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黃山的加法與減法

      近幾年,來黃山遊玩的人多了,可在山上面住的人少了;黃山上面建築少了,可供遊人觀賞的景點多了。這得歸功於黃山在規劃管理上的一套“加減法”,即“品質是加法,數量是減法;保護是加法,開發是減法”。

      黃山在開發利用的同時,將規劃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1982年,黃山風景區管理部門委託清華大學編制了《黃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1988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實施,確立了“保護第一”的原則,明確規定“當建築影響風景時,前者必須服從後者”。

      據了解,黃山風景區曾經有過大量的竹木房、簡易活動房。這些竹木房安全隱患多,沒有排污設施,在景區內也給遊客帶來了“視覺污染”。2000年以前,共拆除臨時建築4萬平方米。其中,1996年,黃山管委會出資,在山下蓋了新村,將住在黃山溫泉的服務隊遷移下山,一次拆除臨時搭建的工棚和竹木房1萬多平方米。今年還將拆遷5000平方米的臨時建築。

      在賓館的管理上,黃山風景區的原則是“提高檔次、減少床位”,通過價格杠桿積極引導遊客“山上玩、山下住”,以此來控制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排放。據了解,北海賓館擁有400個床位,而今年“十一”黃金周的頭兩天,床位有近一半是空著的。

      據統計,目前黃山全景區有床位3696張,比改造前的6000多張減少了40%左右,遠遠低於規劃中的到2000年接待床數達到1.25萬張的指標。雲谷寺以上景區床位控制在1147張左右。比如,位於黃山北海景區的原獅林酒店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擁有240多個床位,通過改造目前佔地2900平方米,床位減至200張。

      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建設過程中對山容地貌和森林植被的不利影響,對建築施工有嚴格的要求和監督。堅持多保護、少開發,當施工與資源保護髮生矛盾的時候,堅決以保護為主。“房子讓樹”是常見的事。在黃山獅林大酒店施工中,為了避免對兩株龍柏造成不利的影響,將建築面積削減80多平方米,已經開出來的地基重新栽上了樹,生態得到了恢復。

      據介紹,聯合國專家組對我國世界遺産進行評估時説:“黃山可以作為東亞地區將旅遊設施和諧地融入自然景觀的示範。”在建築過程中,黃山十分注重賓館、樓臺、亭閣的因地制宜和因景制宜,避免破壞景致,造成視覺污染。太平索道的上站原來是白墻紅瓦,看上去與周圍景物格格不入,最近經過改造,瓦變成了黑色,墻體改造成了倣真山體,使之與周圍環境相和諧。

    《中國青年報》2002年10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