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改革提升商業銀行整體競爭實力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16 日 |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從整體上看,2004年至2005年,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使得中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水準有了質的提高,主要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準達到或超過了8%的監管要求,工行、建行、交行達到了10%的穩健水準,但距國際活躍銀行12%的資本充足率還有很大的差距。

■近些年,中國政府曾對國有銀行系統採取了三次重要的措施,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國有銀行的資産品質,解決了國有銀行的歷史包袱和沉重負擔,但國有銀行的抗風險能力還有賴於其自身經營機制的轉變和公司治理的提升。從股份制銀行看,交行、招行、民生、興業、浦發一直保持著較低的不良率水準(低於3%)。

■過高的貸款集中度是銀行資産安全的巨大隱憂。整體上,全國性銀行對監管部門制定的兩個指標都執行得較好。四大行中,農行十大客戶比例超標,這主要源於農行尚未進行股改,資本金嚴重匱乏。股份制銀行中光大、廣發、深發展超標。

■在呆壞賬大量剝離,財務費用大幅下降後,中行、建行2005年度盈利大幅增長,2005年度預期資産利潤率分別高達1.56%和1.39%。股份制銀行中,招行的盈利水準相對突出,預期資産利潤率高達0.96%,另外民生、中信、興業、浦發較高,接近0.8%。

資本狀況

按照銀監會的規定,2006年底之前,所有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低於8%,核心資本充足率要達到4%。在此情勢下,資本金約束將成為各家股份制銀行進一步實現規模擴張的瓶頸,並將直接影響銀行的市場競爭和盈利能力。

從整體上看,2004年~2005年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使得中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水準有了質的提高,主要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準達到或超過了8%的監管要求,工行、建行、交行達到了10%的穩健水準,但距國際活躍銀行12%的資本充足率還有很大的差距。據中誠信估計,2003年初,中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水準能夠達到全球標準的銀行資産佔全部銀行資産的比例只有0.56%,但是到2004年底,資本充足率達標銀行的資産佔比達到了47%以上。我們估計,在2005年以後的一段時期內,隨著交行、建行、中行、工行IPO相繼上市,農行、廣發行及城商行的改革和財務重組取得進展,整體銀行經營業績的提升,這一比例還會有顯著的提升。

但我們注意到,資本嚴重不足仍然是中國銀行業的突出問題,按照2004年銀監會頒布的新的資本監管口徑計算,從資本中剔除專項準備、其他準備及當年利潤等傳統項目,並且對尚未提足的貸款損失準備也從資本中扣減,同時不考慮國內外風險資産發生變動的情況,要使整體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最低要求,中國銀行業的資本缺口依然很大。因此,要達到監管部門要求的銀行資本充足率水準,還需要通過各種途徑補充資本金缺口。

就股份制銀行而言,缺少政府政策的支援以及資本補充渠道相對有限,如果資本約束與業務發展不能有機結合,將面臨愈來愈大的資本瓶頸。8%的監管標準的硬約束,逼迫著股份制銀行在2005年開始進行力度較大的業務轉型。從資本充足率情況看,較早進行戰略轉型的招行已凸現優勢。儘管其規模擴張仍相對較快,但資本充足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水準。交行在2005年完成IPO在中國香港上市後,資本充足率高達11.52%,國際融資市場的便利,為交行今後數年業務高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中信銀行于2005年年底獲得集團注資,資本充足率上升至8.18%,達到了監管標準。由於中信集團強大的談判能力為銀行未來上市、資本金補充提供了強大支撐,我們對中信未來數年業務發展持樂觀態度。

浦發、民生、興業、華夏都是績效不錯的銀行,浦發在2006年有A股增發計劃;民生計劃發行46億元混合債並可能赴中國香港上市,尋求補充資本金的長效機制;華夏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稍高,2006年還有發行次級債的空間。此外,一旦德意志銀行參股完成後還能獲得資本金支援;作為非上市銀行的興業銀行,資本壓力顯然要大得多,目前可用的資本金補充渠道基本都已用足。在未來數年中,銀行之間的競爭將愈發激烈,擴張資産規模,盡可能地擴大市場份額,仍然還會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目標。因此,儘快在境內外上市,建立起可持續的資本金補充渠道,是一個相當迫切的任務。

在三家資本未達標的股份制銀行中,光大的前景較為明朗,清産核資完成後,2006年若能順利完成匯金注資和引入外資銀行,各項指標會有質的改觀;廣發行重組究竟花落誰家,究竟算中資行還是外資行,目前還是未定之數;比較起來,我們對於深發展的情況要多擔憂一些,2004年新橋入主深發展後,歷時近兩年的整合,依然沒能為深發展找到成功的資本金補充的解決方案。

資産品質

近些年,中國政府曾對國有銀行系統採取了三次重要的措施,以降低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産比率和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1998年,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向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注資2700億元充實資本金。1999年,四大資産管理公司成立並接受了工、農、中、建四大行剝離的1.4萬億元不良資産。四大行以這些不良資産換取了資産管理公司的債權,此舉提高了國有銀行的資産品質,但沒有提高其資産的流動性。2004年和2005年政府先後又對中行、建行和工行採取了第二次財務措施,從中國外匯儲備中先後拿出600億美元注入三家銀行,總共剝離7300多億元可疑類貸款和核銷4500億元損失類貸款。上述政府對國有銀行的救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國有銀行的資産品質,解決了國有銀行的歷史包袱和沉重負擔,但國有銀行的抗風險能力還有賴於其自身經營機制的轉變和公司治理的提升。

