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新觀點亮相第七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

    第七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日前在京召開。在時間安排十分緊湊的論壇上,針對公司治理的主題及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大計,數十位專家學者暢談自已的看法。他們認為,提升上市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不僅依賴於法規的完善,還有賴於外部環境的改善及相關措施的配合。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周正慶指出,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我國資本市場現存的問題也要用發展的眼光來處理,新興市場總會存在問題,如果不講發展,而先停下來解決這些問題是不現實的,也不可行。面對我國資本市場近一年多持續低迷的現狀,可行的選擇是在發展中解決問題。雖然當前各界對資本市場是否能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是否能創造財富仍存在看法,但實際上,資本市場發揮的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價值發現的作用、風險控制的作用都是實實在在的。

    他説,當前突出的問題就是要統一認識,毫不動搖地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十六大報告中提出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國有大中型企業繼續實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要求,更表明我們要高度重視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治理不僅可以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增加企業效益,同時它也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基石。只有構建良好的公司治理才能保證披露資訊的透明,才能打牢我國資本市場的基石。

    針對證券市場的未來發展,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周道炯提出,首先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加快改革創新,迎接挑戰;其次要加快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真正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理層之間的權力制衡關係,建立獨立董事制度,建立嚴格的資訊披露制度,建立給股東分紅制度,要認真研究和合理解決國有股、法人股流通問題;三是要加強監管,依法治市,維護“三公”原則,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另外,還要加快證券仲介機構的改革步伐,並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穩步吸引外資。

    本報社長兼總編輯陳乃進指出,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是國有企業經過改制而來,引入新的投資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企業所有者結構和經營管理機制。但是,目前流通股比例偏低,一股獨大問題還相當普遍,國有企業改制的雖然不少,但真正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結構的企業並不多,企業上市後仍存在一系列公司治理方面的問題。近兩年來,我國在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準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完善公司治理是一項長期工作,要使上市公司治理水準實現“質”的提高,還有賴於外部環境的改善及相關措施的配合,包括改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解決國有股權的虛置問題、培育有效的外部監督機制、形成良好的法治秩序和商業規範等等。

    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説,市場的透明度和公司價值的成長這兩個要素是任何國家資本市場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兩大支柱。在我國,要使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除此之外,還需要使資本市場建立正確的市場預期機制,這是至關重要的。而建立這個機制的關鍵,是解決國有股與法人股的流通問題。為此,首先必須要進行制度、特別是法律制度的創新;其次就是要在有效保證國有資産不受侵犯的同時,要創造法律制度有效保證私有財産的不可侵犯性。

    把脈資本律動 透視治理經緯——第七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擷英

    1月11日在人民大學召開的第七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正如會場宣傳牌所書,力求“把脈資本律動,透視治理經緯,關愛資本市場,創造未來財富”。

    股權集中還是分散,各有可取

    論壇主題是“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與會專家試圖由此入手,節節突破,探求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之路。

    在首都經貿大學公司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教授看來,公司治理結構的核心是保護投資人。中國公司治理結構的重點是保護中小股東利益,關鍵是解決大股東一股獨大的問題。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傑説,“股份結構不能太集中也不能太分散。”不過,在他看來,關鍵問題是“股東是不是真正的股東”。

    中國證監會規劃委委員劉振亞教授認為,公司治理本身很複雜,簡單用一個指標比例,來談哪一種股本結構能形成好的公司治理並不容易。

    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監胡汝銀教授以國際上的經驗研究為證,“有很多的結果表明股權集中可以提升企業的價值,不完全是負面的影響。”他同時指出,“沒有健全的法律結構、法人治理結構等等,什麼樣的股東結構都沒有用。”

    資訊透明,市場才有活力

    資訊透明,是資本市場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如何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資訊透明度,從而激發市場活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曹鳳岐認為,資訊披露制度的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首先,企業要建立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其次,要使真誠守信的人得到好處;再次,強化法律責任,特別是民事責任,要讓造假者賠得傾家蕩産;最後,才是不斷強化外部監管。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教授提議,要用冷靜的辦法建立一個體制,讓造假者受到懲罰。

    虛實結合 重在協調發展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處理好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係。那麼,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虛擬經濟是不是通常所言的泡沫經濟?

    本報副總編輯施光耀認為,虛擬經濟是因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才産生的。它建立在實體經濟基礎上,以實體經濟為出發點、立腳點,併為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對虛擬經濟有一種牽動作用。如果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關係協調得好,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如果處理不好,也會破壞實體經濟。他説,“ 虛擬經濟與泡沫經濟之間是不能劃等號的。虛擬經濟不一定會産生大量泡沫。決定有沒有泡沫、決定泡沫是大是小的變數,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協調關係度,協調得好,泡沫就小;協調得不好,泡沫必然很大。”

    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義相認為,“作為我國虛擬經濟主體成分的資本市場,到底是泡沫多了還是泡沫少了?要從長期的角度看,關鍵看上市公司的業績與股價的配合程度,如果背離太大,則有泡沫過多的風險,當前的一個要務是切實提高上市公司的業績,給投資者一個滿意的回報。

    深圳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曹龍騏教授表示,資本市場是當前宏觀經濟發展的困難所在、風險所在,也是希望所在。主要風險和困難是不良資産的産生和累積。

    資本市場 機遇挑戰同在

    經過一天的討論,吳曉求教授認為,當前必須進行理論創新,著重解決以下問題:我國究竟應該推行什麼樣的金融制度?資本市場是創造財富還是泡沫資源?如何處理國際慣例和中國國情的關係?這些領域的理論創新將有助於我國資本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

    國家資訊中心發展研究部主任徐宏源表示,無論是從宏觀經濟增長的潛力還是從證券市場的發展看,我國證券化比率將是不斷上升的。 他説,證券市場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有投資價值的上市公司數量不夠。當前,0.75%的股息率比銀行活期存款還低,是不能令投資者滿意的。(尹濤 錢昊旻 盧懷謙)

    

    《中國證券報》 2003年1月13日


周正慶:中國資本市場停下來解決問題不現實
第七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舉行
郭樹清:完善外資進入資本市場政策
中國資本市場斷層危機
四大券商老總暢談未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思路
李榮融:明年將放寬民間資本市場準入領域
劉鴻儒:中等收入階層支撐中國資本市場發展
楊帆:開放資本市場莫忘流通股股東
蕭灼基:中國資本市場仍有五大問題不容忽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