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盧中原:以科學的宏觀調控促進科學發展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2 月21 日 |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主要觀點

●我國經濟波動幅度逐步減小,但保持經濟穩定性的任務卻趨於複雜,通縮和通脹交替出現的可能性在增加。宏觀調控必須準備應對這兩個方面的挑戰,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是實現年度經濟運作的總量平衡,當前的關鍵是繼續努力擴大內需。同時,需要把總量調節政策和結構引導政策有機結合起來,鼓勵自主創新、節能降耗、減少排污,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最近兩年多的成功實踐證明,宏觀調控應自覺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以經濟杠桿和法律手段為主要的、常態性的調節手段。應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強財稅、金融和發展規劃的配合,形成協調一致的經濟調節機制。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過程,實際上是認識和把握經濟發展規律的過程,是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也是加深理解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明確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明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總結經驗,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提高其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不僅是保持年度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條件,而且對於促進長期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時機和力度

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週期性的經濟波動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客觀現象,經濟增長表現為“上升─平穩─回落─低谷─回升”的波浪式前進。經濟波動的成因,主要取決於市場供求變化、微觀主體預期變化和生産投資行為調整、技術進步、産業結構升級以及體制變革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其中,市場供求變化和微觀主體行為調整屬於比較快的變數,通常會形成較短的經濟波動週期;而體制變革、技術進步和産業結構升級等屬於比較慢的變數,引起的經濟波動週期較長。需要注意的是,當這些快變數和慢變數集中出現且變動方向一致的時候,就可能引起經濟運作發生較大起伏。問題的複雜性還在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不當干預導致的盲目擴張和速度攀比往往會加劇經濟波動的幅度。此外,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會影響經濟運作,如國內外突發事件的衝擊、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等。隨著我國開放型經濟不斷發展,世界經濟的週期性波動也會對我國經濟運作的穩定性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防範和控制反覆出現的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9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經濟波動的幅度逐步減小,但保持經濟穩定性的任務卻趨於複雜。一個重大變化或深刻背景是,我國市場供求的總格局已由商品普遍短缺轉為相對過剩,特別是工業領域的産能相對過剩已持續10多年。1998年─2002年的通貨緊縮趨勢提醒我們,在今後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通縮和通脹交替出現的可能性在增加,宏觀調控必須準備應對這兩個方面的挑戰。2002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上升期,同時出現了部分地區和行業的投資增長過猛。今年以來,前期投資過猛導致的原材料行業産能過剩問題開始凸顯,而這又是在工業産能普遍相對過剩的背景下出現的,因此有可能引起工業增長減速,進而需要注意經濟運作滑入通貨緊縮的可能性。

到今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將連續3年高於9%,進入上升期的穩定增長平臺。當前經濟運作呈現高位趨穩、穩中趨降的態勢。一方面,一些擴張性因素仍在起作用,如當年新增投資項目增加較多;另一方面,一些週期性收縮因素也相繼出現,如産成品資金佔用大幅提高、工業增長景氣指數回落、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放緩等。預計明後年經濟增長速度會逐步回落,需要更加關注經濟下滑的幅度。在這種情況下,宏觀經濟政策應當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只要宏觀調控比較得當,就可以防止經濟大幅下滑。

今後,應加強對經濟週期性波動趨勢的預測和波動成因的研究,及時採取相應措施“熨平”經濟波動幅度,進一步保持和增強宏觀調控的前瞻性與主動性。在經濟上升期,既要乘勢而上,又要防止過熱;在經濟下滑期,既要刺激經濟走出低迷狀態,又要加緊結構調整,為下一輪經濟回升準備好穩定的支撐力量。從保持短期宏觀經濟穩定的角度看,主要應關注一些快變數或者先行指標的變動,適時進行預調和微調。例如,訂單、價格、企業存貨和投資等的變化可能預示著經濟的漲落,需要據此相機抉擇,調整財政貨幣政策的取向、重點和力度。從保持中長期宏觀經濟穩定的角度看,對具有中長期拉動作用的週期性因素,如消費結構升級和産業結構變動趨勢及其相互影響等,也應加強前瞻性研究和預測,採取相應措施因勢利導,以促進新的産業關聯順利形成,在不斷擴大的發展空間中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在實現總量平衡的前提下著力推進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

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是實現年度經濟運作的總量平衡,主要調控目標包括經濟增長、就業增加、幣值穩定和國際收支基本平衡。2005年我國出口增長高達30%以上,進口增幅回落比較明顯,貿易順差增加較多,加之資本項目保持凈流入,國際收支出現較大盈餘,産生了一定程度的失衡。這表明,外需對今年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較強,而內需的拉動作用有所減弱,一旦明年國際經濟環境發生動蕩,就可能影響國內宏觀經濟的穩定運作。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鋻於當前國內需求相對不足,明年繼續努力擴大內需就成為保持宏觀經濟總量平衡的關鍵。明年乃至整個“十一五”期間,應注意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係,在保持合理且相對穩定的投資水準的前提下,更加重視擴大消費的作用,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把增加居民消費特別是農民消費作為擴大消費需求的重點,不斷拓寬消費領域、改善消費環境。同時,繼續積極發展新的消費熱點和消費方式,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升級。

