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研究生收費後,三個問題待解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7 月14 日 | 文章來源:新京報

北京大學等10所高校從明年開始將試點推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一個變化是收費制度的改革。

世界各國的研究生教育都不是義務教育,中國也是如此。

在我看來,如果像有關報道所透露的那樣,國家對研究生教育的財政投入總量不會減少,那麼,這項收費制度改革的要點就不在於所謂“廢除公費”或“全面收費”,而是將同等數量的資源在研究生個體之間進行重新分配。因此,權衡這項改革成敗得失的標準,就是要看由此建立的資源再分配機制是否公平合理。要達成公平合理的分配至少會涉及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如何建立資助分配的標準?參照國外的經驗,我們既要有根據學生的學習和研究成績(bymerit)而設立的“獎學金”,也要有根據學生的經濟需求狀況(by need)而設立的“助學金”,兩者要有適當的比例。而獎學金和助學金的類別也可以多樣化,分為多種等級:從部分免除學費,全部免除學費,到外加不同金額的生活補貼。資助的時段也應該多樣化:可以分成一學期、一學年或多學年的資助。

其次,由誰來按照這個標準做出評判?國外大學的通常做法是,學校各係有一個由教授組成的“研究生工作委員會”,由這個委員會來審核和評判學生的資助申請與相關材料,做出決定。關鍵的問題在於,怎麼能保證這個委員會本身的公正性呢?國外的做法建立在確認教授的學術權威與人格誠信的基礎之上,雖然並沒有完全杜絕腐敗與不公現象,但公眾對這個“教授治理”的傳統具有長期而廣泛的信任。而中國目前的狀況具有一定的複雜性。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我們的大學教授還沒有在社會上獲得這種廣泛的信任。近年來在研究生招生面試中出現的一些激烈爭議就是例證。筆者認為,傳統是需要養育的。大學的治理最終要依賴對大多數教師的基本信任。因此,我們仍然需要一個教授委員會來做出獨立的評判,在初期以一套較為嚴格的監督機制(包括學生的申訴機制)與之配合。

最後,目前這項收費制度改革還沒有涉及到學科間的結構性再分配問題。我們都知道,在目前的就業市場上,不同的專業學科具有不同的“價格”。如果研究生教育的資源不在結構上向“市場弱勢”的專業傾斜,那麼中國的研究生教育將會出現嚴重的失衡。國外對於選修商學、律師、電腦技術等市場“熱門專業”的(本科與碩士)學生,更多地將他們看做是對自己的“人力投資”,因而國家更多地是以“學費貸款”而不是以獎學金或助學金的方式來支援他們的學業。公共教育資源更多地向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理學)與人文學科傾斜,對研究生階段的教育資助也更多地帶有學術導向的色彩,向博士階段傾斜。如果這次改革試圖在和國外的通用做法“接軌”,那麼學科之間的結構性分配問題也同樣值得我們重視。(劉擎:華東師大歷史系副教授)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