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的“進取性戰略”  
陳清泰

    在加入WTO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面前,任何盲目樂觀和消極應付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但加入WTO後政策重點應當明確無誤地轉向推進實現戰略意圖。儘管面對短期出現的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並及時採取趨利弊害的有力措施,但原則上講加入WTO後面對的許許多多問題只有在爭取實現戰略意圖過程中才能找到可持續的出路。看到入世後的短期困難而放棄戰略考慮,轉而想恢復傳統的政府干預或強化産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如果我們不能實現戰略意圖,即使“自我保護”做得再好,也只不過是保留了一個現狀,即落後的體制和結構。這絕不是我們所期望的結果。正如國務院發展中心所作的一份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我們應採取一種“進取性戰略”。相對被動的“防禦性戰略”而言,“進取性戰略”的政策目標明確指向實現戰略意圖,強調在加入WTO的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加快國內的調整和改革,創造有效率的市場環境,將中國巨大的潛在市場持續地轉化為國內需求不斷增長的優勢、勞動力等生産要素低成本的優勢、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以加工組裝為重點的製造業優勢、通過學習先進經驗而具備的“後發優勢”等轉化為現實的競爭優勢,從而在全球産業分工和重組中爭取一個有利的地位。

    

    實施“進取性戰略”,首先是各級政府要努力推進自身的改革。在體制轉軌過程中,政府始終處於特殊而關鍵的位置。它既是改革的動力,又是改革的對象。必須進一步放棄傳統的計劃思維模式,政府發揮作用的基本點要從對資源配置的直接干預轉向使市場起作用,通過市場力量提高本國資源配置效率;通過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吸引國際經濟資源。從這個意義説,中國加入WTO首先的也是最難的環節就是政府職能轉變。加入WTO意味著政府自身行為要更加符合市場機制的要求,通過引入外部規則與制度來規範和約束政府職能範圍和行為方式,將為政府改革注入動力。

    

    實施“進取性戰略”的落腳點是産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如果説加入WTO對中國産業而言是有利有弊的話,那麼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政府保護程度低、市場競爭充分和具有競爭優勢的産業將從加入WTO中受益;而那些政府保護程度高、競爭不充分或處於競爭弱勢的産業將感受到強烈衝擊。從長期來看,決定競爭優勢的關鍵還在於我們能否充分發揮出比較優勢。但是,比較優勢畢竟不等於競爭優勢。能否轉化為現實的競爭優勢,還取決於中國産業和企業在開放與競爭中改革與調整的力度。中國産業和企業為提高國際競爭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必須塑造“合格的市場主體”,即脫離了政府干預的、産權清晰的、獨立的法人實體。而市場主體的成長壯大不應該是政府選擇的産物,應該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其次,必須為所有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特別是要為民營資本提供平等的競爭平臺和市場機會,讓優勢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第三,必須加緊結構調整,讓經濟資源通過市場不斷地向具有或潛在具有競爭優勢的産業聚集。

    

    中國在一些重要領域保留了期限不等的過渡期,這也是WTO各成員通行和認可的一種作法。對於“過渡期”的理解問題,實際上是過渡期政策的指導思想問題。從根本上講,“過渡期”就是在兌現加入WTO承諾過程中加速體制轉軌和政府改革的過程;就是在減緩外部衝擊的同時,不斷加強自身競爭力的過程。中國在分享加入WTO帶來的利益的同時,必然要承擔一定的風險。而這些風險應當也只能在充分利用WTO提供的機遇過程中逐步化解。從這個意義上講,過渡期不是保護期,而是國家和産業競爭力的培育期。因此,也應當採用“進取性戰略”,打主動仗。

    

    對中國而言,今後三至五年的過渡期是至關重要的。在這段時間裏,中國政府和産業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加快政府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府在深化改革過程中,要改變行政理念和行政方式,要完善市場法規,不斷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充實基礎設施和公共産品服務,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

    

    二是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企業的重組改造,培育富有活力的競爭主體。一方面要根除那些限制生産要素存量流動與重組的制度性障礙,打破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另一方面還要為各類投資主體提供公平的市場準入機會,通過資産流動不斷優化産業結構,讓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提高自身競爭力。

    

    三是培育和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參與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産業分工與重組。政府要不斷完善投資環境以吸引更多的跨國直接投資,鼓勵企業利用經濟全球化提供的發展機遇,積極參與國際産業分工,在促進産業升級的同時,主動有選擇地接受發達國家産業轉移,努力把中國建成世界製造業基地。

    

    四是學習和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條件,提高國際化經營水準。政府要鼓勵優勢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國際市場上尋找發展空間和機遇,通過對外投資與合作,帶動相關産品出口、短缺産品進口,擴大利用國際資源的能力。

    《光明日報》 2002年4月02日


WTO框架中的中國糧食安全
樓繼偉:加入WTO後的中國財政改革與發展 
“WTO論壇”農民問題成焦點
朱鎔基:加入WTO後香港的機遇更大
沈桂芳委員:加入WTO後我國農業科技體制的改革與創新
廖澤雲委員:應對WTO新形勢 加快與國際教育的接軌與合作
馬頌德委員:應對加入WTO後的挑戰 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競爭力
石廣生:將用WTO知識教育政府有關負責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