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對話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5 月16 日 | 文章來源:楚天都市報

曾仕強,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台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台灣交通大學教授,人類自救協會理事長,胡雪岩教育基金會董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前任理事長。

[對話背景]

滿頭銀發,溫厚儒雅,語速舒緩,富含韻律。昨天,由武漢市偉思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主辦的,首屆華中企業經營道術高峰論壇在湖北劇院開課,上千名武漢知名企業家濟濟一堂,聽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傳“道”。年近八十,曾先生不帶講義,有如一台儲存豐厚的電腦,侃侃而談從中國人民族性和“儒”文化裏派生出的的管理之道,贏得現場企業家們陣陣熱烈的掌聲。

在全球化語境下,當管理學歐洲、學美國,就連我國所有高校的MBA課程基本上以歐美案例作為教材時,曾先生結合自己多年從政、從商經歷,比對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探討中國人的民族性與管理、人倫關係與企業倫理等,傳統語匯,煥發出新的管理學光芒。

無為而無所不為

問:著書立説做學問,您的《中國式管理》傳為商界“聖經”,好多西方大公司CEO都在學。您的演講也特別受歡迎,迄今為止您共做過多少場演講?

曾仕強(以下稱“曾”):約3000多場。

問:一場演講按1000人的保守計算,您的聽眾就有300萬人。是否了解聽眾對您的中國式管理理論體系的評價?

曾:絕大多數説,講到他們心坎上了,但也有質疑的聲音。

問:質疑您什麼?

曾:有的認為是西方管理跟中國哲學的拼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和,是包容,儘管這些觀點本身的認知有一點扭曲,但我能諒解這樣的説法。

問:當領導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管理下屬,聽您演講,得知您推崇的是老子的“無為”。不管理,不成了一盤散沙嗎?

曾:無為而無所不為。做到“不管”是當幹部的最高境界。中國人喜歡管人卻不喜歡被人管,大的管大地盤,小的管小地盤,彼此都盡力滿足“由我管”的欲求。中國人一旦覺得被管,不自由了,就要想辦法把管他的人氣死(笑)。

我早是大學正教授了,但55歲時,又赴英國萊斯特大學學習。苦讀5年後,取得了管理哲學博士學位。目的是想從西方的現代化管理來引證中國式管理的存在。

問:美國經濟的發展,使得美國管理模式得以在全球範圍內傳播;因為日本經濟崛起,日本管理模式一度盛行。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式管理時代到來了?

曾:當然。我仔細研究過中國歷史,每7個世紀便會有一次興衰,從漢朝到唐朝用了700年,由唐朝至今也正好相隔7個世紀。西方人説,21世紀是屬於中國的,21世紀的管理更是屬於中國。西方(美國為代表)雖然有發達的科學技術,但他們缺乏東方的哲學智慧。在全球化的今天,競爭的主流,靠科學技術的同時,還要依靠東方的哲學思維。

問:而我了解的情況是,我國重點大學的MBA班使用的教材,選用的都是歐美經典案例。

曾:一提全球化,就是美國化,這是錯誤的。管理是個很複雜的工程,中國與美國、日本的文化沉澱不同,所以套用人家的方法來管理中國人多半行不通。不從實際出發的話,我們的學習很可能就是“邯鄲學步”,最後自己到底該怎麼走,可能也不清楚了。

老子説,“孔德之容,惟道是從”。跟隨順從天道,是大德的表現。“大音稀聲,大象無形。”崇德與廣業並重、備物與聚人兼顧、自強與合作結合、進取與憂患平衡、創新與規範共進,方顯“無所不為”領袖魅力。

因時制宜安為上

問:一提管理,人們都説對事不對人,您卻倡導“以人為主”?

曾: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人才有事,事在人為,惟有以人為主,才有辦法把事情做好。美國式管理哲學基礎是個人主義,我要——我成,強調專業性;日本式管理則是集體主義,同生——共榮,合力追求團體的榮譽,不計較個人榮辱;而中國式管理卻是交互主義,修己——安人。安人先修己,追溯到中國傳統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為先。中國式管理最大的價值在於對人的尊重。

“安”是中國式管理的最終目的,它長久以來影響著中國人,含意甚深:有的利潤讓我們安,有的利潤讓我們不安。不安的利潤不能要,這種觀點和現在西方管理特別強調公司道德有點不謀而合。

問:但什麼事情都“因人而設”,都採取個案處理,這讓人覺得沒有原則。所謂不依規矩,不成方圓。

曾:中國人實際上有原則,只是重視因時、因人、因事而做出合理的調整,既不是一成不變地死守原則,也不是隨意亂變沒有原則。

問:有點像打太極?

