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林業建設與林業科學所面臨的挑戰

洪菊生

    中國林業的基本現狀

       中國是一個擁有960平方公里領土的大國,地貌極其複雜。由於各地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存在巨大差異,中國的樹種繁多,森林類型多樣。中國的樹種約有8000種,其中喬木為2000種,主要分為26個針葉樹種屬和260個闊葉樹種屬。

       中國林地分佈的緯度、海拔和土壤類型均很廣泛。因此,森林的樹種結構地區差異很大,東北為寒溫帶落葉松林,而南部熱帶地區則為山地樹種混交雨林。根據森林類型,全國的林地被分為8個大帶。它們分別是:寒溫帶針葉林帶、溫帶針葉和闊葉混交林帶、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北部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中部和南部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帶、熱帶雨林和季雨林帶、青藏高原東部暗針葉林帶以及甘-新山地針葉林帶。

        中國宜林地面積為2.61億公頃,佔國土面積的27%。有林地面積為1.32億公頃,約佔國土面積的14%。

       林地中包含了數種最終用途林,其中主要是用材林,面積為8810萬公頃,佔林地總面積的66.9%。其他類型的林地情況見表一。

       在1.32億公頃的有林地中,除去經濟林和竹林之外,針葉林為5710萬公頃,佔51%,闊葉林為5660萬公頃,佔47%。

       木材總蓄積量,包括有林地在內,有115.58億立方米。其中,國有林木材蓄積量為83.37億立方米,佔72%;集體所有林的木材蓄積量為32.21億立方米,佔28%。(見表二)

       在有林地中,除經濟林和竹林之外,木材總儲蓄量為99.1億立方米。其中,用林材木材蓄積量為75.66億立方米,佔76.4%;防護林木材蓄積量為17.78億立方米,佔17.9%;薪材林木材蓄積量為6800萬立方米,佔0.7%;特殊用途林木材蓄積量為4.97億立方米,佔5.0%。(見表二)

       

       表一 有林地面積(單位:1000公頃)

       森林所有制 國有 集體 總計

       林業用地 108849 152069 260918

       有林地 總計 61405 70329 131734

        用材林 88125

        防護林 16078

        薪炭林 59539 52306 4289

        特用林 3348

        經濟林 1604 14495 16099

        竹林 263 3528 3791

       森林覆被率(%) 13.92

       每人平均有林地面積(公頃) 0.114

       

       除去經濟林和竹林以外,有林地中2140萬公頃為人工林,木材蓄積量為7.12億立方米,佔林地總面積的24.3%和木材總蓄積量的9.4%。數據表明,大部分人工林樹齡尚小,但它將在國家森林資源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表二 森林蓄積量(單位:1000立方米)

       森林所有制國有 集體 總計

     全國活立木總蓄積 8336777 3221616 11558393

       森林蓄積量 總計 7528314 2381593 9909907

        用材林 7556177

        防護林 1777977

        薪炭林 69167

        特用林 496636

        公頃平均蓄積量(m3/hm2) 89

        每人平均蓄積量(m3/人) 8.6

       森林覆被率(%) 13.92

       每人平均森林面積(公頃) 0.114

       注:在“有林地”一項中,只包括了用材林、防護林、薪材林和特殊用途林。

       

       林業建設的主要成績和問題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對林業發展一直給予了高度的重視。50年代,中央政府制定了“綠化祖國”的戰略。60年代,政府實施了“封山育林”計劃,實施了森林自然繁育、天然林養護和進行造林改良、天然林合理採伐,以及造林基地建設等措施。70年代,政府開始在適宜的地區建設速生高産用材林基地。80年代,中央政府明確地把綠化祖國和改善生態環境作為國家基本政策之一。1988年,政府制定了1988—2000年全國植樹造林規劃,指導全國的植樹造林活動。1992年,在裏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大會上,中國鄭重承諾實施大會的5個主要文件。環發大會之後不久,中國政府提出了中國環境與發展的10條戰略,制定了《中國二十一世紀日程》和《〈中國二十一世紀日程〉重大項目》等計劃。中國林業部也制定了《林業問題的解決方針和措施》、《〈中國二十一世紀日程〉林業行動計劃》、《中國生態環境建設總規劃》、《中國保護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中國保護濕地行動計劃》以及《〈聯合國抗沙漠化協定〉中國行動計劃》等一系列計劃和措施,使中國林業建設踏上了可持續性發展的大道。

