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李揚:全球經濟失衡下中國發展新戰略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2 月31 日 |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當前,全球經濟失衡狀況嚴重,而且是長期趨勢。這使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面對這種新情況我們應有什麼樣的發展思路?就此問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向本報記者詳細談了他的看法。

一、 全球經濟失衡下世界經濟格局

今年10月份,20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概念,就是全球經濟失衡的問題。不斷擴大的全球失衡的風險正在蔓延,這將加劇不穩定性並進一步惡化全球經濟的脆弱性。李揚説,當前經濟失衡的主要表現是美國經常帳戶赤字龐大,債務增長迅速,而日本、中國和亞洲其他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對美國持有大量的貿易盈餘。失衡只是表現,本質是世界各國儲蓄與投資的不平衡。因此,表現在貿易項目上的失衡,事實上反映了全球經濟,特別是全球各國經濟的失衡,尤其是儲蓄和投資的失衡,這種情況是令人擔憂的。

李揚説,從上個世紀末開始,發達國家投資大於儲蓄,這不主要是因為它的投資大,而是儲蓄下降了。投資大於儲蓄,國內的儲蓄不足以平衡國內的經濟,所以,經常帳目上出現了越來越大的逆差。而另一面則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石油國投資不足,儲蓄大於投資,順差不斷擴大。

1998年之後,工業化國家儲蓄缺口越來越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石油輸出國的儲蓄不斷增長。許多研究者説,目前是中國、東亞在補貼整個世界,是窮國在補貼富國。

由於大量的逆差,富國有大量的資本流出,流到發展中國家,而發展中國家拿到這些資金回過頭來必須投入于美元定值資産,官方機構持有的長期證券不只是美國的國債,還有作為外匯儲備的股票,美國的機構債券,公司債和其他的市場債,所以,我們的外匯儲備結構有非常大的變化。1984年到2004年的20年間,積累了十倍的鉅額規模。一邊是美國的逆差積累,債務積累,一邊是新興市場國家(主要是東亞,特別是中國)債權的積累。

李揚認為,經濟失衡狀況引起了一系列問題。

第一, 貿易不平衡,引起了一系列的貿易摩擦。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界是最繁忙的一年,貿易摩擦不斷。

第二, 全世界儲蓄對比關係的不同,分成兩組,一組是儲蓄大於投資,亞洲尤其是中國等國家,長期處於低利率的狀態。另外一組以美國為首,投資大於儲蓄,國內資金不足以支援國內的增長,於是大量地借錢,那裏的利率不斷地上升。有人説美國進入加息週期,中國是否也該動了?由於經濟的基本面不同,我們不能和美國一樣,甚至利率的走勢相反,美國加息,中國可能就要減息,基於不同的基本面,利率的政策是有差別的。

第三, 資本活動。有貿易不平衡的關係,有利差的影響。目前美國聯邦銀行的拆借利率是4%,很快回上升到 4.75%,而人民幣的銀行間拆借利率是1.1%,這麼大的逆差必然回引起資本從利率低向利率高的國家流動。

第四, 匯率的爭執。資本要大規模的流動,流動過程中除了利息之外,還要考慮匯率的變化。因此,關於匯率的爭執,2005年是前所未有的激烈。中國已經多次被世界聚焦,主要的問題是中國的匯率。

第五, 一方的債權和一方的債務的不平衡的積累。這樣的狀況長期持續下去將對我國不利。人民幣升值,持有的美元就貶值了。今年匯率發生變化,中國所有的銀行持有的外幣資産都因此有一部分的損失。所以,這看起來是一個貿易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全球經濟的問題,它涉及到利率、資本流動、匯率制度,最深刻的涉及到貨幣制度,國際貨幣體系需要動大手術,否則的話,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將處在不利的地位。中國從簽署加入WTO的協議開始,就被全球經濟體系給壓上了進行調整的負擔。中國的資産和美國相比根本不是一個量級,但是被賦于同等的負擔,這樣的狀況對我們是非常嚴峻的。

二、 中國經濟在失衡中面臨的挑戰

李揚説,既然全球失衡,中國一定也失衡。中國失衡首先的問題,就是投資高增長。我們前面説過中國處在儲蓄大於投資的狀況,儲蓄大於投資,我們現在的投資率高還是不高?不能只看投資,首先要看有沒有足夠的儲蓄支援這麼高的投資。

第二,這麼高的投資率,這麼高的儲蓄率,會發生什麼情況。中國的儲蓄率高於投資已非一日。上個世紀末期,從1993年開始,中國無一例外地儲蓄大於投資,那時候中國已經是資本過剩國,從國際交往來看,中國是資本輸出國。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到1993年迎來了投資的高增長。