曾:這個比喻對。太極是一種自然流行的狀態。大禹治水重在疏導,讓水按照自然的規律流動。

中國人做事,看起來好像不認真,實際上是用心而不緊張。用心去做就好了,那麼緊張兮兮地做什麼?未來的工作群體可能大部分都是靠頭腦中的創意與創造力完成工作。譬如你們傳媒,以及娛樂産業、軟體設計等等行業工作的人,過分緊張的“專業”並非好事。如暢銷書《魚》所推銷的,自然、放鬆和快樂可能是更有效的工作方式。

十條法則造英雄

問:您説過,“中國人不能管,只能理。”並從個人修養上擬訂了十條法則。像一表人材、二套西裝(在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三杯酒量(互動的原則,做任何事都要適可而止)、四圈麻將(現代社交活動)、五方交遊(不要固步自封,結交東南西北中各種行業的朋友)、六齣祈山(運作的技巧)、九分努力(做事的態度)、十分忍耐等都好理解,覺得“七術打馬”和“八口吹牛”讓人費解,拍馬屁和吹牛向來為國人不齒的。

曾:(笑)七術打馬,是指誠心讚美別人。術——是一種技巧,一個人要能夠常常欣賞別人的長處,讚美別人。拍馬屁的哲學,讓別人不易察覺,則可盡力去拍,人人皆看得出則不可為之(笑)。

問:那麼,“八口吹牛”怎麼解?

曾:適當地出風頭,多為自己營造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沒什麼不好。英雄不提當年勇,別老吹同樣的牛,那樣遭人貽笑。不會讚美別人的人,別人也不願意聽你吹牛。先看得起別人,然後才看得起自己,先把人做好,然後才把事情做好。

問:其實聽您的演講,覺得“道”多於“術”。相比虛玄的“道”,“術”可能更實在?

曾:上醫治未病。觀念沒改變,那是盲人摸象,無道哪有術。

強大不久等於零

問:中國人愛面子,您提倡的管理秘訣也是以情為先。這雖“説到人心坎上”了,似乎有迎合人的嫌疑?

曾:(笑)人生最重要是生活,生活最要緊的是人情,人情最需要的是合理。只要合理的人情,你不用怕嘛,如果人活到連情都沒有了那跟動物有什麼兩樣。

問:面子背後有一個利益的搏弈關係,人情再大沒有利益大?損害了您的利益,或更多人的利益,作為老總,還會“面子”為先?

曾:這是一個兩難問題,解決它不難,那就是兼顧。化紛爭、分歧為圓滿和諧。中國哲學叫中庸。許多人把中庸之道理解錯了,認為它是沒有原則的走一條中間路線,各打50大板。朱子(朱熹)説,“無一事不合理,才是中庸。”

美國式管理是“明言”,快速地做決定,以後就照決定去做。做美國人很容易,但你會發現美國人統統沒有腦筋。因為他不需要花腦筋,只要照規定做就好了。做錯了,是規定錯了,不是他錯了。中國式管理是基層明言,高階層不明言。要三思而後行。我做老總顧問幾十年了,一開會老總有提案,我都説不行,你不能提案,你一提案就勉強大家通過了,再怎麼民主都沒有用。老總只是會議的主持人,他不是裁決者,一定要搞清,要不然開會幹嗎?

問:老總不拍板,不就失去了領導權威嗎?

曾:可以決定的事情,你當然可以裁決,不能決定的事情也裁決,那不是亂來?老實講我們的幹部很聰明,他會用請示來把所有責任推給領導,要提防這一點。領導統統做決策,你的幹部統統沒有責任了。

問:現在市場競爭激烈、瞬息萬變,你必須要快速決策。如您所説,一團和氣下來,拖拖拉拉,機會可能就沒有了?

曾:恰恰相反,我覺得中國式管理是全世界效率最高的,是生生不息的。老實講做強、做大、不如做久。做強、做大,如果不能做久等於零。(記者 周潔 通訊員 徐鵬 )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