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涓:外商在華投資新特點及展望
江小涓

     入世一年來,外資對華投資呈現出一些重要的新特點和新的趨勢,這些變化使外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增大。

    一、2002外商在華投資概況

    2001年以來,中國吸引的FDI繼續保持較大幅度增長。2001年,年外資合同金額691.9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468.46億美元,比2000年分別增長10.43%和14.9%。2002年前11個月,實際利用外資達480億美元,增長15%,預計全年將達到520億美元左右。前11個月,合同外資額達769億美元,增長了27%,預計全年將超過800億美元。

    截止11月底,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2萬個,合同外資額822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4432億美元。

    2001年,由於全球跨國投資的增長速度下降,中國作為東道國的地位有恢復性上升。1994年,中國吸引外資佔全球跨國投資的比重曾高達13.5%,以後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到2000年降到3.2%。2001年,全球跨國投資總量大幅度下降,中國吸引外資佔全球跨國投資總額的比重升到6.1%。

    二、外商大量引進新産品新技術和進行研發投資

    1.外商投資企業大量引進最先進的技術

    過去很長時間,大部分在華外商投資企業不引進其海外母公司最先進的技術,這是中國國內對引進外資意義最重要的質疑之一。即使在1997年,也僅有13%的外商投資企業將其最先進的技術引入中國。最近幾年,外商投資企業向中國轉移先進技術的速度大大加快,據筆者的調研,在2001年,已有42%的企業使用其母公司最先進的技術。

    2002年以來,外商在華投資項目的技術水準繼續提升,前三季度,五分之四以上的新投資項目採用其母公司最先進的技術。

    全球主要的筆記型電腦製造商在中國開始建造大規模、最先進的生産能力。2002年以來投資的主要項目有:日本東芝公司投資的筆記型電腦生産基地在浙江杭州奠基,投資達70億日元,産量將達240萬台。三星電子計劃在中國建立筆電生産基地,明年正式投産,三年內進入筆記型電腦銷售市場的前五名。合併後的新惠普公司決定明年在中國建筆記型電腦生産線。日本夏普公司在常熟的子公司已經開始生産筆記型電腦,目的是佔有中國筆記型電腦市場10%的份額。此前,來自我國台灣地區的包括宏基、英業達在內的六大筆記型電腦生産廠商已經相繼在蘇州落戶,年産量總和達到1000萬台。毫無疑問,中國即將成為全球性最先進的筆記型電腦的生産基地。

    全球主要晶片製造商也開始在中國大規模投資。美資和台資背景的中芯國際,首批晶片已于2002年8月下線,成為中國第一家能夠批量生産0.18微米八英寸晶圓的半導體生産廠商。據目前的在建項目預計,到2004年,中國的7家新建半導體工廠將向市場推出國産的新一代晶片,將使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晶片生産國。

    除資訊技術産業外,其他行業中跨國公司也在積極向中國轉移最先進的産品和技術。松下除了在中國製造筆記型電腦外,在其他行業中也將繼續加速在中國投資,未來幾年將有二十餘款新産品在中國投産。

    那些較早在中國有較大投資、在中國市場上佔有較高份額的跨國公司,也紛紛追加大額投資和引進更先進的産品。德國大眾汽車公司2002年9月宣佈,大眾公司計劃未來三五年內在中國再投資25億歐元,形成總投資55億歐元的規模。

    2002年下半年以來,外商投資企業還出現了一個全新的現象:將中國作為其新産品的全球首發市場,最先進的産品首先在中國市場推出。

    2.外資在華研發規模擴大水準提升

    中國正在成為跨國公司的全球研發基地。到2002年8月底,大型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的獨立研發機構已經超過150家。主要集中在資訊通訊、生物制藥、精細化工、運輸設備製造等行業。包括微軟、英特爾、IBM、諾基亞、摩托羅拉、朗訊、富士通、寶潔、諾和諾德、惠普、SUN、通用汽車、GE、松下、東芝、北方電訊等大跨國公司。