       一、林業建設的成績

       ——森林資源開發:到1994年底,封山育林總面積超過3100萬公頃,速生高産林種植基地開發計劃已經完成造林面積345萬公頃,種植基地累積總面積達3450萬公頃。全國森林總面積達到1.34億公頃,木材蓄積量達117.8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上升到13.92%。木材蓄積量持續下降的嚴峻形勢得以扭轉,森林資源的消費得以控制,森林資源增長量超過了總消費量。中國林業發展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森林面積和木材蓄積量雙雙增長。

       ——生態和環境建設:在加快森林資源開發的同時,中國政府也重視生態系統的發展。到目前為止,三北防護林計劃已造林1333.33萬公頃,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帶計劃已造林306.67萬公頃,沿海防護林帶計劃完成防護帶1.3萬公里,太行山造林計劃完成試點造林面積58萬公頃,平原地區耕地防護林帶計劃中已有612個縣達到了平原地區造林標準,適合防護帶聯網的平原耕地中已有82%入網,由造林種草而實現的抗沙摸化植被面積累積總量達1000萬公頃。

       ——森林病蟲害和森林火災防治:森林病蟲害防治、制止亂砍濫伐和偷獵是森林防護的三個主要內容。通過艱苦奮鬥,近年來森林火災的發生已大幅度減少,森林破壞率從1987年的0.8%下降到現在的0.2%。森林病蟲害的防治率有了顯著的增長,綜合治理率從六個五年計劃期間的36.7%上升到當前的40%,大規模的非法採伐已經不再出現。

       ——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有高級植物32800種、動物104500種。由於中國大部分地區沒有受到第四紀冰川的影響,境內約有200個屬的10000種古代子遺和特有物種得以保存至令。中國已經建成了多種類型的森林保護區。到1995年,全國已建成574個國家森林保護區,總面積達6112萬公頃,約佔國土面積的6.37%。此外還建立了國家森林公園。到目前為止,森林公園的總數已達751個,總面積達660萬公頃,約佔國土面積的0.66%。

       ——森林産業的發展:就産品種類來看,除了鋸材、膠合板和普通紙類産品之外,中國還能生産纖維板、碎料板、用於再加工的裝飾材料以及各種特殊用紙和紙板産品。在機械製造方面,林業機械和設備製造系統已經初步建立。

       ——林業研究和教育:在林業研究方面,國家林業局直屬的機構有一所林業科學院和兩所林業機械研究所,省級機構44所,地、市級機構248所,總共有12000名林業科研人員獻身於森林科技的發展。過去的50年中,林業研究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高産種植場優良種苗的選種和培育,主要用材林種和經濟林種的造林技術,不同種類防護林的造林和管理技術,沙漠化防治技術,森林病蟲害的綜合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繁育,木材的綜合利用,森林化學産品的加工工藝以及一些基礎性研究等等。

       在林業教育方面,中國有11所大學和學院,其中國家林業局直屬院校有6所。各農業大學中還設有21個林業係。此外,全國有41所林業技校和87所林業中學。

       二、主要問題

       中國林業建設雖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仍有不少問題。主要問題如下:

       ——森林資源比較匱乏,地區間分佈差異顯著,森林結構不合理,生産力低下。例如:中國的每人平均森林蓄積量只有世界每人平均蓄積量的12%,每人平均森林面積只有世界每人平均面積的17.8%,全國森林覆蓋率只有世界森林覆蓋率的50%。有限的森林資源集中分佈在東北、西南和西北部山區,東南和中南部丘陵地區,而華北、中部和東部地區分佈較少。在中國不同用途的森林類型中,防護林佔森林總面積的大多數(約12.5%)。不同樹齡的森林在森林總面積中佔的比例是青年林:中年林:成年前期林:成年林為4:3:1:2,而在木材蓄積量中所佔的比例是1:3:1:5,表明森林資源的結構不合理。各林分平均常有蓄積量為86.3立方米/公頃,而人工林的平均常有蓄積量僅有約33.9立方米/公頃。這兩項數據表明各林分的生産力極為低下。據預測,到2000年,全國建設所需的木材每年將短缺3000到4000萬立方米。