我國正處於經濟結構劇烈變動時期,工業化和城鎮化勢頭迅猛,居民消費結構和産業結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空間不斷拓展,各地加快發展的積極性都很高。同時,原有的産業關聯和市場供求關係被打破,經濟結構不合理的深層次矛盾也日益暴露。由於經濟增長方式仍相當粗放,體制改革不到位,這就容易引發盲目投資和低水準擴張,既不利於結構優化升級,又可能導致總需求膨脹。在經濟過熱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和各行各業都很難把注意力轉到實現科學發展上來。因此,要實現發展轉軌,就必須把總量調節政策和結構引導政策有機結合起來。首先把總需求保持在合理水準上,為促進結構調整創造比較寬鬆的宏觀經濟環境,避免經濟大起大落對結構調整的負面影響。在總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結構引導政策的著力點應放在鼓勵自主創新、節能降耗、減少排污等關鍵環節上,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在經濟結構特別是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不斷改善的基礎上,宏觀經濟的總量平衡也比較容易維持。

結構引導政策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基礎,而不能以行政部門甚至長官意志為導向,更不能變成政府直接配置資源的工具。對結構調整加以引導,應由過去主要依靠審批具體項目和經濟性指標轉向主要依靠行業規劃、區域規劃和行業準入手段,加強對涉及公共利益的社會性標準(如環保、品質、能耗、安全等指標)的控制,特別是注重依靠經濟杠桿進行調節,形成正確的利益導向。例如,如果能夠理順資源價格體系,使其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係和污染代價,就能比行政命令更為有效地引導各行各業節約資源,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

不斷完善間接調控方式

現在,宏觀調控面對的微觀基礎和國內外市場環境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國內經濟市場化程度顯著提高,多种經濟主體十分活躍,經濟活動的各種利益關係和各種參數變數越來越複雜。隨著加入世貿組織的保護過渡期的結束,國內市場將更加開放,我國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配置資源的機遇和挑戰都在增加,在按照國際通行規則辦事、增強應對外部經濟衝擊和不確定因素影響的能力等方面也面臨許多新的情況。因此,應根據複雜多變的國內經濟運作情況和外部經濟環境,不斷完善宏觀調控的方式、手段和政策組合,提高宏觀調控的靈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最近兩年多的成功實踐證明,宏觀調控應自覺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同時注意克服市場的缺陷,從而既保持經濟發展活力,又保持經濟運作平穩,促進經濟發展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以利益導向為特徵的間接調控方式,比以行政干預為特徵的直接調控方式更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科學的宏觀調控應堅持以間接調控為主要方式。對於市場機制起支配作用的最大量、最廣泛的經濟活動,應主要依靠稅收、財政貼息、利率、匯率、價格等經濟杠桿進行調節。同時也應看到,我國正處於體制轉軌過程中,許多經濟問題和矛盾是由行政干預甚至違法違規引起的。因此,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症下藥。對於違法違規行為導致的經濟問題和矛盾,應依靠法律手段加以解決。對於不適當行政干預導致的經濟行為扭曲,則應當運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糾正和規範。總體上説,科學的宏觀調控應以經濟杠桿和法律手段為主要的、常態性的調節手段,而行政手段則是輔助的、應急性的。今後,應繼續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産業政策等的銜接、協調與配合,完善和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規則,引導資源優化配置,減少市場失靈帶來的社會代價。

依靠深化改革、完善體制實現科學的宏觀調控

從這一輪宏觀調控的實踐和經濟運作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來看,要實現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就必須創造以下兩個特別重要的體制條件:

政府職能規範合理,處理好政府、企業和市場的關係。目前,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政企不分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行政權力仍過多地干預企業的投資經營活動,這已經成為影響宏觀調控效果、妨礙發展轉軌的突出矛盾,因而必然成為深化改革的關鍵。今後,迫切需要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減少政府直接配置資源的職能,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轉到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

財稅、金融和發展規劃密切配合,形成協調一致的經濟調節機制。由於財稅、金融和規劃體制還不健全,政績評價體系還不完善,中央和地方的職權與財權還不對應,致使一些地方盲目投資和低水準重復建設問題難以根治,實現發展轉軌面臨不少困難。因此,應繼續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建立健全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這是規範各級政府行為的一項關鍵性舉措。同時,加快金融體制和規劃體制改革,建立穩健、高效、安全的金融體系和科學的規劃體制。在相關的宏觀調控主體協調運轉的前提下,調控意圖才能清晰統一,調控政策才能比較得當,調控措施才能得到有效貫徹。(盧中原)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