    2002年以來,跨國公司繼續在中國設立研髮型企業,並且開始進入以往涉足較少的領域。例如,美國AMD公司與中國基礎軟體有限公司(中基軟體)組建合資研發公司——北京中基資訊技術有限公司;惠普公司在上海成立了惠普中國軟體研發中心,該研發中心直屬美國總部研發中心,是惠普在全球的第四個研發中心;戴爾中國設計中心(CDC)在上海長寧區多媒體産業園成立,成為戴爾首家海外研發機構;諾基亞在杭州設立了3G全球研發中心,其技術研發人員很快將超過200人,是諾基亞的全球性中心。研發中心將力推WCDMA技術。

    外資在中國研發項目的水準在迅速提升,原創型的研發內容增加,這些研發中心所開發的技術有些已達到全球同一行業的尖峰水準。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研發的光傳輸産品1642EM1662SMC和1692MSE納入了阿爾卡特全球銷售系統。英特爾中國軟體實驗室開發視頻技術、基礎系統軟體、編譯器等已成為英特爾公司2002年的主導産品。上海日立開發的“R407C環保型空調壓縮機”項目,提升日立空調産品的檔次,為該公司産品佔領歐洲市場奠定了基礎。

    三、服務業擴大對外資開放

    最近兩年,外商在服務業的投資增加較快。特別是沿海地區的大城市,服務業已經成為外商投資的主要行業之一。以上海為例,2002年前9個月,上海合同利用外資達到80.31億美元,其中第三産業合同利用外資27.76億美元,同比增長85.31%,佔全市新批合同外資額的34.57%。商貿、物流、醫療、教育及房地産等行業的不斷開放是吸引外資猛增的主要原因。其中,房地産業項目合同利用外資10.97億美元,佔上海合同利用外資的13.66%。

    最近兩年,我國對外資開放了一些新的投資領域,或者明顯放寬了其中某些領域吸引外資的限制。如:流通業,金融業,基礎設施,基金管理公司,醫藥零售業,電信服務,傳媒業,展覽業。

    四、2003年中國利用外資規模與特點展望

    1.中國吸引外資仍將保持較大規模

    當期外資合同金額是預測未來外商實際投資額的重要先行指標。2002年前三季度,合同外資金額683.75億美元,同比增長38.38%,可以預計,2003年實際利用外資額仍將保持在較高水準,但考慮到連續兩年外資較大規模的流入和全球跨國投資額的持續下降,合同外資金額的增長速度可能明顯放慢。

    雖然增長速度放慢,但從絕對規模上看,未來2-3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的數額仍有可能保持500億美元左右的高位。這是由於中國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和“中國製造”在全球市場上的強競爭力,使中國繼續成為全球投資者看好的東道國。

    世界著名的管理顧問科爾尼公司2002年9月公佈的最新的外國直接投資信心指數調查結果,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最有吸引力的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國。此次調查是針對全球1000家大企業的首席執行官、財務總兼和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所做。調查顯示,今年幾乎所有國家的投資吸引力都呈下降趨勢,只有中國仍保持強勁的增長。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被中國市場所吸引,並對中國的經濟前景持更加樂觀的態度。中國已成為全球製造業企業首選的投資國。

    2.大型國有企業利用外資將有重大突破

    雖然吸引外資參與大型國有企業改革與重組的政策方向在2001年已經明確,但實質性的政策突破剛剛出現。

    2002年11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證監會、財政部和國家經貿委聯合發佈了《關於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允許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和法人股,並加以規範管理。

    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吸引外資的實際進程已經啟動,2002年以來,有三個大的重組案例起步,一是第一汽車集團與日本豐田公司的全面合作,二是第二汽車集團與日本日産公司的全面合作,三是深圳市政府拿出深圳五大國有集團的股權面向國際公開招標轉讓。這三大國有企業重組案,中方資産額都在百億元以上,是中國國有企業改革歷史上的重要轉折。

