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軾“四問”中國資訊産業  
王玲

    有關“網際網路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成為昨天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科技前沿與産業發展中外院士論壇”的焦點話題之一。先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麥克爾思朋斯在聽眾熱烈的掌聲中登臺,就市場經濟資訊結構、網際網路對經濟的影響、近幾年全球經濟狀況侃侃而談。接下來的時間,主辦方為加深聽眾對這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報告的影響,特地邀請了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茅于軾做專家點評。

    在潮水般的掌聲中,這位已73歲高齡的中國著名學者款款登臺。令場內上千名觀眾稍感意外的是,這位中國經濟學界德高望重的“泰斗”並沒有過多地對這位美國院士的演講本身作過多的評論。在簡單幾句的導入語之後,老人開始對中國目前網際網路發展以及經濟的作用闡述自己的觀察和思考,言辭之間透露著深深的憂慮。

    一問:網際網路拉大了收入差距?

    茅于軾説,在1999年時,中國的上網人數佔到總人口的0.5%,遠遠低於其他國家高達30、40%的比例。從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來看,主要是中上等收入的人群從其中得到利益,雖然它也會間接地對低收入者産生好處,但從網際網路對社會經濟的綜合影響來看,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確實極有可能將社會分配高低的差距再一次拉大。

    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從第九次對中國網路發展狀況的普查來看,至少有以下幾份數據可以説明問題:

    從上網人數佔本地區人口總數比例來看,以廣東為最高,超過了10%,北京和上海緊隨其後,也都在9%以上,後面依次排列的還有福建、江蘇、浙江等地。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沿地區。

    從網際網路應用的行業領域來看,首當其衝的是商業與貿易業,達到了16%,金融保險與房地産、IT業、現代服務業、製造業等幾大社會支柱性産業幾乎佔領了全部領域。

    最為耐人尋味的是網際網路用戶的個人月收入分析,如果非常樂觀地以中國目前平均月收入1000元來計,那麼月收入在1000元到2500元之間的佔到了網民總數將近30%,如果援用某些人對目前中國“中産階級”的收入分析來看,收入為2500元到5000元的中産階級佔網民總數近7%。值得注意的還有收入為5000元到10000元之間的人群,他們佔了網民中的2.6%。另外,不容忽視的是,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富足者”也佔到了近1%,同比增長了近一倍。

    從對網民所在城市、從事行業以及個人收入來看,中國網民的“分化”現象是嚴重的。按照茅于軾的預言,中國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將無疑會加速這種分化。

    二問:網際網路可能加劇金融危機?

    網際網路將促使資訊更好地整合,最終使經濟發展更加趨於穩定?茅于軾對此表示懷疑。他説,資訊的加速流動,可以消除經濟發展中的地域差異,但也可能會導致金融危機。從近幾年的情況看來,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頻率更加頻繁,這在20世紀50年代,資訊流動仍然相對緩慢的時候是從沒有過的事。至於金融危機對於經濟的毀滅性打擊人們是有目共睹的。一次全球範圍的金融危機帶來的損失可能與一次世界大戰相差無幾。因此,如何防止網際網路給經濟帶來的波動,是在中國網際網路飛速發展過程中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

    對此,以在“市場資訊不對稱”領域的傑出成就而獲得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麥克爾思朋斯表示一定程度的讚許。他説,網際網路雖然帶來了巨大的社會進步推動力,但它整個體系仍然是不完全規則和格式化的,由此容易導致一些不穩定因素。他用了一幅很有趣的漫畫作比喻,畫面上一隻黑狗坐在電腦前,一隻爪子搭在鍵盤上,非常得意地對地下一隻仰望著它的花狗説;“On the Internet,nobody knows you’re a dog”(在網際網路上,沒有人會知道你是一隻狗)。

    麥克爾思朋斯同時也對納斯達克股市上資訊股近一、兩年的持續低迷表示了憂慮。他説,曾經在納斯達克股市上市,但最終走向倒閉的企業中,網際網路企業佔了50%,因為它們難以通過點擊率的提高來使企業收入節節攀升,也難以使已有的基礎設施更好地為企業自身服務。回顧納斯達克近幾年的歷史,人們發現在經過兩、三年的飆升之後,資訊股重新跌回到1998年的水準。這其中原因有很多,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網際網路企業對資訊産業市場過高的估計。

    三問:如何降低資訊分類成本?

