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報:美軍數字化演習的“幕後”  
李長春

    今年7月24日至8月15日,美軍在本土13個州的17個軍事基地展開了一場代號為“千年挑戰2002”的大規模演習。演習中美軍演練了在本國西南部地區遭遇襲擊的區域戰爭背景下,如何快速作出反應,通過高科技通信手段,利用資訊戰優勢,爭取最大範圍內的高效同步聯合作戰。這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共有1.35萬名軍人和文職人員參加,數字化與資訊技術的廣泛運用是本次演習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

    為準備這次演習,美軍經過了為時兩年的籌備,耗資2.5億美元。美國人如此 “大動干戈”,意欲何為?事情還得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説起。

    ■搶佔戰略制高點:一浪高一浪的數字化演習

    早在1992年9月,美軍的第一支數字化分隊——— M1 A2坦克排就進行了實兵演練。

    1994年4月10日~23日,美軍在加利福尼亞州國家訓練中心綿延數百公里的戈壁灘上進行了一場特殊的代號為“沙漠鐵錘”的實兵對抗演習。作為演習主角的一個數字化營,它的120多件數字化裝備在該次演習中顯示了巨大威力。

    1995年5月,在堪薩斯州,美軍一個裝備先進數字化通信設備的數字化機步師,同人數3倍于它的假想敵展開陣地戰。這個機械化步兵師憑藉先進的通信技術輕而易舉地獲得勝利。這一年裏,受美國國防部委託,蘭德公司也先後兩次進行了資訊戰模擬演習,旨在檢驗美國和西方國家遭受“駭客”和電腦病毒襲擊後對國家的影響,著重探討了美國遭受資訊攻擊時應採取的措施,對如何提高對資訊戰的預警和攻擊能力提出了針對性極強的意見。

    同年8月14日至31日的“集中派遣”演習中,美軍又演練了數字化營的火力運用、作戰指揮、情報保障和戰鬥勤務保障,初步檢驗了數字化營的戰術、技術規程。1995年9月,美軍舉行了一次“聯合勇士—95”模擬“駭客”演習。一名精通電腦的美國空軍上尉,模擬“駭客”在五角大樓一些高級軍事專家面前,從容操作一台普通個人電腦,通過普通電話線撥號進入了美軍電腦網路,然後通過一段電子郵件資訊進入了美國軍艦的電子電腦系統,在對方毫無知覺和沒有任何情報支援的情況下,打入了美國海軍電腦指揮和控制系統,很快完成了對美國大西洋艦隊的控制,輕而易舉地篡奪了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的指揮權。這場演習的結果令在場的美國軍官與專家們目瞪口呆。

    1997年2月,美軍在國家訓練中心進行了代號為“21世紀旅特遣隊”的檢驗性演習。試驗部隊演練了數字化旅的作戰程式,檢驗110項新規程、53個新系統和2 0多個新軟體。

    1997年裏,美國繼續將“駭客”襲擊軍用電腦網路列為資訊戰演習的重點。該年6月,持續了兩周代號為“合格接收者”的資訊戰演習在美國本土秘密進行,國家安全局的一批官員假扮成“駭客”組成“紅色小分隊”,利用從因特網上獲取資訊的軟體,很快使美國軍用及民用的電腦網路陷於癱瘓;還可在頃刻間破壞美國的電力網路,使全美陷入黑暗之中,同時使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指揮和控制系統因“斷糧”而瓦解。

    8月,又進行了代號為“21世紀師”的演習。這次演習不用實兵,自始至終都採用模擬方式進行,目的是檢驗與幫助確定數字化師的“合成編成”。1998年6月,根據當時美國總統克林頓的要求,美英資訊戰專家在英倫三島舉行了資訊戰聯合演習,旨在防範破壞力遠遠超過常規戰爭的資訊戰的突然襲擊。

    在短短幾年時間裏,美軍不厭其煩地頻繁舉行數字化演習,意欲何為呢?

    ■籌謀新型軍隊:戰爭率先在實驗室打響

    美軍于1992年5月相繼成立了6個不同功能的戰鬥實驗室。繼戰鬥實驗室建立以來,美軍進行了一系列檢驗性的數字化與資訊戰演習,同時還組建了相應的實驗部隊。

    這些戰鬥實驗室的建立,以及後來的一系列數字化演習,是海灣戰爭後美軍為探索真正意義上的資訊化軍隊建設理論作鋪墊和準備的。美軍利用這些實驗室和多次演習,對未來作戰可能發生的變化,以及資訊化軍隊的建設模式進行了詳盡的試驗和探索。

    1994年的“沙漠鐵錘”演習是美軍探索資訊化軍隊建設的一個里程碑,它使美軍看到了資訊化部隊的巨大潛力。通過後來更多的數字化演習,美國人真切地認識到:憑藉先進的資訊技術,未來的部隊能在整個作戰空間實施分散獨立作戰,而不必設置調整線和部隊分界線;實現數字化後的未來戰場指揮官能更清楚地了解戰況,能近實時地掌握戰場上所發生的一切;防禦與進攻的界限更加模糊。