       ——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仍未停止。因為森林覆蓋率低,全國森林分佈不均,水土流失發生總面積為367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38%,而且目前全國的水土流失面積每年增長1萬平方公里。中國沙漠化面積已高達262萬平方公里,而目前全國沙漠化面積每年增長2460平方公里。草地退化、沙化和鹼化的形勢嚴峻。草地退化速度目前為每年200萬公頃。現在草地退化面積為1.35億公頃,約佔中國草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據統計,每年由乾旱、洪澇、泥石流、地震和沙暴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250億美元。

       ——天然林資源嚴重被毀,生物多樣性降低。中國的天然林面積約8726萬公頃,佔全國森林總面積的80%,常有木材蓄積量為83.75億立方米,佔全國常有木材蓄積總量的92%。天然林集中分佈在大江大河的源頭和上游地區以及主要山脈等偏遠地區,面積達4958萬公頃,佔全國天然林總面積的57%。天然林是重要的生態保護林帶和多種生物的主要棲息地。然而,由於歷史上的破壞和近年來對林區的開發,如過度採伐天然林,不合理地開墾天然林,在林區採礦等,天然林資源已經遭到破壞。據統計,野生動植物的適宜棲息地已經減少了61%,約4000種野生動物成為瀕危動物;同時,約1091種高級植物成為瀕危植物,200種已經滅絕。

       ——森林病蟲害和火災的發生仍然嚴重。中國已發現8000多種森林病蟲害,其中2900多種為病害。大規模頻繁發生的森林病蟲害有200種,其中發生頻率高、後果嚴重,經濟損失大的超過100種。1980年以來,森林病蟲害年均發生面積為667萬公頃,受災林區的木材蓄積量減少了1500萬立方米,經濟損失折合美元2.5億元。森林火災的發生也很嚴重,每年發生14000起,燒燬森林總面積約100萬公頃。

       ——中國森林産業仍不發達。到目前為止,木材工業主要仍是粗加工産品和低級深加工産品的生産,木材利用率低(只有50%)。森林化學工業,如乾果、鞣酸、蟲膠、五倍子、白臘以及活性碳加工業,主要生産一些經濟效益低的初級産品。竹器和藤器加工業也有待發展。

       

       林業建設及其對21世紀林業科學提出的挑戰

       一、21世紀林業建設的目標及主要領域

       在全國林業建設的現狀和林業建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應起的作用的基礎上,國家林業局制定了21世紀林業建設的綱要。到2050年,中國林業建設的總目標是:建立相對完善的森林生態系統和相對發達的森林産業體系;全國森林覆蓋率上升到26%;基本解決由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造成的生態問題;在大江大河的全部流域和其他形勢迫切的地區建立完善的防護林系統;恢復和完善保護天然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各種自然保護區的總面積達到1.152億公頃,佔國土面積的12%;所有25度以上的在耕坡地退耕還林,其餘在耕坡地改造成梯田;改造退化、沙化和鹼化草地;建立完善的森林種植基地,使基地木材和其他林業産品的生産充分滿足國內需求;森林産業集中在經濟林的開發和管理,森林産品加工業將滿足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全國林業産值在2015年之前將達到1250億美元。主要建設領域為以下3個:

       1、建立相對完善的森林生態系統。

       ——保護和恢復現有天然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中國正在實施由國務院制定的《國家森林保護工程》。目前,已經將天然林合理地進行了分區和規劃,將《工程》涉及的1.2542億公頃林地劃分為重點保護區(禁止採伐)——佔森林總面積的47%,普通生態保護區——佔森林總面積的30%,以及經濟林區——佔森林總面積的23%。保護區內的木材生産將減少160萬立方米。從現在到2000年,減少率為48%。《工程》將加快生態保護林和用材林的建設;加強自然保護區、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天然林公園以及現存的天然熱帶雨林和紅樹林的建設。《工程》還將建立資源監控系統,提供資訊支援。