那麼中國的高儲蓄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人民銀行每年做兩次調查,結果顯示,利率都不是第一因素,而是其他的東西。無論是就業還是養老、教育、醫療等等,所有的問題都和人口有關。從人口的角度來講,中國人口的勞動力比率現在最高,每一個勞動者都是儲蓄者,因此,目前中國的高儲蓄是理所當然的。同時,人口專家預言,中國的高儲蓄還有十年,十年後中國的儲蓄率將變低,老年人口開始上升。中國現在是老齡化社會初期,到那時候是中度老齡化社會。所以,高儲蓄是一個金融因素之外的因素。這種狀況下,國內投資不能滿足吸收儲蓄,就只能靠出口來彌補這個缺口,用大量的順差補貼美國的經濟。由於大量的順差帶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也就是貨幣的增加,造成通脹的危險增加,估計今年差不多有2000個億的量。

李揚説,中國經濟失衡的狀況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將有五個方面的挑戰:

第一, 物價。在這樣的情況下,儲蓄長期大於投資,通貨膨脹不可能成為中國的主要危險。相反的是通貨緊縮,或者是物價上升趨緩。

第二, 由於儲蓄長期大於投資,我們必須長期擁有一個順差。儘管我們説我們追求貨幣收支平衡,不追求貿易順差,甚至不希望有貿易順差,但是,儲蓄大於投資的狀況使得順差還會持續,順差持續就會有摩擦。

第三, 對金融的影響。一個是流動性非常充足,資金比較多。在資金比較多的背景下利率處於比較低的狀態。這兩種狀態合在一起形成對貨幣政策的挑戰,我們陷入了流通陷阱,或者説已經逼近了流通陷阱,這意味著我們貨幣政策施展的餘地縮小,不是那麼有效率。在銀行帳上存貸比不斷的下降,存款多,貸款少,儲蓄大於投資在銀行帳戶上的表現是貨幣結構,就是M1、M2比率在下降,表明經濟有向下走的壓力。

第四, 人民幣匯率面臨持續的升值壓力。匯率改革以後,一直到上個月底,人民幣對美元是升值,對歐元是升值,對日元是升值,對港幣是持平。從人民幣對四種可交換貨幣的匯率變化,可以看到升值壓力仍然存在。我們用居民持有的外幣存款的變化間接反映升值的壓力,中國居民手中有大量的外匯存款,他們可以不通過國際收支表增加減少外匯儲備,居民的外幣資産增加,這筆交易沒有經過國際收支表,在國際收支表上不表現。升值壓力不僅在國內依然存在,在國際也存在。

第五, 宏觀經濟運作的平衡問題。這次經濟工作會再一次明確提出信貸消費。但是,我們同時應當冷靜地指出消費相對冷淡,短時間提不上去。近年來我們國家採取一系列措施刺激消費,金融部門最明顯,過去是以支援生産為基礎,現在支援消費是很重要的業務。過去以公司業務為主,現在是以零售為基礎,但是仍然沒有很大的提高,消費佔GDP的比重仍然在下降。現在隨著建設新農村,人民把希望寄託于農民,農民的需要很大,但是可支付能力有限,使他的需求很小,農民的收入不增加,就不可能有經濟意義的消費者增加,這個問題還是很嚴峻的。

三、 解決新問題必須要有新戰略

與一些學者的觀點有所不同,李揚認為,既然消費增長的潛力不是很大,那麼,穩定投資很可能還是我們在一段時間裏要做的事情。他説,現在的矛盾是,投資領域中産能過剩的問題已經很突出。經濟工作會議結束的第二天,溫總理主持的中央會議提出了産能措施的調整,國家發改委也提出了八項措施,可以看出,在投資領域我們還要應對一系列的挑戰。

第一, 應當重新審視無條件的出口戰略。到現在為止,出口一直得到重視,出口退稅、出口補貼,這種戰略應該改變了,其實現在已經在改變。

第二, 在國內資金過剩的情況下無條件的、優惠的引進外資的戰略應當改變。現在我們也正在改變。

第三, 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保持一定水準的投資仍然是我們必須認真考慮的政策重點。但是,這裡面有幾點要注意,一個是不能造成産能過剩,像前幾年那樣。於是,投資就需要戰略性的轉移重點,不要像上一輪的積極財政,一説投資就是煤礦、高速路等等馬上掙錢的項目,今後應該是社會基礎設施,既增加當期的投資,又不造成産能過剩。二是與城市化相關的投資,城市化過程中有很多投資既可以不增加産能,又可以增加投資。

第四, 應當高度關注並且解決好房地産問題。房地産是投資,也是消費,是國民經濟的綜合産業。如果對房地産業給予過多的打壓,對中國未來的經濟不利。

最後,要加快改革。李揚説,明年的貨幣財政政策可能比較平穩,不會有特別強的指向性的變化。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宏觀環境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也要加快改革,主要是制度環境的變化,利率、匯率、債權市場、金融穩定、信用體系建設等等,應當成為改革的重點。 (記者 徐培英)

相 關 新 聞
· 李揚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