階段農村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中發揮主導作用。(薛小和)

    經濟日報 2003年7月18日


曾培炎談2003年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