       ——在特殊地區實施退田還林計劃:陡坡耕地(坡度25度以上者),包括水土流失嚴重的緩坡耕地(坡度小于25度者),將被改造成林地或草地;水土流失輕微的緩坡耕地(坡度小于25度者)將因地制宜地建成經濟林或薪材林區,或改造成梯田,以便防止水土流失。根據規劃,到2000年約有500萬公頃坡地被改造成林地或草地。

       ——主要的森林生態建設工程項目:國務院頻發了《全國生態環境建設工程規劃》,劃分了8個生態環境建設區,各個類型的建設區都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措施。8類建設區分別為:黃河中上游區、長江中上游區、“三北”風沙區、華南丘陵紅壤區、華北土石山區,東北丘陵黑壤區、青藏高原凍土區以及草地區。根據規劃,長江、黃河中上游區、“三北”風沙區以及草地區是5年內以及2010年以前實施生態建設工程的主要地區。在這3個區內,有10個大型生態建設工程正在實施之中。它們分別是:全國沙漠化防治工程、“三北”防護林帶建設、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建設、沿海防護林建設、珠江流域防護林建設、淮河和太湖流域防護林建設、黃河和淮河下游防護林建設、松花江和嫩江流域防護林建設、太行山綠化工程以及京津環繞綠化工程。這10個生態建設工程50年後造林總面積將達到1.4125億公頃。各個區所採用的不同措施參見表三。

       

       表三 十項30-50年大型生態建設工程規劃(單位:1萬公頃)

       工程名稱 造林總面積 各造林方式造林面積

        人工造林 封山育林 飛機播種

       “三北” 3850.04 2308.23 1154.11 387.7

       長江中上游 3825.6 2295.36 1147.68 382.56

       沿海防護林 597.7 358.60 179.31 59.77

       珠江 671.96 403.17 201.59 67.20

       淮河、太湖 476.20 285.72 142.86 47.62

       松花江、嫩江 453.36 272.01 136.016 45.34

       黃、淮河 245.89 147.53 73.77 24.59

       太行山 444.41 266.65 133.32 44.44

       京津 337.07 202.65 101.15 33.72

       全國沙漠化防治 3223.00

       總計 14125.33 6539.59 3269.80 1092.94

       

       注:*指在2030年前完成的工程項目。

       

       ——建設薪材林基地:中國總人口中農村人口約佔80%,主要能源為薪材(佔農村地區能量消耗總量的50%強)。因此,在能源匱乏的農村地區實施生態林建設工程就必須建設薪材林基地。根據規劃,在2010年前將建成200萬公頃薪材林,由此減輕農民從附近森林中採柴所造成的毀林壓力。

       2、建立相對發達的森林産業體系。

       ——建設經濟林基地:根據規劃,在2050年以前將建成4035萬公頃用材林基地,其中2766萬公頃為速生高産用材林。在2020年以前,將在126個縣建成14個高産林基地,總面積將達到2000萬公頃;建成500個名種、特種和良种經濟林基地,總面積將達到75萬公頃。

       ——木材工業和其他森林産品加工:首先,必須在建設紙槳用林的基礎上加快紙漿製造業的發展並將它轉變成為主導産業。其次,必須增加現有板材産品的種類,調整産品結構,改進生産工藝,提高産品品質,增加産品功能,開發新産品。第三,必須加強乾果和樹脂加工業的生産工藝更新和改進,提高乾果和樹脂産品的等級和品質。第四,在原料集中的地區必須加強香水工藝的開發。最後,必須加強森林旅遊業,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需求。

       ——邊遠山區的綜合開發:中國是個多山國家,山區人口約佔總人口的56%。山區每人平均年收入比全國每人平均年收入低26%。在政府資助的592個貧困縣中,496個在山區。然而,大部分森林資源(佔全國森林面積的90%和森林蓄積量的80%)分佈在山區。因此,山區的開發潛力巨大。計劃實施的樹木種植和管理、多種資源綜合開發、發展森林産品加工業和森林旅遊業等項目都將迅速提高山區人民的生活水準。

