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全:中國改革仍存四大不平衡

    改革滯後於開放,宏觀改革滯後於微觀改革,政府改革滯後於企業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滯後於經濟改革

    記者單繼林青島報道 “在漸進式改革推進到一定階段,特別是改革觸及到體制深層矛盾時,必須要有突進的階段,下決心突破客觀存在的種種體制性障礙,改革才會有嶄新的進展。我國改革還存在著四大不平衡。”日前在青島舉行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2002年會上,會長高尚全教授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處於“初步建立”階段,當前的改革正在尋求新的突破。

    高尚全説,目前我們的改革尚存在四大不平衡。

    一是改革滯後於開放。我國擴大對外開放是在國內市場開放尚不充分,市場制度遠未完善的條件下實現的,因此,國內外體制方面的差異以及經濟技術實力、管理水準方面的巨大差距,構成了對國內改革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蘊涵了促進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

    二是宏觀改革滯後於微觀改革。當前我國雖然初步形成了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框架,但相對於微觀領域的重大變革和經濟運作機制的變化,宏觀領域的改革還顯滯後。特別是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杠桿,財稅與金融體制依然不能適應經濟運作的客觀要求。

    三是政府改革滯後於企業改革。我國改革的初始進程是以企業為中心展開的。政府作為改革的推動者,如何根據改革的進展實現職能上的轉變,始終是建立新體制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內容。政府改革滯後,不僅直接制約了國企改革的推進,而且難以理順市場經濟體制中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條塊分割的行政管理與市場急需的統一法治環境之間的矛盾、計劃經濟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與市場經濟運作的矛盾,構成了對市場化資源配置的障礙,割斷和阻塞了經濟總迴圈的暢通,影響了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

    四是政治體制改革滯後於經濟改革。改革在本質上是利益格局的調整,在這個意義上,單純的經濟改革不可能不涉及政治層面。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化,現實利益格局乃至權力架構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如果不改變政治改革滯後的狀況,進一步的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都會受到制約。在改革的攻堅階段,經濟改革所涉及的範圍,整合利益關係的複雜性和綜合性,客觀上要求廣泛的社會參與,沒有相應的政治制度安排,經濟改革就難以深化。

    高尚全分析當前的情況説,由於新體制主要是在傳統體制周圍逐步發展起來的,對傳統體制最核心的部位剛剛有所觸動,在少數扼制全局的領域,經濟運作仍處於“模擬市場經濟”探索階段中。在較為充分的競爭領域裏,市場機制雖然在資源配置方面基本確立了主導地位,但依然受到行政性審批等因素的制約和阻撓。

    高尚全將改革新突破的主要方向概括為産權多元化、資本社會化、分配公正化、管理法治化四個方面。要實現“改革要有新突破”,有效化解經濟運作中的風險和矛盾,釋放經濟增長的空間,首先要加大清除體制性障礙的力度,進一步改善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體制環境。

    

     《中國經濟時報》 2002年11月2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