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宏觀調控是否應趨緊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4 月28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4月24日,國家發改委公佈了水泥、焦化和鐵合金三個行業的結構調整目標。同日,中國社科院在京發佈的《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06年春季報告》預測全年固定資産投資實際增長率為20%,規模將達到107880億元,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就在幾天前,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一季度各項經濟數據顯示,GDP實現了10.2%的快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27.7%,GDP增速超過此前預計,達到潛在增長區的上限。聯想到國家發改委2003年、2004年宏觀調控之時出臺的對鋼鐵、水泥、電解鋁三個行業的緊縮性政策,宏觀調控趨緊的猜測並不是捕風捉影。

宏觀調控趨緊説法有爭議

“我的態度是要進一步關注和觀察,不一定要立即採取措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張立群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從數字上看,總體上保持了一個高增長、低通脹的態勢,目前投資加快的勢頭要關注,國際收支嚴重不平衡等苗頭性的問題需要重視,但宏觀調控政策還是要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持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目前宏觀經濟形勢的格局仍然沒有改變,可以説實施宏觀緊縮的根據不存在。”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説,中國當前經濟形勢的特點是“在需求高增長的同時,供給的增長速度更高”。今後宏觀政策走勢仍會延續“雙穩健”。

王建進一步分析,一季度的經濟高增長是由投資拉動的,而投資需求主要是受到三個方面的拉動,第一是外向型的出口産業,需求旺、利潤增幅高,吸引了投資流入;二是在國內重型製造業擴張的帶動下,能源礦産類産業的價格與利潤繼續提升,也吸引了投資流入;三是由於進入了本輪投資週期中的設備安裝階段,對各類工業裝備産生了較大需求,引起工業設備生産的擴張與投資增加。可以看出,目前的投資增速提升,是市場機製作用的結果,而不是由各級政府主導的行為。

“如果在經濟運作中不存在顯著的短線領域和嚴重的通脹壓力,反而可能是由於生産過剩壓力不斷加重,使物質指數下跌。那麼實施宏觀緊縮的根據就顯得師出無名。”王建認為,今年的經濟形勢將會延續去年以來的格局,就是不斷有新的建成産能進入釋放期。投資增長率的上升,已經不可能帶來生産資料的嚴重短缺和PPI與CPI的顯著上升。

“僅僅用‘高增長、低通脹’來描述經濟運作態勢並不全面,也不能籠統地説經濟過熱。”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從數據上來看,現在我國經濟增長率和物價指標很漂亮,但目前我國經濟面臨的形勢比較複雜,一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和固定資産投資數據並不能説明問題,下一步經濟增長關鍵在於加快體制改革尤其是投資體制改革。

專家更關注數字背後隱憂

“國際收支嚴重不平衡成為宏觀調控中最突出的問題。”范劍平表示,目前我國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外需隱含著巨大的經濟波動風險。同時,鉅額貿易順差帶動外匯儲備額的超常規增長,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且易引發國際貿易摩擦。另外,國際收支嚴重不平衡會引發貨幣政策調控難度加大等一系列問題。

范劍平分析,一季度經濟保持10.2%的高增長主要是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而外匯佔款過多引起的貸款快速增長是固定投資大幅反彈的主要原因。在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慣性衝動依然強烈的情況下,産能過剩的行業明顯增多固定資産投資是當期的需求、下期的供給。這會造成未來數年産能過剩的壓力更大,引發價格下跌、利潤縮小、銀行不良貸款增多等一系列問題。目前要嚴防經濟大好形勢下大起大落的危險。張立群在接受採訪時同樣對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和投資增速過快表示了擔憂。

“擴大內需、增加消費是應付內、外需收縮的惟一途徑。”王建指出,我們不能認為一季度所出現的投資增速上升,就認為爆發生産過剩危機的危險已經過去。當投資慣性還在支援需求擴張的時候,消費率持續下降這個矛盾還不明顯,而在未來兩年中國經濟進入産能大規模釋放期的時候,這個矛盾必然會暴露出來。 (記者 孫東輝 實習生 余曉燕)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