       3、立相對高效的森林支援系統。

       建設相對高效的森林支援系統,包括建設森林種苗培育、養護和推廣基地,建立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監控網路、生態環境監視網路,建立森林科技開發體系、森林政策和實施體制以及森林資訊網路等。

       二、林業科技面臨的挑戰

       林業科技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與森林生態系統和産業體系相關的新研究成果和先進技術的推廣和轉化,以及科研方面不斷取得進步的問題。

       1、加強林業研究成果的推廣和轉化。

       建國50年來,林業科研工作者已取得了4600多項研究成果,其中1600項受到中央或省級政府的表彰。然而,科研活動與生産實踐之間的聯繫並不緊密,科研成果不能充分滿足林業生産的技術需求,對科研成果向生産的推廣和轉化産生了負面影響。

       為了使現有的林業研究成果應用到正在進行的林業建設中去,重點應放在推廣工作上。單個領域的科研成果應該結合起來,開發出一整套的技術,以便更容易地應用和推廣到林業生産中去。

       2、爭取在林業生態和産業系統關鍵技術上取得新的科研進展。

       ——天然林的保護和可持續性管理技術:包括天然林的分類、評估和分區,不同類型的天然林生態系統的生態管理,遭破壞的天然林的恢復和繁育,天然林保護的動態監控和可持續性管理以及資訊管理系統等技術。

       ——實施森林生態工程的技術:包括長江、太湖、黑龍江、嫩江和遼河四流域以及沿海地區防護林的分佈和規劃以及耐壓樹種的選育技術,貧瘠地區(鹽鹼地、乾燥炎熱的河谷、喀斯特地形區和石山等)的造林技術,現有低産劣質林的改造技術,乾旱、半乾旱地區用水的收集、儲蓄和保存技術,防護林系統的生態效應動態監控以及監控資訊管理技術等。

       ——沙漠化防治技術:包括沙漠化綜合預防技術,有效治理不同類型的沙化地區的技術,沙漠化地區水的高效利用和蓄水植被建設技術,沙漠資源的開發和管理等。

       ——經濟林的樹種改良和高産種植技術:包括紙漿林、建材林和板材林優良樹種的基因選育技術和高産種植技術,優良經濟樹種的基因培養、經濟樹苗培育以及高産種植技術,高效竹林的生態和集約化管理技術,優良藤類品種的基因培養以及高産種植技術等。

       ——森林産品的高效加工和利用技術:包括實木和碎木的高效利用和加工,木質複合材料的開發,紙漿用材的高效利用及紙漿和紙的高效生産技術,速生用材林的合理利用,竹、藤類材料的高效加工和利用,乾果、樹脂和鞣酸的綜合加工工藝,森林生態活性物質,如活性碳的提煉和加工技術等。

       ——森林養護技術:包括主要森林病蟲害的檢查、監控和預測技術,危害嚴重的主要病蟲害的綜合治理技術,森林火災防治的即時監控和有效滅火技術,以及酸雨對森林的影響研究及酸雨的預防技術等。

       ——森林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和保護研究:包括森林生物多樣性分佈模式、延續過程以及當前的狀態和危險因素研究,森林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和保護技術,森林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的監控、資訊和評估系統。

       3、加強高科技和基礎應用科學的研究。

       中國林業領域科技研究的重點應該放在林業基礎應用科學和高科技的應用研究上,為現有林業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和更新打下基礎,加快林業領域實用技術的發展。

       ——林業領域的高科技應用的研究:包括將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和分子標記檢索方法應用到林木的基因改良研究和生産,將生物技術應用到植物纖維資源的高效利用,將GIS、GPS和MIS技術應用到森林資源的目錄建立、監控和評估以及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和森林生態環境的監控和評估,將生物技術應用到真菌生物殺除劑的生産,等等。

       ——林業基礎應用研究:包括主要樹種的基因變異規律研究,不同類型的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穩定性研究,森林健康狀況和重大森林病蟲害的動態規律研究,以及樹體內、單體、種群以及群落等層次的森林生理和生態特徵研究等。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