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自殺救助在中國悄然起步

    衛生部公佈的有關數字顯示,我國每年有28.7萬人死於自殺,佔全部死亡人數的3.6%。在1995年至1999年全國人口最重要的死因中,自殺列第5位,僅排在腦血管疾病、支氣管炎和慢性肺氣腫、肝癌、肝炎之後。而在15至34歲人群的死亡原因中,自殺更是第一原因,其中女性自殺率比男性高25%,農村自殺率是城市的3倍。自殺已成為我國公共衛生領域的一個突出問題。

    我國每年有約200萬人自殺未遂,而每1人有自殺行為,就會對周圍至少5人産生巨大的心理影響。這些人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醫生來緩解、疏導其內心的痛苦,從而使他們在今後的生活中保持健康的心態。

    成立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我國自殺現象的發生,力爭在8年內將全國自殺率降低20%,每年挽救5萬至6萬人的生命,每年對40萬自殺未遂者進行預防。

    12月9日,北京回龍觀醫院舉辦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培訓班的最後一天。

    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或非專業人士在經過為期一週的培訓後又將重新返回他們的工作崗位。這次培訓將改變這樣一個現實——有著自殺傾向的高危個體和相關人員將告別被長期忽略的困境,開始有了專業的預防救助門診。“他們終於還是成功了”

    雖然與回龍觀醫院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建立了合作關係,但北京安貞醫院的大多數大夫和護士顯然還不太熟悉這項合作。12月6日,記者在這所醫院繞了好幾個來回,才被急診科的幾位護士告知有這麼一回事。

    “昨天還有一位吃安眠藥的女人被送進來呢,才30來歲。命是救過來了,但情緒還沒穩定下來。”護士們對這些情況習慣了,“所有的自殺病人都先送我們急診室——吃藥的最多,也有跳樓的、割腕的,有些送過來就不行了。”

    一位護士説:“其實這些自殺的病人自己也挺難受的。尤其是吃藥的病人,藥物反應不説,一送進來就得洗胃,折騰得夠戧。可好不容易搶救過來回家了,第二次沒準又被送進來,我們搶救不過來,也只能説‘他們終於還是成功了’。”

    護士的話包含著對生命輕易逝去的一種感嘆和無奈。

    “醫院的認識不夠,我們從前都只是救治了自殺病人的軀體,沒有做心理上的繼續治療。病人出院後,病情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徹底根治。”安貞醫院副院長、搶救中心主任白樹功如是説。

    “我們對自殺現象也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從前老覺得有病人自殺,但沒有人注意到這方面的工作。後來一統計才發現一個月平均下來,得有十幾例自殺病人。在我們急診科,一個月大約有150例左右的病例,除去一大部分看頭疼腦熱的外,自殺病例的數目是非常驚人的。”白樹功説。

    事實上,衛生部公佈的有關數字顯示,我國每年有28.7萬人死於自殺,佔全部死亡人數的3.6%。在1995年至1999年全國人口最重要的死因中,自殺列第5位,僅排在腦血管疾病、支氣管炎和慢性肺氣腫、肝癌、肝炎之後。而在15至34歲人群的死亡原因中,自殺更是第一原因,其中女性自殺率比男性高25%,農村自殺率是城市的3倍。自殺已成為我國公共衛生領域的一個突出問題。

    但這個問題一直沒能得到重視。

    回龍觀醫院的費立鵬大夫是加拿大人,從1994年起,他就開始關注中國有自殺傾向的高危人群,並致力於這方面的工作。但直到10多天前,我國第一個面向自殺群體的醫療機構———北京心理研究與干預中心正式成立,他的工作才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關注。

    “這方面的工作其實非常重要,有自殺傾向也是一種疾病。而且一旦一個人有自殺行為,就會對他的家人和周圍的朋友産生極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極其可怕的。我們現在缺乏救助自殺病人的專業人士。”白樹功説。“我生活在這個世界的邊緣”