    茅于軾説,人腦處理資訊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資訊爆炸的今天,不僅要注意對資訊的分類,並且應十分注重降低分類的成本。如今在中國,人們往往耗費許多時間在網上進行資訊搜索,或者乾脆花費大量時間停留在某一個網頁之上。從這個意義上説,在資訊無比豐富的時代,檢索資訊的高費用抵消了資訊的低成本。資訊技術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應是在資訊分類、檢索、評價上面下大功夫。

    對於中國網路搜索引擎,目前許多網站都引進了搜索軟體,作為提供服務的增殖點,尤其是新浪、搜狐、網易等幾大門戶網站,更是網民們搜尋資料時光顧較多的地方,但許多用戶仍表示不太滿意。某科技開發公司的楊小姐説,如果要檢索某一方面網站的時候會比較方便,但檢索出的精確度很小,不僅需要你自己再花許多時間去甄別、整理,並且檢索結果重復的現象也相當普遍。假如我想找某一類事件或某個人物的資料,一般只能到新聞庫裏去搜索,但在耗費了半天時間後,幾乎是一無所獲。

    對於如何降低資訊分類成本,麥克爾思朋斯表示,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在如何有效縮短網民對於資訊的搜索時間時,他給出了兩方面建議,一是不斷擴充數據庫容量,另一個是技術上的不斷改進。目前在美國已經研製出了如“我的存在”等搜索軟體,但功能仍有待於完善,主要問題在於無法根據網民各人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興趣愛好進行資訊的排列、檢索。

    四問:如何確認資訊價值?

    茅于軾説,資訊是一個物理概念,其實並沒有經濟意義,因此如何確認資訊量的價值問題至關重要,這在目前的中國是一個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離不開傳統經濟學理論的有力支撐。

    前些時候,關於中國網際網路相繼舉起“收費”大旗一事引發了許多人對於電子郵件服務本身“價值幾何”的爭論,第一個“吃螃蟹”的新浪網也由此招來了不少非議。據了解,收費的標準從一年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目前,以新浪為代表的收費郵箱與以搜狐為代表的免費郵箱實際已經形成兩大對立陣營。收費方認為,電子郵件既然是一種服務,就應該收取一定的回報金,並且,網站為維護這種服務,已經投入了巨大資金,為網站本身發展造成了壓力。同時,收費後用戶可獲得更加超值的服務,如大容量、更穩定、反病毒等。

    實際上,當新浪網最先開始宣佈收費後,其電子郵件用戶就開始急劇流失,首都線上也遭遇了同樣的尷尬,與此同時,搜狐開始人氣大增,從別的門戶網站處吸引來了不少眼球。從一開始就習慣了享受免費電子郵件服務的網民們仍然堅信:免費電子郵件的直接回報就是點擊率的攀升,這對網站的發展至關重要,而突然“變臉”的網站無疑對網民造成了心理上的傷害,在更穩定、反病毒等承諾缺乏有力證據支撐時,收費郵件只能意味著“欺騙網民”、“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由此看來,有關資訊價值的確認以及為人們所普遍認可仍然是中國IT業發展中無法回避的問題。有關世界範圍內的網際網路發展前景,麥克爾思朋斯持非常樂觀態度,在他看來,在提高教育等領域的資訊品質、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全球經濟更加一體化方面,網際網路所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是無與倫比的。

    而深深了解中國國情的茅于軾卻對此表示了一位資深學者的憂慮。他的擔憂是不無道理的。就像一名老人看著自己初成人的兒子一般,既欣喜激動,又深切憂慮。但無論怎樣,這位與吳敬鏈一起,成為中國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呼聲最高的學者、這位一向對國計民生深切關注卻自己深居簡出、從不奢華張揚的老人都令國人肅然起敬。

    千龍新聞網 2002-05-30


我國資訊産業位居世界第三
吳基傳:我國資訊産業未來將在三個方面取得突破
吳基傳:資訊産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第一支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