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評論 ] [ 列印文章 ] [   ]
北大清華要甘當二流,才有機會成一流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7 月6 日 | 文章來源:南方報業

兩個月前,我在《南方都市報》上撰文提出“北大清華將被香港的大學掃成二流”;之後又寫了系列文章,指出北大清華在中國高等教育中的領導地位將被香港的大學所取代。六月三十日,香港的幾所大學向內地三千名學生發出了面試通知書,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媒體為之震動。內地精英考生,也顯然把香港的大學放在優先選擇的地位。與此同時,香港立法會也在討論讓香港成為區域高等教育中心的方案,明確提出香港的大學可以培養未來中國的國家領導人。香港的大學取代北大清華而成為中國高等教育領頭羊的勢頭,已經很難阻擋。

面對這樣的挑戰,像北大清華這樣的內地一流大學應該怎麼辦?我的回答是,要甘當二流,當好二流;這樣日後才有成為一流的機會。

首先,香港幾所主要大學在教育品質和學術上超過北大清華的勢頭,是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發展中形成的。香港是東亞金融中心,資訊流動自由,社會開放,財力雄厚。這些外部環境當然更有利於大學的成長。北大清華要在短期內扭轉目前的弱勢是不現實的。我們過去一直覺得北大清華代表中國高等教育的一流,只不過是因為資訊流通不暢,外面的情況知道太少太晚而已。我最近撰寫的一系列文章,實際上就是捅破了這層遮蔽大家眼睛的窗戶紙。

第二,香港是中國的領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香港又是中國最發達、最開放以及法治最健全的地區,可以培養未來的領袖。內地的精英學生涌向香港,不是內地之失,而是內地之得。所以,我們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讓人才流出去,接受更先進的訓練,並且在外面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然後回來為內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我特別需要指出,未來二十年,中國經濟要維持現有的競爭力,就必須擁有一批國際一流企業或跨國公司。它們必須步日韓企業之後塵,佔領國際市場。這些企業需要一大批懂得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法律規範、文化習俗和價值觀念的人才。而目前北大清華等內地一流學府,在這方面完全不勝任。比如我早就指出,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市場,而中國內地大學裏卻沒有像樣的美國研究。如果北大清華不能培養這樣的人才,就應該讓一部分優秀人才走出去,到包括香港的大學這樣有品質的地方接受教育。

基於這樣的原因,我們應該為香港的大學進軍內地而歡呼。這並不是中國人才的流失,而是高等教育的升級:香港在我們現有的高等教育體制之上,創造了更高一級的大學。同時,我們還必須防止北大清華等內地名校,以香港的挑戰為藉口,向國家要求追加投資,加劇中國內地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北大清華不可能通過燒錢來獲得培養上述那種全球化人才的能力,而必須要靠更健康的教育制度和理念以及更開放的大環境。以目前的情況看,這些條件都不具備。燒錢也是白燒。

那麼,北大清華應該怎麼辦呢?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擺正自己的位置,以為內地培養人才為主要使命。香港的大學今年在內地發放了三千份面試通知,過幾年可能會招三千名學生甚至更多。就算有三千名最好的學生去了香港,內地還有許多考生,許多人才。內地的教育成本,還是比香港低得多。北大清華,應該利用成本上的優勢,降低教育費用,培養更多立足服務於本地的草根型人才。

具體而言,北大清華要一反前幾年“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那種好大喜功的做派,不要花大錢去外面請一些明星教授來撐門面,更不要投入大量資源來充實博士課程;而應利用現有師資集中精力辦好本科生教育,縮小課堂規模,保證教授和學生有個人之間的交流,把資金盡可能地以獎學金的方式交給學生,解除他們在經濟上的後顧之憂。優秀學生日後可以到香港或美國讀研究生。博士也未必一定要自己培養。事實上,現在內地的博士越來越多,越培養越爛,浪費的資源越來越大,教育費用不斷上漲。長此以往,我們就會失去在教育成本上的優勢。當年張維迎鼓吹衡量大學水準要看其博士課程的水準,這不僅暴露了他對西方高等教育的無知,而且誤導了這些年內地高等教育的發展,使各大學爭相開工博士課程,博導和博士點一大堆,卻忽視了大學最基本的使命:本科教育。乃至北大一個係的名牌教授竟不認識一個本科生。

一旦北大清華放下“一流”的架子,以平常心為學生服務,而不是燒錢尋租,反而容易辦出一些特色。畢竟內地的教授們更了解內地學生。有了本科生教育的堅實基礎,日後內地經濟發展,資源充足,北大清華就會有和香港的大學分庭抗禮的機會。(薛涌 旅美學者)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路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中國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您在中國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文明辦網文明上網舉報電話:010-68993056 舉報郵箱:jubao@china.org.cn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