    在京城一家廣告公司任職的小蘭長得很秀氣,她身上的衣服淡淡的,臉上的笑容也很淡,一副萬事不縈於懷的樣子。如果不是別人介紹,很難把這個似乎萬事不縈於懷的女孩與“自殺”兩個字眼聯繫起來。

    “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不應該,直到現在,我還是生活在這個世界的邊緣。一切對我都無所謂,工作、金錢,一切我都可能棄之而去。”小蘭説。只有在提起她的父母時,小蘭才有一陣短暫的沉默。

    22歲的小蘭有過一次自殺經歷,那是她剛上大學時,一次在寢室裏她突然割腕,幸虧發現及時,她才被送進醫院搶救過來。小蘭對那次“死亡”非常“坦然”:“其實你們也別給我找什麼原因。生死就在一念間,在我而言,這是很自然的事。”

    面對心理救助的建議,小蘭再一次保持了沉默。

    在北京上大學的小陳來自河北農村,他的一位親戚是自殺身亡的。他的親戚同樣生活在農村,只因跟自己的兒子吵過一次架,就喝下了劇毒的敵敵畏,結果人沒送到醫院就斷氣了。“其實我這位親戚並不是真正想死,只是一次負氣行為。沒想到一下子就與親人陰陽相隔了。”事情已經過去三四年,小陳提起來還覺得非常惋惜。

    不管是小蘭,還是小陳的親戚,他們的自殺行為都“有跡可循”。

    據國外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在中國導致死亡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列有:嚴重抑鬱,曾經有過自殺企圖,突然性壓力,生活品質低,長期壓力過重,與親人的一次嚴重爭吵,以及親友有自殺行為。“這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12月9日,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培訓班的最後一天培訓,主講人費立鵬的講課使得培訓班的氣氛非常熱烈。

    在課上,每當費立鵬的講課告一段落,馬上就會有學員舉手提問。問題方方面面,包括國內的高危人群狀況、國外的救助模式等等,費立鵬一一解答,他答不了的,就求助一旁的專家。

    這裡的學員來自上海、廣東、新疆、瀋陽等全國各地,大部分是精神科的醫生,但也有學校老師、社會工作者、做婦女工作的等等。

    “我來聽這些,以後就能發現、引導有自殺傾向的病人,如果幫不了他們,還可以指導他們去看心理醫生。這樣能建立對自殺人群普遍的社會支援網路。”來自北京市西城婦幼的一位女士説。

    “培訓班系統地介紹了我國目前的狀況,也介紹了國外的一些相關做法。通過上課我知道對病人進行強化危機干預,即精神干預是非常重要的。”來自江蘇南通的一位精神科醫生説。她所説的精神干預包括心理疏導、心理支援、心理治療等。費立鵬認為,中國自殺人群的狀況與國外非常相似,如自殺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尤其是在中國農村,這種現象非常突出。另外,中國農村男女平等的程度比城市低,使得農村女性比城市女性容易産生自殺行為。

    但費立鵬也同時指出,中國的一些情況與國外並不一樣。如國外認為精神病是導致病人自殺最重要的因素,而在我國,精神病導致自殺的情況相對較少,抑鬱是導致我國病人自殺的危險因素。急性心理壓力,即突發性的誘發因素也容易導致我國病人自殺。

    針對中國與國外相似的情況以及不同的狀況,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對學員進行了廣泛的培訓,包括臨床調查、對有自殺傾向的人進行調查、國外的危機干預工作、治療病人、預防自殺等等。

    “如果你發現周圍的人有自殺傾向,你可以向他提問,如果他真的有自殺念頭,你可以幫他。這種干預措施是可行的。”費立鵬説,“我們培訓班要培養一批老師,再讓老師培養周圍的人,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預防自殺的工作中來。”

    費立鵬説:“我們的目標是要在8年內減少20%的自殺率。這是一個難題,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它很值得去做。”(賀少成)

    

     《工人日報》 2002年12月1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