    可以預計,在2003年,上述幾個案例會從框架協議轉為具體的合併或收購方案,而且還會有更多的案例出現。大型跨國公司參與國有企業改革,不僅能提供鉅額投資,而且隨著資金的進入,經營理念、技術、全球行銷網路、管理等各種資源,都會進入被並購的企業,成為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戰略投資者。

    大型跨國公司與我國大企業合資合作後,會有大量的跟隨性投資進入中國。以日産與東風全面合作為例,計劃至2006年投入6億多美元生産産品,這個巨大的投資項目必然引起鉅額配套採購,因而引起國內外眾多零配件配套公司的關注。日産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服務品質,提出日本的零配件配套公司,只有向中國轉移,才能與之進行長期合作。因此,日産的一大批供應商紛紛前往中國,試圖與中國的相關企業建立關係。僅在九月份,來武漢尋找合作夥伴的企業就有近50家,預計還會有更多的企業跟隨來到中國。

    3.跨國公司重組、合併在華企業

    一些動向表明,明後兩年,跨國公司有可能較大規模地對其在華業務進行整合。

    較早時期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往往在華有多個投資項目,但絕大部分採用點式出擊的策略,項目零散。世界著名制藥企業羅氏集團在上海星火開發區內就有兩家合資企業,在上海還有另外一家。當時的分立投資是環境所致。按中國當時對外資的政策,超過3000萬美元的合資項目須上報中央審批,羅氏這三個合資公司的投資額都剛好就卡在“超過3000萬美元的合資項目須上報中央審批”的線下。同時,雖然羅氏本身有全面的産品線,但它在當時的上海卻尋求不到同樣的合作者:一個能同時生産維生素A、維生素E和維生素B6的中方企業。隨著入世後政策等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對中國市場的駕驅能力的增強,羅氏感到大規模整合其在華業務的時機到了。2001年底,這三家合資公司開始進行整合,合併成了一家。

    更多的跨國公司都表示要重整其在華業務。米其林即將完成其在瀋陽的4個合資公司的合併。東芝在華有23個子公司,但各個企業以往分別對東京總部報告負責。2002年以來,東芝(中國)公司的功能的逐漸升級,一定程度上具備了整合東芝在華業務的功能,並且表示整合還將繼續下去。

    4.繼續提升中國在其全球佈局中的地位

    2002年以來出現了一個新的重要現象:一些跨國公司正在將中國作為其第二總部的地位。南韓LG集團的行動是典型代表。

    2002年7月,南韓LG集團宣佈,正式把“大本營”扎進中國。預計投資高達4億美元的“北京LG雙塔大廈”,正式在北京最繁華的商務中心地帶——建國門外大街CBD商圈內動工。大廈建成後,將成為總攬LG中國業務的總部,統帥以LG電子為首、包括LG化學、LG生活健康、LG商社、LG産電等12個集團下屬系列公司在內的龐大LG軍團。

    5.將中國作為地區業務的後臺

    由於中國業務的重要性、人力資源的高素質和相對低成本以及良好的交通通訊條件,一些跨國公司準備將其某些地區業務的後臺放在中國。2002年10月9日,中國北京-戴爾電腦公司日前宣佈將在中國大連開設亞洲服務中心。該中心設在大連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將支援戴爾在日本的後臺運營,從而整體提高客戶服務效率,推動戴爾在日本市場的業務增長,該中心預計將於2002年年底或2003年初投入運營。

    入世一年來外商在華投資的趨勢表明,中國作為跨國投資東道國的吸引力繼續加強。今後幾年,外商還將繼續擴大在華投資規模和提升在華投資的水準,對中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將産生重要影響。(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財貿所)

    

    經濟參考報 2002-12-31 

    

    


江小涓:新型工業化“新”在哪兒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