    演習後,美國三軍頭目圍繞打資訊戰的主線,紛紛發表各自的觀點。陸軍參謀長沙利文認為:“陸軍下一代作戰綱要的核心是資訊戰理論,打贏資訊戰是建設21世紀陸軍的出發點和歸宿。”海軍的阿瑟中將認為:“破壞一個社會的資訊系統,使之失去作戰功能,具有深遠的遏製作用,就像當年的核武器一樣,資訊戰具有廣闊的前景,可以達到兵不血刃、癱瘓敵戰爭機器的作用。”空軍少將肯尼恩的觀點:“制資訊權與制勝權是同義詞,與陸、海、空這些戰鬥空間一樣,資訊戰將構成另一個作戰領域,‘打仗就是打鋼鐵’將要被‘打仗就是打資訊’ 所替代。”

    自1994年開始,美國定期召開“資訊戰”研討會,深入探討如何用新型作戰理論指導軍隊建設。美國軍事專家們在研討會上形成共識:資訊是決定戰爭勝負的第一要素;制資訊權是未來高技術戰場的第一制高點;資訊戰能力是現代軍隊的第一戰鬥力。“用資訊武裝部隊”很快地成為美軍新時期建軍的指導思想,其新軍事戰略強調:“要憑藉其技術優勢,特別是資訊技術的優勢,在21世紀繼續保持軍事大國地位,稱霸世界。”

    最近的“千年挑戰2002”演習,是圍繞美軍軍事革命六大關鍵目標進行的:確保美國本土及海外駐軍安全;確保遠端投送作戰能力;確保摧毀敵人的藏身之地;確保美國資訊系統免遭攻擊;確保資訊鏈暢通,支援美軍聯合作戰;確保衛星免遭攻擊。這次規模空前的演習,是美軍在資訊化軍隊建設道路上邁出的極為重要的一步。

    ■跳出海灣模式:全面提速軍隊資訊化進程

    1994年,美國陸軍舉行了一個大型研討會,有600多名現役將軍及專家學者參加。與會的將軍與專家學者在分析海灣戰爭經驗的基礎上專門討論了打贏資訊戰的問題。會議認為,3年前海灣戰爭的經驗已經進入“半衰期”,必須用資訊時代的思維方式重新設計未來戰場,組建新型軍隊。這是對海灣戰爭經驗的昇華。“ 未來戰場”的目標就是全資訊化戰場,“新型軍隊”就是煥然一新的全資訊化軍隊。

    美軍對海灣戰爭的經驗教訓進行了全面分析後認為,在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首次全面使用衛星系統支援作戰並取得了成功,但戰場資訊處理,無論是準確性和時效性都還遠遠不能滿足未來資訊作戰的要求。為此,美軍大大加強了戰場資訊系統建設,將偵察衛星拍攝到的一些敏感地區的地形地物圖像疊加在數字化地圖上,形成了三維的可動的地理模型,明顯減少了資訊處理的不確定性。大力投資發展新的空中偵察系統,保障偵察機能隨時從美國本土起飛到全球任何地區遂行偵察任務。此外,美軍還在歐洲司令部部署了“聯合廣播服務系統”( G B S) 的“甚小孔徑衛星通信地面終端網路”( E S A T),組成了波斯尼亞指揮控制增強系統。利用這一系統,北約部隊從波黑戰場上獲取的資訊,進入國際衛星通信系統,先後經過匈牙利無人機基地和駐英國美國空軍基地的地面站轉接後,送至五角大樓。經分析處理後,按原路返回波斯尼亞美軍指揮部,資訊傳遞的速度大為縮短,例如傳送一幅圖像只需5秒鐘,最多半分鐘,而海灣戰爭中則需要1個多小時。

    為進一步提高情報傳遞的實時性和可靠性,美軍在波黑衝突後又組建了國防資訊系統網( D I S N),用來傳輸來自全球範圍內的聯合作戰戰場資訊,實時地向駐世界各地的美軍及其特遣部隊提供戰場態勢資訊。效率大為提高,例如海灣戰爭期間,利用當時的資訊網路,傳送一份250兆字節的文件,所需時間將近5天,利用美國國防資訊系統網則只需13秒鐘,數據傳輸速度提高了3萬多倍。

    為了早日實現軍隊的全面資訊化,美陸軍將是改革重點。一些主戰裝備中將大量嵌入數字化設備、第二代前視雷達、敵我識別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到2010 年陸軍部隊可望大部分實現資訊化。2010年後,美陸軍部隊將在原有基礎上逐步全面實現資訊化,預計要到2040年左右,美陸軍才能與海軍、空軍部隊一起,全部完成資訊化建設任務。到2040年左右,待美軍各軍種部隊實現資訊化後,還要用10年多時間進行全軍資訊化聯網。到那時,整個美軍將建成一支全資訊化軍隊。這是一種以資訊為靈魂的全新的軍隊類型,其作戰理論、體制編制、人員素質、武器裝備將完全適應資訊化條件下的作戰要求。

    《解放軍報》 2002年8月07日


美軍正式終止價值110億美元的自行火炮項目
[外軍動態]美軍試圖擴大特種部隊的規模
美軍計劃加大特種部隊"侵略和隱秘性"行動
中國國防報:美軍“千年挑戰”挑戰什麼?
美軍進行大規模演習檢驗軍事改革成果
美舉行歷史上規模最大軍事演習“千年挑戰2002”
首度實踐先發制人戰略 美千年軍演開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