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新京報:人才不流動就顯不出專業價值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7 月12 日 | 文章來源:新京報

作者:白爍

目前我國人才流動的狀況如何,專業價值被社會認同的程度如何,最近兩年民航飛行員的“辭職風波”就是很好的鏡子。先有西南航空公司的辭職索賠案,後又東方航空公司的辭職絕食事件,最新的是國際航空公司的辭職賠償仲裁案。(《北京青年報》7月8日)

從這些事件中我們看到,某些企業死死捆綁著職員的自由流動,無固定期限甚至長達99年的合同期限等於終身契約;企業對專業人士的看法還停留在“螺絲釘”水準,一旦有流動信號立即停飛,先把飯碗給搶過來讓你嘗點閒置於庫房的滋味;飛行員地位仍與簡單勞工如計程車司機對等,靠計件工資“小時費”來維生,專業認同和尊重從何而來?有經濟學家説,計件工資制只能適用於不動腦筋只重體力的簡單勞動上,比如擦皮鞋、包裝工等,中國隨處可見的計件工資制實際上反映了對專業人士的蔑視。

飛行員顯然是稀有專業人才,偌大的中國,飛行員不過12000人左右,民航得靠他們賺錢,公司應該視他們為寶,在待遇和保健上充分體現對專業人員的尊重。可是,我們的飛行員仍在拿計件工資,得拚上老命去掙“小時費”,難怪他們想挪窩。如果不是高額賠償拴著手腳,更多的人可能都想流動一下。

除了流動性強、民營企業勢力大、市場化程度高的行業外,一些科教文衛單位存在對專業人士不怎麼尊重的情況,分配製度方面一些不合理環節,引導人們去謀求官職而不是精研專業。最近媒體在熱烈討論如何建一流大學,我看最重要的不是生源,不是地理環境,而是看大學是否有催生和吸引一流思想家、科學家的自由環境和分配製度。可是中國的教育形狀似乎還沒超越“官本位”之俗。

刺激人們向專業看齊、把專業發展作為一生追求,除了改變觀念、改革分配製度外,還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流動制度,尤其是社會保障體系,不能因為讓人流動而把過去的勞動作廢。在歐美國家,養老金、工齡、專業經驗都是跟著個人走,不會因為流動就前功盡棄;即便得到終身工作要想離開,提前1到2個月給單位打招呼就行;對於接受過公司花錢培訓的人,在服務一定期限(5年恐怕是較長期限)後也可流動,不可能讓你“從一而終”。

流動帶出的是活力,也帶出對專業才幹的尊重。很多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是通過跳槽來更快地增加收入,不會等著年功累計來攀升,因為單靠年功累計,收入漲幅不大,人與人很平均,不能充分體現專業的價值。流動成為家常便飯後,企事業單位要留住和吸引高水準人才就得支付較高年薪,甚至高於管理人員。而幹“老本行”往往比從事管理更有安全感,因為西方企事業單位裁員時中層管理人員首當其衝。這樣,專業人士的價值得以體現。

對於飛行員辭職,民航企業索取一定的賠償不是沒有根據,不管合同多麼不合理也應執行,要不然法律就無法執行了。但是,民航企業的相關制度是不是也太苛刻了?且不説99年服務期的荒謬(如果按20歲參加工作計算,飛行員必須活到119歲才滿服務期,否則就是違法,那很多人可能在死後還在欠債),單從收回培訓工資、機長獎勵基金、住房補貼等來看,企業主也顯得不講道理。沒有飛行員,公司效益從何而來?

民航企業的做法,反映了對專業價值和專業人員的輕視。這也不單是民航系統存在的問題,整個社會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值得我們一道反思。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