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城市社區建設  
趙春榮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社區建設問題已經成為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關注的重要理論和實踐課題,急待我們認真研究和解決。

    首先,要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城市化進程中的社區建設,大力培育社區意識。城市社區是由聚居在一定地域範圍內的城市居民所組成的社會共同體,是城市化的必然結果和重要內容,是現代城市的細胞和基礎。城市社區的發育程度,直接制約著整個城市化的進程和現代化城市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因此,加強社區建設,全面提升社區管理水準,是加快城市現代化發展,整合城市社會、促進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而大力培育和強化城市社區意識,增強城市社區居民的凝聚力、認同感和歸屬感,是城市社區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和前提條件,也是城市社區建設的長期任務。為此,大力培育和倡導社區意識和社區參與意識應成為當前社區工作的一個重點。首先是城市各級政府和廣大市民都要深刻認識社區建設的戰略意義,從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視;其次是城市政府要加強對社區建設的輿論宣傳和理論研究,向廣大市民和社區居民宣傳現代社區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的良好氛圍;再次是城市社區組織要按照“建立相互關懷和負責任的社區”的目標,真心實意地為社區居民多辦事、辦實事、辦好事,為社區居民服好務,從而培養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社區建設要牢牢抓住社區黨建這個“龍頭”。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促使城市管理體制發生深刻的變化。在全國許多城市,基本形成了“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的城市管理新體制,街道、居委會被賦予了更多的管理許可權和職責,當然也就義不容辭地承擔了城市社區建設的重任。但是,城市化對社區建設的要求是全面而具體的,遠非傳統意義上的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所能勝任。因此,進一步改革我國城市基層政權的架構,賦予街道黨委、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更大的權力和職責,使其真正承擔起城市社區建設的重任,則是勢所必然。在這種情況下,街道黨工委、居委會黨支部、社區委員會等應運而生。那麼,如何從我國城市基層政權建設的實際出發來推進城市化進程中的社區建設呢?關鍵是要抓好社區黨建這個“龍頭”,做到在社區建設中始終堅持和發揮黨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核心作用。具體地説,就是要根據新的形勢,確立社區黨建的新思路。其關鍵即在於通過二三年的時間逐漸探索社區黨建工作的組織體系、領導職能、運作方式、工作載體、資源配置等,構建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居民區黨支部為基礎、各類基層黨組織的聯動為網路,社區內的黨員為主體,各種社會團體和居民群眾共同參與大黨建、大聯合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

    再次,要重點抓好社區服務這項中心工作。如果説社區黨建是抓住了社區建設的龍頭,那麼,社區服務則是社區建設的核心內容和中心工作。社區建設的關鍵是挖掘、動員和整合社區資源,調動全體社區成員參與的積極性,培育和強調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而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形成和強化,則主要是靠社區服務來維繫的,離開了“服務”二字,社區建設就是一句空話;離開了“服務”二字,社區黨建就無法開展。在當前,第一,要建立完善的社區服務網路,從目前的情況看,主要是要建立一批現代化的社區服務中心、社區醫療保健服務部、社區法律服務部、社區婚育服務中心和社區老人活動中心,並成立社區義工服務與發展中心,以滿足社區不同層次居民的需要,開展一系列的便民服務。第二,要加大服務力度,提高服務品質,豐富服務內容。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是社區建設的中心任務,也是社區服務的根本要求。要在開展傳統服務項目的基礎上,通過開發社區服務網路平臺和辦公自動化網路,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向居民介紹社區建設工作情況和社區服務項目,接受居民對社區服務的網上申請,開設網上遠端教育、網上文化交流和文娛活動,提供網上購物、通訊、網上電子圖書館等服務,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區服務的配套措施和配套機制。第三,提供社區精神文化服務,提升社區服務層次。每個社區都擁有一定的教育資源、文化資源和歷史資源,要通過對這些資源進行充分、有效的整合,發揮它們的“合力”作用,如成立社區學校,社區教育培育中心、社區文藝隊等,力求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滿足社區居民更高層次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文化藝術等方面開展對黨員幹部和居民群眾的宣傳、培訓、教育,不斷提高居民的整體素質和社區的文明程度。

    

     《光明日報》2002年2月12日


紐約華人社區春節遊行拒絕“法輪功”分子參加
雲南重視“無毒社區”建設 五縣被授“無毒縣”稱號
國務院僑辦與浙江省僑辦在寧波調研社區僑務工作
北京社區“一區一警”
上海誕生首家社區銀行
董建華看望社區服務機構的老人及居民
喜見法國里昂華人社區之變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