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一流大學”不能讓家長“砸鍋賣鐵”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7 月9 日 | 文章來源:江南時報

連日來,內地高考“狀元”們紛紛放棄北大清華,投奔香港的大學。當這一消息經媒體披露後,輿論譁然,一向以“歷史積澱、學術氣度、人文涵養、家國情懷”而翹首中國高校排行榜的北大、清華,其形象隨之黯淡,儘管有北大學者站出來回應説:“一流大學不取決於生源。”(據7月8日《環球時報》報道)但是這一解釋難免讓人頓生掩耳盜鈴之疑。

其實,北大、清華還是很牛的,每一次關於兩校的新聞,都會引來論者無數,現在不是講究注意力經濟嗎?有關注就意味著有市場,要不每年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考生一次次“非北大清華不考”。這種心情可以理解,自古以來關於讀書的理想就一直存在爭議,崇高一點地説,“讀書為了中華之崛起”,世俗一點地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種粟”,換句話説,讀書求學是一種途徑,進可“達濟天下”,退可“獨善其身”。

但是,最近幾年的現狀告訴我們,考學苦,上學貴,就業難……這一系列現象的背後是忽視了作為“供應單位”——每一個家庭的“經濟賬”,忽視了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成本”。記得兒時,村子裏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經常説的一句話是“哪怕砸鍋賣鐵,全家人喝西北風,我們也要供你上大學。”話外之音,不言而喻,上大學,上一流的大學在時下環境中意味著徹底跳出“農門”,這雖然不是惟一途徑,但是在窮怕了的鄉親們那裏,這就是能救命的稻草。

因此,在優秀生源紛紛跨過香江的現象背後,更多的是學生和家長的理性分析和清醒選擇,很明顯,在他們眼中,求學香港就意味著與國際接軌,就意味著擇業有更多自由,就意味著競爭更為公平。試問,假如我們面臨著這樣的選擇,或者我們的孩子面臨著這樣的選擇時,我們會選擇北大清華,還是選擇香港的大學?這不是簡單的“名校崇拜”心理在作祟,而是一種基於家庭付出和個人奮鬥“效益最大化”的判斷。

不久前,我看到一則耶魯大學商學院的招生廣告,內容完全迥異於我們內地的招生簡章,其中有一些供家長和學生參考的招生參數,是“畢業就職去向”,“畢業後的中等年收入”,“畢業後主要僱主”。看到這些廣告後,再比較內地高校的招生廣告,我不知道學生們會作出什麼樣的選擇?

一流的生源,一流的大師,一流的大樓,一流的設備都是重要的,但是對於大學的培養對象——每一位正處於成長期的青年學生來説,及其背後“供應一位大學生就意味著破産”的普通家庭來講,我想,“大學的一流”應體現在畢業生身上,不能讓每一個家庭“砸鍋賣鐵”,這才是他們最關心的,也是最具有人文關懷的。只有每一個畢業生都有了幸福感,大學的價值才更得以彰顯。(雙洎河)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