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匯率變化風險?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4 月18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本月10日,在自動撮合交易系統上,人民幣兌美元收于8.0055,創下了人民幣兌美元的收盤新高。同樣,在詢價交易系統,人民幣的收盤價為8.0064,也創下新高。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小幅升值就一直在持續。在這種趨勢下,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應如何應對?如何在新機制中趨利避害?

金融機構和企業應對匯率變化風險的能力較弱

就在幾天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在北大強調,應關注企業對匯率彈性的適應程度。她説,目前國內企業對市場匯率變化的敏感程度“遠遠不夠”。這正是匯改前許多人擔憂的問題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本報記者表示,人民幣對美元的持續小幅升值,使我國的出口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逐漸縮小,中國企業應想辦法提高效率、增加科技含量、加快升級換代,從而增加産品的競爭力。“但很多企業還是依靠傳統的價格優勢和勞動力低成本的優勢來爭奪市場。”

“在應對匯率波動方面,大部分企業沒有準備。大部分企業應對匯率變化風險的能力比較薄弱,更不用説去運作外匯資産。”趙錫軍説。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對本報記者表示:“金融部門和實質經濟部門都在努力學習應對之道。但一方面,當事者某些相關知識還比較欠缺,如一些商業銀行的董事乃至高級管理人員缺乏對外匯風險的了解,有些銀行外匯敞口為多頭,居然誤認為人民幣升值對本行有利;另一方面我們的某些配套政策還需要跟上。”

趙錫軍認為,對匯率風險的管理,“大部分中小銀行和其他一些金融機構,還沒有很明顯的應對的做法和思路。”從外匯市場發展來看,伴隨著匯率靈活性的不斷增加,與人民幣匯率相關的交易市場在不斷發展,不斷擴大。但是,風險防範的措施和工具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新機制下如何趨利避害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還將繼續下去,我國企業和金融機構還將繼續接受考驗。在新的制度下,應當如何趨利避害?

梅新育提出,在新的匯率機制下,企業應對策略包括:提高出口産品價格,但這項策略的適用性取決於企業或行業的談判能力,而這種談判能力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企業或行業的地位、特徵和消費者特徵。這項策略適用於電子、機械、冶金等技術和資本門檻較高且規模經濟效應比較明顯的行業,不適用於規模效應不明顯且門檻較低的企業;收購境外品牌、銷售渠道和企業,利用品牌、銷售、設計等環節的利潤來補償製造環節的利潤損失;加大國際採購力度,將部分生産經營活動轉移到境外;增加更多的計價結算幣種,特別是推進人民幣計價結算;在國內外金融市場購買有關金融衍生工具,規避匯率風險;使用貿易融資。

至於金融體制,梅新育希望有關金融監管規章適度調整,以便為企業提供更好的匯率避險服務。

趙錫軍表示,從金融機構到金融市場的發展,是由國家和企業共同推進的。從國家管理的角度講,應放鬆對金融産品創新的管制,不斷開發新的市場;從金融機構的角度講,要根據自己的能力,根據客戶的要求,不斷開發新的産品,新的外匯交易工具;從企業的角度講,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外匯資源,防範好外匯風險,使正常的業務不因匯率的變化受到影響是需要注意的事情。

漸進調整,走向完全市場化

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近10個月後,人民幣還是面臨著升值的壓力。那麼接下來,我們應如何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呢?

“漸近調整,進兩步退一步。”梅新育如此回答關於中國政府如何應對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問題。

“我們的匯率制度正朝著資本開放、資本自由流動的方向推進。以我國現有的情況,做不到一步到位。”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鋼明説。

“可以預期的是,將來人民幣匯率肯定會走向自由化,匯率形成機制要完全市場化,人民幣將來要走向完全的可兌換,但這需要一個過程的。什麼時候推出什麼政策,要考慮到時機是否恰當,要考慮到我們的宏觀經濟、金融體制改革、企業、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機構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另外,來自國際方面的壓力,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趙錫軍説。“此外,我們一定要注意政策的執行過程中,存在哪些風險,或者出現了哪些苗頭,要隨時注意調整。推出新政策一定要採取慎重的態度和做法,穩紮穩打。”

以雙向提幅增頻的浮動匯率政策促進利率市場化

自去年人民幣升值後,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國際爭論一直喋喋不休。目前,人民幣面臨著新的升值壓力。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王健認為,持續快速升值對中國經濟的消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為此,應以雙向提幅增頻的浮動匯率政策促進利率市場化,緩解國際壓力。

王健認為,自人民幣實行浮動匯率以來,沒有充分體現浮動匯率有升有降的特徵,可以被稱為近似聯繫匯率制度,或稱為緩慢爬升的匯率制度。而這種近似聯繫匯率制度,強化了企業對匯率的敏感度,弱化了企業對利率的敏感度,延緩了利率市場化進程。近似聯繫匯率制度與國際收支雙順差結合,也增強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王健指出,根據中國企業對利率和匯率的敏感度不同的特徵,實行雙向提幅增頻的浮動匯率政策,既能夠促進人民幣利率市場化,又是以市場機制決定匯率,還不授人以口實、緩解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雙向提幅增頻的浮動匯率政策是指,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要提高,匯率變化的頻率要增加,實行雙向浮動,即人民幣既能升又能降。

王健認為,雙向提幅增頻的匯率政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促進利率市場化:第一,浮動匯率提幅增頻,政府保持外匯的易變性,實行雙向浮動,企業對匯率和利率的敏感度提高,有利於利率市場化。

第二,雙向提幅增頻的浮動匯率,要求金融機構創新業務,進而增加了宏觀調控的工具、拓寬了企業投資渠道,提高了金融機構和企業對利率的敏感性。

第三,實行雙向提幅增頻的浮動匯率,有利於直接融資企業優化資産結構,提升盈利能力。

第四,雙向提幅增頻的浮動匯率,增強了企業國際競爭意識,增加企業對利率的敏感性。

第五,浮動匯率制度促進資本市場發展。人民幣匯率浮動,企業順應匯率制度的變化,需要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匯率風險、化匯率風險為企業的利潤,從而增加了對金融衍生産品的需求。企業對金融衍生産品需求的增加,必然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 (記者 孫汝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