從股份制銀行情況看,交行、招行、民生、興業、浦發一直保持著較低的不良率水準(低於3%),其中浦發行針對上海房地産市場的變化,開始調整信貸結構,不良率較2004年有較為明顯的下降;中信2005年不良資産處置力度很大,不良率由2004年的8%大幅下降至2005年年末的3.87%;廣發和光大的不良資産的歷史問題處理,有待2006年重組工作的進展;深發展的不良貸款問題還沒有獲得質的進展,一些歷史遺留問題目前仍陷入僵局。

準備金覆蓋率反映了銀行對抗壞賬風險的能力。由於準備金計提直接影響著經營利潤,不同銀行由於所面臨的情況不同,目前在準備金計提上採用的標準不盡相同。從公佈準備金計提標準的銀行來看,浦發銀行和招商銀行的準備金計提標準要略高於監管要求,反映了較強的風險防範意識,其他幾家銀行則都與監管標准保持一致。

從整體上看,股改相對靠後的工行顯然對不良資産處置得更為徹底,撥備覆蓋率達到100%,為未來數年的業績穩步提升減輕了壓力,創造了條件。而股改相對靠前的建行和中行未來幾年撥備補充的壓力要大許多。從這個角度分析,我們對工行今後幾年發展持樂觀態度。股份制銀行中,招行、浦發、民生一直保持撥備覆蓋在100%以上,是未來業績平穩增長的重要保障。興業2005年撥備計提上升很快,年末達到了120%。而其他銀行撥備的壓力顯然很大。

一般來説,過高的貸款集中度是銀行資産安全的巨大隱憂。為此,監管部門制定了兩個指標,最大的單一客戶貸款額不能超過銀行凈資産的10%,前十大客戶貸款總額不得超過凈資産的50%。整體上,全國性銀行都執行得較好,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農行十大客戶比例超標,這主要源於農行尚未進行股改,資本金嚴重匱乏。股份制銀行中光大、廣發、深發展超標,與這些銀行不良資産居高不下相對應。此外,興業行十大客戶比例略高於監管標準。

從貸款的行業投向結構上看,各大銀行表現出較明顯的順週期特徵。近年來,房地産、製造業、通訊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增長較快,對資金的需求相對旺盛,各大銀行的貸款也大都集中在了這些行業上。但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建行的貸款行業結構相對合理;股份制銀行中,招行的貸款行業結構最佳,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即貸款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受宏觀景氣度影響較大的製造業貸款在16%左右,僅相當於其他銀行的一半;而較低風險的交通、能源、通信行業貸款佔較大;招行在近年來增長過快的房地産建築業上的信貸配置相對謹慎,僅為7.3%,較好地控制了潛在風險。此外,目前違約率相對較低的零售貸款,各大銀行近幾年發展較快。但根據國際經驗,個人房貸風險暴露期通常為3年到5年。我國個人住房信貸業務是最近4年才開始發展起來的,這就是説,我國銀行業已開始進入房貸風險初步顯現時期。這兩個因素迭加在一起,住房按揭不良貸款的增加,在今後幾年很可能會集中爆發。

盈利能力

從足額計提撥備後的資産利潤率分析,隨著呆壞賬大量剝離,財務費用大幅下降後,中行、建行盈利2005年度大幅增長,2005年度預期資産利潤率分別高達1.56%和1.39%。股份制銀行中,招行的盈利水準相對突出,預期資産利潤率高達0.96%,另外民生、中信、興業、浦發較高,接近0.8%,而光大、廣發、深發展因受大量不良資産拖累,嚴重影響了其盈利指標。

費用控制是影響銀行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從資産費用率分析,各家銀行差異不大,四大行中,農行營運費用較高,管理績效較差;股份制銀行中,深發展問題較重,興業費用控制能力相對較強。

中國的金融體制是一種過度依賴銀行間接融資的體制,銀行貸款在社會全部融資中的比重在80%以上。這種金融體制和融資格局在可以預見的時期內難以有大的轉變,這也造成了中國銀行業主要盈利來自於貸款利差收入。據中誠信統計,中國銀行業的非利息收入僅佔其收入總額的19%左右,而國外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比例達到35%以上。在中國銀行業現有的資産結構中,信貸資産一般佔85%左右,利差收入在總收入結構中佔90%以上。

在這种經營發展模式下,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和利潤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信貸資産規模的擴張,而商業銀行資産規模的擴張通常要受到資本充足率、流動性和股東投資回報期望等因素的約束。從長期看,依靠現有的經營結構來推動商業銀行的發展是難以持續的,實施結構調整是商業銀行適應現代商業銀行發展的趨勢,也是實現發展戰略轉型、提升風險管理能力的必然選擇。

