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國際糧食市場解決糧食安全問題

    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求解,已經不能只局限于國內的糧食供求情況,而必須同世界糧食供求情況聯繫起來;同時也不能只局限在糧食本身的生産與消費,而必須同整個食物的生産與消費聯繫起來。從這樣的角度考慮國內糧食安全和國際貿易,才會找到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更為靈活的迴旋餘地。在此需要明確以下一些基本認識:

      一、我國利用國際糧食市場並非因為生産不出自己所需的糧食。國際經驗表明,解決糧食需求的靈活性和每人平均收入具有正相關關係,即每人平均收入水準越高,解決糧食需求的靈活性越大。經過20年的快速經濟增長,我國扶持糧食生産的經濟承受能力和購買糧食的外匯儲備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而在處理糧食生産和進口的關係上有較大的靈活性,決不會出現購買不到也不能生産,甚至連維持溫飽的糧食需求也得不到滿足的後果。

      二、利用國際市場,有利於我國農業比較優勢的發揮,實現有效率的糧食安全。與世界建立更廣泛的聯繫,目的正是為了發揮農業的比較優勢,把土地密集型産品糧食的進口和勞動密集型農産品的出口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建立一種食物經濟相互依存的模式,以便更充分利用世界糧食資源,實現有效率的糧食安全,提高國內資源配置的效率。也就是説,按照比較優勢原則進行專業分工和國際貿易,有可能使我國變成一個糧食進口大國,但不會是一個食品進口大國。糧食的凈進口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其他食品的凈出口所抵消。

      三、利用國際市場,有利於建立一種具有良好特徵和功能的農業新模式。具體而言,通過調整以往單一的資源內向型利用戰略,有選擇性地轉向利用世界資源,有助於把國內資源的利用、保護和保存結合起來,防止中國自然資源數量基礎的縮減和退化,保持自然資源基礎完整;有助於政府採取符合農業多樣性、支援小農場生産和保障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方法。

      四、利用國際市場,可以分解糧食安全風險。任何一個國家,採取擴大供給源的方式處理因災害等因素引起的供給波動,會比它獨自處理這類事宜做的更好。因為在自給自足的情形下必須自己承擔化解供給波動的全部責任,而在擴大供給源的情形下,糧食出口國(或出口商)在獲得一部分盈利機會的同時也承擔了相應的供給責任,所以利用國外供給源,必然有助於降低糧食供給的風險。

    經濟參考報 2003年2月14日


世界糧食總産量和貿易量將有所增加
2002年全國糧食總産量9142億斤 
日本調整糧食生産政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