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壽:三峽水庫漁業開發不能過度 避免破壞水環境

    三峽水庫即將成庫,庫區沿岸各縣市早已把水産養殖列入未來經濟發展規劃,許多漁民也準備改變過去單純從事捕撈業的生存方式。面對這種情形,有關專家指出,發展水庫漁業要適度,須避免過度開發給三峽水庫水環境帶來不利影響。

    水産養殖對於祖祖輩輩生活在三峽兩岸的人來説,將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鋻於我國過去水庫漁業開發過度而造成水質富營養化的教訓,中科院水庫漁業研究所研究員劉家壽強調,像三峽水庫這樣的大水面在漁業開發上不宜形成大産業,應適當控制拓展態勢。

    據了解,蓄水至135米水位線後,三峽水庫雛形初現,到2009年1150平方公里的庫面形成後,除去航道仍有近700平方公里水面。由於流速變緩,水質變清變肥,表層轉暖,庫區已經具備成為淡水水産養殖基地的條件。

    我國水庫漁業近年來迅速升溫,但由於對生態環境認識的局限性和開發管理的不合理,也引發了一些問題。有關部門近年對100余座水庫的水質評價表明,13座水庫為富營養性,22座水庫受不同程度污染,這些受污染的水庫往往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要治理這些湖泊和水庫,付出的“代價”遠遠要比它們的漁業産值大得多。

    劉家壽説,過度養殖必然引起部分水生生物物種的丟失,極易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和水環境品質下降,進而破壞整個水生態系統的平衡,如為提高“家魚”成活率而過量捕撈食魚性魚類,將導致生態系統失衡等。目前,發達國家的湖泊和水庫大都不用來進行商品化養魚。

    有關專家提出,若沒有統一認識和科學規劃,橫跨重慶、湖北13個縣市的三峽水庫漁業開發將極有可能出現混亂無序局面,從而影響水庫水環境。(戴嘉群)

    

    新華網 2003年6月10日


三峽與三峽工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