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易憲容:金融改革轉折與所面臨問題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6 月29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無論是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造,還是股權分置改革以及保險業的突飛猛進,都説明國內金融業改革近幾年取得了重大進展。有分析認為,正是借國內金融改革迅猛之風,國內金融領域內目前出現了諸多新跡象:比如,大幅度放開國內企業對外投資限制;瑞銀投資北京證券獲批;花旗收購廣發行一事可能在不久後成行;有保險公司入股銀行股權;官員表態稱QDII即將成行等。

這些跡象表明,國內金融業改革將面對重大的轉折。這種轉折既表現為中國金融改革對外開放的步伐會進一步加快,適當擴大境外參與者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參與,以此來活躍國內的金融市場,增強國內外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繫,改善國內金融市場的生態環境,又表現為如何讓國內大型金融機構走出去並實現國際化經營,以便更好地發揮國內重要市場參與者在聯結國內和國際金融市場方面的作用。

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説,中國的金融業正處在大變革的前夜。

其實,國內金融業改革已是必然之勢,是任何人或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一則是中國承諾金融業在年底全面開放,相信中國政府有信心也有決心兌現這一承諾;二是國內金融業所面臨的問題並非是開放度大小的問題,而是體制內積累下來的不少問題在利益上盤根錯節,不通過對外開放進行大的改革,要解決這些問題是不容易的。比如,四大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造,如果不引進外國戰略投資者,要想取得目前的成績是不可能的;三是金融全球化的今天,要求國內金融市場必須與國際金融建立更多的聯繫,中國的金融業只有在游泳中學習游泳。

別看國外的制度、市場、産品、工具等方面都在一一地被引入中國,但是這些東西能否適應中國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市場各方人士都認為A股全流通時代的來臨,意味著合理的定價機制、有效的資源配置、市場化的並購重組等一系列翻天覆地變化,而新股的發行則是股市的活水源頭,但6月19日中工國際的登場讓投資者大跌眼鏡,其炒作之瘋狂完全超出投資者的想像。

A股全流通後,國內股市的環境難道沒有從根本上改觀嗎?那麼一年來的股權分置改革其作用與影響又何在?可以説,管理層為了A股市場全流通後健康持續的發展,確實從多個方面進行市場與制度建設,如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準、清理大股東佔款問題、加快證券公司的綜合治理,化解券商風險、完善並逐步放開QFII等機構投資者等,但這些制度建設與市場環境的改變,並沒有改變國內的股市文化,也沒有真正建立起國內證券市場的基礎性制度。

也正是舊有的股市文化,使得市場中,無論是投資者還是上市公司以及仲介機構,為了個人利益或公司利益最大化(最後還是落實到個人),每一個當事人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收益,千方百計來突破現有制度規則,甚至於違法亂紀也在所不惜。試想,在這樣的股市文化下,國內股市炒作之風豈能不盛?

也就是説,儘管股權分置改革是國內證券市場的一次重大的制度變革,但這種變革的意義並沒有如以往所強調的那樣重大,國內股市更不會因為這項改革的完成而走出熊市的陰影。監管層還得在現有基礎上來進一步完善制度,改變目前的股市文化。

對於國內銀行業來説,現實的情況也不會比證券市場好多少。比如,四大國有銀行所發生的不少大案要案及違法亂紀事件,並非僅把它們看做是一個個孤立事件就能夠解釋清楚的。近日,審計署對農行2004年度資産負債損益審計發現,農行存在總額超過500億元違規資金。可以説,這一審計結果並未完全涵蓋農行存在的所有問題。其他國有銀行亦然,披露出來的問題僅是冰山一角。

國內銀行儘管看上去這幾年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其中又有多少是自身努力的結果呢?特別是四大國有銀行更是如此。巨大的銀行不良貸款,國家剝離了一次又一次,注資了一次又一次,這些可都是納稅人的錢。而且,長期的低利率政策、長期拉開的存貸款利差也使國內銀行輕易地增加利潤。國有銀行依靠國家的支援與優惠政策得到發展,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這些國有銀行一旦有所發展就只考慮如何使其利益商業化、利潤最大化,而將其國有銀行之職責拋到九霄雲外了。

比如,這幾年國內固定資産投資過熱、房價快速上漲,四大國有銀行不能不説是泡沫吹大的最大助力者。房地産市場的資金為什麼這樣容易獲得?為什麼國內任何一個居民只要購房都能夠輕易地獲得銀行貸款?為什麼國內房地産市場炒風盛烈?無不是國內銀行濫用貸款之結果。這幾年來,國內銀行一直把房地産貸款看做是優質資産,把個人住房消費貸款看做最好的信貸資産,紛紛突破監管規定,降低條件,甚至與外部勾結借用銀行金融杠桿把不少地方的房地産炒上了天。

這樣,不少地方的房價是上去了,當地銀行的信貸任務也完成了,相關信貸員的獎金也增多了,但民眾住房福利卻降低了,這些個人住房消費貸款的風險也增加了。一旦個人住房消費貸款成了不良貸款,最後買單的又是誰?除了全體納稅人還能有誰?

從表面上看,這些銀行的股份制度、董事會架構、現代銀行的風險管理運作機制與現代商業銀行相比應該是不相上下,而且有的還是上市的公眾公司,但實際上則是形似而神不似。當然,銀行工作人員的收入也要與國外商業銀行看齊了。比如,銀行的董事長應該獲得幾百萬的薪金,要採取的期權方式來激勵他們,等等。也就是説,從其商業化形式上看應有盡有,甚至與國外商業銀行相比有過而無不及,但實際上,這些國有銀行的資源哪一點不是完全由政府政策聚集之結果呢?其中的管理人員又有幾個不是從政府行政人員搖身一變成了銀行的主事者的呢?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國內銀行仍然為政府所主導,仍然以國有産權來控制,因此內部的産權結構根本就沒有現代商業銀行那樣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下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而往往是把國有産權為主導下的權力結構變成了家長式或一人式的獨斷專行的權力結構。即不少國有銀行變成了一人銀行,誰是董事長,這家銀行就是他的個人財産。無論是內部員工還是外部顧客,只有遵從這種一人權力,那麼這個人才能發展,才能獲得他所應有的利益,否則這個人或是退出這種組織或是成為該組織的邊緣人。這個人也就根本不可能從這個組織中獲得應有的利益。試想,這樣的一種銀行組織,這樣的一種銀行組織中的權力結構,要真正商業化怎麼可能?再加上層層疊加的管理鏈條,國內銀行的違法亂紀行為豈能不盛行?國內銀行組織內的權力結構不平衡、不合理早已不爭之事實。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商業銀行除了千方百計如何利用國家的資源與政策條件在規模上迅速擴張,除了考慮如何在短期內生出更多的利潤之外,真正能夠站在社會及人民利益角度上來工作已經是一種理想了。這樣的銀行組織,別看在經濟繁榮時其業績會紅紅火火,一旦出現週期性的經濟變化,所有的矛盾與問題都會暴露出來。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