從收入結構上分析,由於各家銀行年報中披露的中間業務統計口徑不一,缺乏比較基準。故此,我們統一選取中間業務的主要項目-凈手續費和佣金收入,採用它在凈營業收入中的佔比作為衡量指標。

可以看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凈手續費收入佔比普遍要高於股份制銀行,主要是四大行網點龐大,集中了大量的代理業務。但這些業務基本屬於較低層次的中間業務。

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交行、招行、光大和廣發的凈手續費收入佔比在5%以上,要顯著高於其他銀行,其中招行2005年中間業務收入大幅增長,至9月底,凈手續費收入佔比已超過7%。仔細分析,招行的中間業務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一家網點有限的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主要來自銀行卡、網上銀行、理財等高端業務的快速增長。

資産流動性

2000年以來,中國銀行業流動性過剩問題日益凸現。因此,從指標上看,各家銀行基本上都能滿足監管要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農行流動性相對吃緊,流動性比率26.32%,剛剛超出監管指標25%的要求。各股份制銀行流動性差異不大。

相比較而言,四大行流動性過剩問題嚴重,存貸比顯著低於股份制銀行,工行存貸比甚至低於50%。此外,各商業銀行期限錯配情況(短期資金長期使用)相當嚴重,四大行中農行、中行的中長期貸款比例大幅超過監管指標。股份制銀行中,光大、深發展、浦發、招行相對嚴重,華夏和興業期限匹配控制較好。這主要與這兩家銀行的存款結構相關聯。在各家銀行中,興業銀行來自企業、機構客戶的定期存款佔存款總額的37.75%,在各家銀行中最高,而這部分存款,絕大部分應該是來自同業的協議存款。從2004年數據看,興業銀行的保險公司協議存款為397.84億元,市場佔比達到了8.01%(2004年底全國保險公司協議存款總額為4968.78億元)。遠遠高於興業銀行其他業務的市場佔比。

應重點關注銀行的利率風險

商業銀行是經營風險的特殊金融企業,隨著目前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商業銀行關注的重點將逐步由信用風險轉向利率風險,利率風險管理已成為國內商業銀行日益關注的重點。我們認為,風險管理能力及風險定價能力是衡量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水準的一項重要指標。目前,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將為有效的市場利率體系的形成提供良好市場基礎,並在客觀上為商業銀行風險定價能力的提升創造有利的市場條件。因此,今後商業銀行不會過度收縮債券投資的比重,但卻會加大對債券投資的風險管理力度。由於目前商業銀行持有債券資産規模較大,債券持倉期限結構不合理,加之中國市場利率衍生品缺失,一旦由於債券市場出現劇烈波動,所持有的債券很可能出現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如果到時商業銀行被迫賣出債券則會給銀行造成相當巨大的損失。因此,債券投資的變動情況及債券投資的風險管理水準將是今後評價銀行風險的一項重要指標。

2000年以來,中國銀行業流動性過剩的危機日益凸現,據央行統計,2005年底存貸差達到創紀錄的近9.2萬億元,達到2000年的3.7倍。隨著商業銀行"存差"不斷擴大,特別是去年3月超額準備金利率下調後,商業銀行大量的流動性涌向債市,造成債券市場需求增加,債券價格走高,使債券收益率的持續降低。

在市場利率長期走低、中長期債券收益率下降幅度較大的情況下,長期債券收益率與貨幣市場利率之間的利差總體呈現逐漸縮小的趨勢。以上皆表明銀行的利率風險陡然增大。

商業銀行在前些年低利率時期購買了大量長期固息債券。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債券資産在總資産中佔比均在20%以上,其中絕大部分為長期債券。據統計,四大行目前債券持倉近4萬億元,其中中長期固息債券約佔3.2萬億元左右。簡單假定四大行所持有的中長期固息券平均期限為10年,久期為7年,如果央行升息25bp,其所持債券理論上會下跌1.5%,此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將大約損失480億元之巨。隨著近兩年利率的提高,商業銀行處於持有債券機會成本很高,而低價拋售債券則遭受損失的兩難境地。雖然帶有做空性質的開放式回購已經推出,但商業銀行把握這些避險工具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根據《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第五十條規定"市價持續兩年低於賬面價值"要對長期投資計提減值準備,如果按照規定計提長期投資減值準備的話,將會對銀行利潤産生重大影響。

從股份制銀行的債券投資情況來看,根據2004年年報披露,交行、中信、光大、招行、民生債券投資配置比例較高,多在18%以上,其中民生行2004年底長期債券持倉資産佔比超過14%。中信、浦發、興業多持有短期債,中長期債持倉較輕。從2005年前三個季度各家銀行債券投資操作來看,民生表現出較強的風險意識,一直在減倉中長期債券,至2005年9月底,中長期債券持倉資産佔比下降了2個多百分點。招行2005年中長期債券投資增長較快,下半年還有增倉行為,雖然2006年加息預期較小,但今後加息因素依然存在,加之債券收益率走勢使中長期債券風險加大,其債券投資變動及其風險值得關注。 (《2005-2006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 全國性銀行篇 《銀行家》研究中心《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課題組組長 王松奇 副組長 歐明剛 劉煜輝)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