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中國經濟:塑造核心影響力

      上周,比爾蓋茨再次來到北京,繼續他的“中國公關”行動。這是蓋茨自1994年以來9年間第8次踏上中國土地。

    此次在中國停留的48小時中,他簽署了政府源代碼備案計劃協議,承諾100%公開所有Win-dows版本的源代碼。同時,還代表微軟,分別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聯通、中國石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和備忘錄。

    蓋茨對中國頻繁造訪的背後,是越來越清晰的微軟中國市場戰略——微軟不僅要在350多億的中國政府機構電子政務建設市場蛋糕中搶得大份額,還希望和高速發展的中國IT産業齊頭並進,期待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手機市場分得一杯羹。

    和蓋茨一樣看好中國經濟發展的另一個美國人是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師史蒂芬羅奇。不久前,這位經濟師在他的“2003年預測”報告中指出,在目前總值32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中,中國只約佔4%。但在全球疲軟的經濟環境之下,中國締造的增長相當於2002年全球GDP總增長的17.5%,增長貢獻僅次於美國。 

    蓋茨的“中國公關”行動和史蒂芬羅奇的預測,各自從微觀和宏觀的不同角度,證實中國經濟發展對當今世界經濟的影響力。這一影響力集中體現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市場是全球最有期待價值的市場,另一是中國穩定的改革開放進程造就了良好的産業投資環境。 

    但是,蓋茨的中國之行和羅奇的預測中還有更值得關注的東西。

    微軟作為IT業巨頭,它對全球的經濟影響力是眾所週知的,而其經濟影響力來自創新技術的影響力。此次,微軟與中國聯通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就是將其在移動數據技術作為進軍中國這個全球第一行動通訊市場的敲門磚。蓋茨自己就曾斷言,微軟目前正在進行的諸如利用IP來載入資訊和語音的創新技術,將改變電信企業目前按照時間和距離來收費的傳統營運模式,技術將把微軟的影響力滲透到更多的領域中去。

    技術的影響力提升經濟的影響力,企業發展如此,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亦同此理。在羅奇的預測中,他強調了刺激消費需求和穩健有效的體制改革對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惟獨沒有談到,創新技術的落後,可能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潛在的風險。

    根據羅奇的分析,去年中國製造業取得的增長佔了全球同範疇增長的29%,但中國的製造業儘管發展很快,卻不能以此證明中國經濟的實力。一方面,我們現有的製造業在國際分工中大多處於市場低端,經濟效益較低;另一方面,剩下的為數不多的高端産品也少有自主智慧財産權;更讓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的優秀技術人才被微軟這樣的企業所吸納,提升製造業水準的核心要素——人力資源正大量流失。

    依靠別人的技術,拿著別人的訂單,生産著屬於別人智慧財産權的産品而創造出來的經濟價值,其影響力再大,充其量也只是表面的數字影響力,而不是核心影響力。從這點上來説,蓋茨揮舞著微軟技術大旗的“中國之行”,值得我們好好想一想羅奇所説的中國經濟17.5%貢獻率的另一面。(郝洪)

    國際金融報 2003年3月3日


邱曉華:中國經濟發展由政府推動轉向民眾推動
邱曉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史蒂芬.羅奇:今年中國經濟呈7.5%增長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