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把土地真正盤活

    北京海澱區政府宣佈,經過充分論證,決定對北部地區的土地價格做出限制,將産業用地降低到每畝30萬元左右。與現行土地價格水準綜合比較,平均降幅達60%。這是海澱區為優化發展環境,用規範化手段盤活城市土地資産而採取的有力舉措。

    “土地是最大的國有資産,經營土地是經營城市的核心和關鍵”,這在許多研究者和決策者中已經形成共識。從2002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初步建立了經營性土地使用權的招標拍賣掛牌制度,明確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組織實施程式,包括擬訂計劃、編制出讓文件、發佈公告的方式和內容、標的和底價的確定、投標開標程式、拍賣會的掛牌程式,對應當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而擅自採用協議方式出讓的行為確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包括對“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活動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嚴格實施上述規定,可以有效防止土地審批過程中的暗箱操作行為,避免土地資産通過成克傑、慕綏新那樣的腐敗分子的“一支筆”流到奸商手中,並在市場上被輪番炒賣,導致地價、房價以及企業的投資成本居高不下。

    海澱區政府決心通過完善土地儲備制度實現對土地價格的控制,以公開招標、拍賣的方式按照市場需求供應土地,一方面旨在減少直至杜絕炒賣地皮的現象,並通過多種優惠政策措施吸引國內外企業投資落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一個適當的、真實的土地價格水準的基礎上,保證政府在出讓土地使用權過程中應有的收益。作為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的組織,政府不應當與民爭利、與企業爭利,但是,如果政府通過非市場化的手段,將土地開發的絕大部分增加值拱手相讓,令獲得土地使用權的企業不費吹灰之力就賺他個盆滿缽滿,這不但是國有資産的流失,而且也會影響政府的財政收入,進而削弱政府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方面的能力,最終很可能與降低企業進入門檻、吸引更多的國內外企業投資落戶的目標背道而馳。

    由於海澱區一段時間以來土地價格偏高,加之北部地區發展空間大,土地供應相對充足,政府決定給入駐企業提供較大幅度的優惠,使那裏的地價“很低很低”,看來不失為明智之舉。只有遵循規範化和市場化的原則,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土地價格機制,實現政府、企業和社會多方共贏,我們才能把寶貴的土地資産真正盤活。

    

     北京青年報 2003年3月2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